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皇明天子 > 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这一辈子很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这一辈子很短

亡国之君大多数都是权力逐渐丢失。

秦二世胡亥身边有个赵高,汉衰帝刘欣时,外戚王莽独揽朝纲,而到了汉献帝刘协时候,他父亲时候就开始闹出了十常侍,他刚继位没多久,就出现了董卓等一大批权臣,反而是曹操在的时候,汉献帝的日子好过点。

毕竟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最起码还把汉献帝当天子。

唐朝末年的时候,皇帝都被宦官换了九个,五代十国更是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居之。

宋朝一整朝,太后临朝称制的次数最多,最后投降的时候,也没有人问问小皇帝,宋怀宗乐不乐意投降,想不想投降。

就连鞑清廷也有一位自己走,非要把光绪皇帝,也一起带走的慈禧太后。

唯独大明不是如此。

大明朝的亡国之君是朱由检,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丢掉了江山的朱由检,却并没有前面那些朝代的各种乱七八糟的外戚、后宫、权臣之类擅权的问题,反而是大权独揽,这是历史上极其少见的。

大明皇帝大权独揽,说明大明的世界,并没有崩坏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大明皇帝虽然权力在日益缩减,黄衣使者出不了京师,但是并不代表大明的皇帝的命令不用执行。

为何各地执行皇命,就是投献?

因为执行皇命的人更多。

有矛盾才会有争斗,没有矛盾,大家都已经认定大明已经彻底要完犊子了,都拒绝执行皇帝的命令,那就没有这所谓的“投献之刑”了。

这一切归根溯源,还是得益于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对大明朝的国家构建的完整。

得国之正,莫过于汉明。

黄台吉虽然是小奴酋,但是他那句亡国者东林也,说的一点都不差,这句话,传自老奴酋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六次来到大明京师朝贡,看清楚了东林人的真实面目。

误国误民这四个字,一点都不冤枉他们。

郭尚礼和建奴尚虞备用处遭遇战之后,身体一直没好利索,不仅是他,田尔耕已经很久没有出门亲自抓捕建奴了。

他们俩都是力战而竭,身中数创,好在都是外伤,并不致命。

但是这大冬天的寒风如同小刀一样,一刀一刀钻进了伤口里,像是小刀割肉一样,生疼。

郭尚礼披着一件大氅,坐在车驾里,作为一名大明过去的百户,他一直以坐车驾为耻辱,男子汉大丈夫,骑马驰骋,方显男儿本色。

但是他现在只能缩在大氅里,向着大同府而去。

耿如杞忠心耿耿为大明朝廷办事,大明皇帝也无猜忌之心,本来耿如杞上个贺表,朱由检批复一下,这个年关,也就算是过了。

何苦身子还没大好的郭尚礼,再跑一趟大同府?

但是朝臣们就是硬起哄。

不仅如此,还有各种复社、几社、应社、历亭社、昆阳社、席社等等的笔正们,阴阳怪气的说着山西的事。

倘若如此,还仅仅是在仕林之间传播,朱由检倒是不怕他们。

可是,瓦台、青楼、酒楼的娼妓们的曲和词,最近也换了样儿。

城中的乞儿众多,他们最近都兴起了一股子童谣,这童谣传唱之广,硬生生的凭空在京师里造出一个大西王来。

大明皇帝就不能不重视了。

朱由检不怕朝臣们给自己身上泼粪,他朱由检堂堂一个亡国之君,还怕自己身上的粪少?

最开始西山煤局,明公们说大明皇帝与民争利。

再到与后金议和,倪元璐跑去长陵哭坟,明公们说大明皇帝是个怂货,数典忘祖。

再到现在耿如杞在大同府大杀四方,明公们说大明皇帝昏聩,无识人之明。

朱由检不怕这个,反正大明的百姓们,平日里茶余饭后讨论下,揶揄两句又不掉肉,只要大明百姓的日子在变好,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

但是,朱由检不怕这个,耿如杞怕。

朱由检是君,耿如杞是臣,这种风言风语传的多了,不说耿如杞的心理素质,就是跟着耿如杞办事的官吏们,万一想多了呢?

