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天赐福妻 > 第282章 圣旨赐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周百慧带着幼弟上京,这些人死活要跟,被官差拒绝之后,这些人转眼就又死皮赖脸自己追了上去。

为了赶走他们,这姑娘付出了“名声”这一惨重代价。

那些没能成功鸠占鹊巢的家伙,在离京之前疯狂败坏了一回这姑娘的名声。

虽说这些人说的全部都是胡话,但是世人又有几个怀揣一颗执着于真相的心?

更多人在听到流言蜚语的时候,基本都是抱着一种看热闹的心态。

你不能说他们听谣传谣,是因为他们对当事人有着多么明确的恶意,但你也绝对无法否认,他们会用一种无知无觉的恶去伤害那些无辜者。

这姑娘很显然就是被流言所伤的无辜者之一。

名声不好,父母双亡,与族人闹掰,再加上还有一个十岁出头的拖油瓶弟弟,这姑娘在婚姻市场的“价值”顿时大打折扣。

倒也不是没人上门提亲,这姑娘之所以一直拖到现在,其实是因为那些主动上门的人家,个个都有让人根本无法妥协的硬伤。

什么儿女成群想要娶她做续弦的半老头子,什么贪花好.色的风.流浪荡子,什么身有残缺的侯门庶子,什么商户人家八辈子才考出一个的凤凰蛋秀才......

总之就没有一个是她能勉勉强强下得去嘴的。

至于李正善是怎么看上她的。

这姑娘虽然一直有不孝的名声,但事实上她对自己爹娘爷奶一直都非常孝顺。

受封为县主之后,这姑娘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母亲和祖父母的坟茔迁到京城周边。

他们家原本也不是什么大户人家,当初她祖父和叔祖一起从山西逃荒到大北边安家落户,然后又一起白手起家,积攒下了两间小铺子和一百来亩地。

后面他们两兄弟因为先后娶妻而分家,她祖父也没有因为自己是长子且出力更多就要求多分家产。

可就算如此,二房也还是贪心不足,想要把大房的那份产业也给一并吞了。

有了杀母之仇横在中间,周百慧是肯定不会再和二房和解的。

再加上她爹的尸骨就葬在京城附近,她和她弟弟以后又都要长居京中,也不方便总是跑回去上坟扫墓,周百慧思虑之下,最终还是决定把母亲以及祖父母的坟茔全都迁到京城附近。

迁坟之后,周百慧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带着弟弟去给父母以及祖父母烧纸扫墓。

除此之外,周百慧还会抄佛经、绣佛经、送棉衣、开粥棚给已经亡故的长辈祈福积德。

李正善就是在她给慈幼局的孤儿们送棉衣的时候遇见她的,彼时这姑娘正亲手帮一个咬着手指头的黑瘦小孩儿擦脸洗手。

这还是李正善第一次看到细皮嫩肉的大家小姐,这么耐心的照顾一个小孩儿,尤其这小孩儿还是脏兮兮的慈幼局的孤儿。

自那之后,李正善就开始有意无意的关注起了周百慧。

越是关注,李正善就越是感觉周百慧与众不同。

他发现这姑娘不仅没有寻常官家小姐的骄娇二气,而且还精明能干、胸襟宽广、性格坚韧。

当然,李正善最喜欢周百慧的,还是她对待生活的乐观态度。

就算乏人问津,总被人背后嘲笑是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周百慧也从未因此自怨自艾。

别人如果只是背后嚼舌倒也罢了,一旦有谁非要撕破脸皮说到她面前,那她也会毫不客气回怼几句。

按说这种牙尖嘴利的姑娘,十个人里起码有九个都会认为她一点儿都不讨喜,但不巧李正善却恰好就是那例外的十分之一。

李正善并不认为女人就要一味柔顺。

他有秦王妃那样一位经历过大起大落,但却始终都能坚韧不拔、不失本心的伟大母亲。

当她失去了曾经拥有的荣华富贵,她没有因此一蹶不振,而是含辛茹苦养大了她的独子李正善。

当她与秦王团聚,身份地位、财富权势全都唾手可得,她也没有因为失而复得的富贵就迷失本心,而是始终保持着自己的风骨和气韵。

在李正善看来,像他母亲那样能够宠辱不惊的,才是真正的大家贵女。

当然,周百惠离着秦王妃还有很大一段距离,但李正善想要的又不是一个模范贵女,他只是希望自己的妻子也有一颗强大的心。

至于那些流言蜚语,秦王府还真没人在意。

秦王当年也是和周百惠的父亲并肩作战过的,他的遗孤,秦王这些年也是没少让人照应。

现在自己儿子看上了人家闺女,秦王表示,“想娶就娶,随便你。”

秦王妃对待儿子婚事的态度就比秦王认真在意多了,但她在意的却不是有关周百惠的那些流言。

她在乎的,是周百惠身后没有任何势力。

虽说现任皇帝陛下对自己老部下的遗孤十分关照,但他毕竟是日理万机的一朝天子,且他老部下的遗孤也着实多了一些。

若非如此,也不会有人胆敢打周家姐弟的主意了。

正是因为他们无权无势,身上只有虚衔,那些捧高踩低的小人才会瞄上他们。

原本像他们这样只有空架子的所谓官宦人家,儿女在结亲方面是非常吃亏的。

但对于权势赫赫的秦王府来说,他们这种身后没有站着任何势力的,反倒是最佳的结亲人选。

不用因为家世而避讳,姑娘和姑娘的弟弟又都为人正派,秦王妃对自己儿子的这个选择倒是十分满意。

她先是托孟蓁帮她跑了一趟周家,然后又请了新平郡王妃帮她儿子保这个大媒。

等到两家私下商议好了,秦王妃这才让秦王去找皇上赐婚。

皇上一开始还以为自己弟弟这是在尽可能避嫌,兄弟俩屏退太监宫女,私下嘀咕了约么两盏茶时间,皇上这才信了秦王府要结这门亲事,为的并不全是避嫌。

儿子喜欢,又能顺带躲开朝堂上的一些麻烦,这才是秦王两口子喜欢这门婚事的原因所在。

很快,秦王拿着赐婚圣旨出了宫,继他之后,皇上最为信任的刘公公也拿着圣旨出了宫门——他是去女方家里,也就是周家宣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