所以,不该有的郭尚礼西行之事,就这样在大明朝诡异的朝局和氛围中,出现了。

“阿嚏!”郭尚礼用力的打了个喷嚏,整个肺腔都是一股子火辣辣的疼痛,他用力的紧着大氅,用方巾把鼻孔堵住。

以前壮的跟头牛一样的郭尚礼,现在像是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家闺秀,这就变的弱不禁风起来。

“耿老西儿最近忙啥呢?”郭尚礼自言自语的说道。

老西儿,这个在大明的语境里,就是特指的雁门关外,古云州,也就是大同府、归化城、宣府一代的山西人。

因为山西人喜欢吃醋贩醋,醋在大明读作“醯xi”,渐渐的大明人都喜欢称这里的人为老西儿。

耿如杞这个老西儿,在写奏疏,他的确如王承恩想的那样,忙得哪里有空想什么尾大不掉,想什么朋比为奸,想什么做什么大西王。

他雷霆手段端掉了十大巨贾,但是这十大巨贾背后,牵扯甚广。

比如现在牵扯到了大明第十一代太原晋王朱求桂。

经过耿如杞的仔细盘查,朱求桂年岁有些大了,早就不闻事,在天齐山上的一个寺庙里清修,颐养天年。

但是朱求桂的长子朱审烜,虽然没有世袭晋王封爵,但是已经开始掌管王府诸事已有三年之久。

朱审烜养了不少“家人”和群小,这件事在大明并不罕见,过去耿如杞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含含糊糊的就过去了,毕竟藩王府不养点人,那还是藩王府?

坏就坏在了耿如杞居然查到了晋王府的执掌朱审烜,居然伙同这山西十大巨贾,向关外贩售硝石和大量的甲胄、弓弩、其产业涉及之广,让耿如杞看了都瞠目结舌。

“此疏上奏,唯希冀于我大明皇帝乃是英主。”

耿如杞收笔,写完了最后几个字,长长的奏疏打开,在自然风干。

这一本奏疏,在眼下年关的时候,违背常理的送到了京师,送到大明皇帝手中,是因为事态紧急。

因为晋王朱审烜和大同府的代王朱鼎渭,身边有尚虞备用处的奸细。

这还是耿如杞身边的锦衣卫们,本身都是诛邪队出身,在京城抓耗子抓习惯了,在大同府他们干起了老本行,这一抓,可是盘查出了如此机要之事。

而大明的朝臣们状告大明的藩王,这件事,大明的惯例,是皇帝下诏申斥,不是申斥藩王,而是申斥管的有点宽的朝臣。

但是在眼下归化城之战马上开战,代善就要亲征归化城之时,晋王朱审烜和代王朱鼎渭,两个钉子就在自己身边,那耿如杞在明年作战之中,处处丧失先机。

耿如杞将奏疏小心的用火漆封好,递给了等了很久的驿卒,等待着大明皇帝的裁判。

大明的驿站和驿卒,都是弓马娴熟的好手,而耿如杞的这封奏疏,又用的是金字牌加急,驿卒歇马不歇人的延着驿站,就送到了京师的英国公府上。

这是一封密谕,并非走的大明朝的上奏系统。英国公看到火漆,也没敢拆封,交给了曹化淳,曹化淳将耿如杞的奏疏送到了王承恩的手中。

朱由检看着手中这封火漆封好的奏疏,笑着对王承恩说道:“你看,朕就说耿如杞在山西这么搞,一定会折腾的山西大乱,这,求援的奏疏,还是赶着年节前送到了。”

朱由检拆开了奏疏,看了半天,才发现自己想错了,耿如杞的确是在求援,不过不是求的兵马、粮草、饷银之类的支援,而是求的大明皇帝处理大明的藩王。

晋王和代王。

朱由检看着这两个名字,就是一阵怅然,尤其是这个晋王朱审烜,他爹朱求桂吃了大明朝十七年的俸禄,在太原这个龙兴之地,倒是没折腾出什么乱子。

这个朱审烜这还没有世袭晋王爵,就开始玩起了花活,和建奴攀附上了关系。

在历史上,朱审烜在清廷入关后,立刻投降了清廷,还见了清廷的摄政王多尔衮,摄政和硕睿亲王多尔衮与明季代王、晋王左右并坐。

而晋王和代王接受了多尔衮的册封。

朱审烜被赏赐了貂褂一领,蟒袍一袭,一千两白银,还给他的府上的王子公主们每人五百两作为见面礼。

这份待遇,在大明投降的藩王里,可是极少的。

毕竟,大部分大明的藩王都被多尔衮给剁了。

鞑清入关之后,山西八大巨贾直接入了清廷的内务府,成为了皇商,而朱审烜这个差别待遇,朱由检现在终于是明白了。

感情在建奴入关之前,这个朱审烜就已经和建奴勾搭上了。

当然这个晋王朱审烜后来也被多尔衮一刀给剁了,后来修明史的时候,连这号人,都被无骨文人给除名了。

“明令礼部、宗人府除名晋王朱审烜、代王朱鼎渭,去一趟田尔耕家中,持王牌大诰书,前往太原、大同捉拿二人,要赶在消息传到山西之前,将两个人抓回来!”朱由检将手中的奏疏扔在了御案之上,气急败坏的说道。

倘若是山西十大巨贾,人家又不姓朱,投靠建奴,可以说是良禽择木而栖。

这一个晋王,一个代王,他们可是大明的藩王,连他们都和建奴眉来眼去,贩售别的也就算了,居然贩售硝石、火药、甲胄、劲弩等物!

王承恩有些犹豫的说道:“万岁爷,真的要抓他们吗?下旨申斥褫夺就是,毕竟都是帮衬。”

王承恩很少对大明皇帝的皇命,提出反对意见,在朱由检的印象里,这是第一次,他让王承恩去办事,王承恩有了反对意见。

这是极其罕见的。

朱由检并不怀疑王承恩的忠诚,而是在思考王承恩的建议。

朱由检考虑再三,十分确认的说道:“抓!若有抵抗,格杀勿论,令耿如杞配合田尔耕抓人。”

“是。”王承恩领命而去,奔着田尔耕家中而去,田尔耕负伤,在家中修养,这看来是没法歇着了。

而且田尔耕还不能和郭尚礼一样,坐着车驾去太原、大同,他得快马加鞭,万一消息传到了山西,俩人跑了,那才是麻烦。

此时的田尔耕正靠在罗汉床上,点着暖炉,看着手中的话本,乐个不停。

“官人,前段时间和你说,辞了这锦衣卫的左都督,我家中的振远镖局管的人,也比你那锦衣卫人多呢,也是十足的威风。整日里办皇差,这哪一天看不到你了,让我们母子如何是好?”柳氏站在田尔耕的身后,旧事重提。

柳氏是真的怕了。

上次田尔耕一身血,躺在太医院的病舍里,没有气息的时候,柳氏险些哭晕了过去,这些天,柳氏都小心伺候着田尔耕,今日终于旧事重提。

“你一个妇道人家懂些什么。”田尔耕摇头说道:“你家官人为皇帝卖命,还能活,咱们儿子说不得以后,还能承袭一个千户,我要是壮年辞官,你信不信明天你就得去菜市口给某收尸?”

“万岁爷不杀某,有的是人要杀了某。”

“再说某现在活得跟个人一样,别人见了都是叫一声左都督,在以前,不当面叫某一声大儿,还是看在魏珰的面儿上,某这左都督辞不得,也不愿辞,你莫要再说了。”

柳氏想了很久,笑着说道:“你既然觉得活得顺意,那就这么活着,刀剑无眼,你要是真出了事,我就带着大郎和二郎,回娘家,让他们舅父揍他们,寄人篱下的是你儿子,又不是我。”

“呸呸呸,我说什么胡话,好好的会出什么事,呸呸呸。”

柳氏并不糊涂,她的夫君最近活得人模人样,不再像过去一样舔别人脚底板过活,这精气神上,都是像极了过去她待字闺中时,田尔耕意气风发的模样。

柳氏也改变不了什么,索性不再唠叨,她无奈的说道:“人这一辈子就这这么匆匆几十年,看着你活得顺意,我也开心,暂且这样吧。”

“田都督,宫里来人了。王大珰亲自来的,已经到了府门前。”门房匆匆的从外面跑了进来,慌张的说道。

田尔耕从罗汉床上站起身来,说道:“有差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