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日,宋军开始让炮军轮番轰击沈州城北门,并在炮火掩护下开始填平护城河。

随着大型攻城器械的到达,宋军在弓弩与火炮掩护下开始第二次攻城。

女真人向宋军展示了什么叫“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

在火炮与弓弩的倾泄下,金军的火器被压制住了,宋军在架设云梯的同时,又以床子弩发射登城弩箭。

但是金军士兵手持短牌、刀矛,凭着血肉之躯,抗着箭林炮雨,血战一个时辰,宋军在损失了两千余人后连城头都登不上去。

韩世忠不得不另寻他法。

第三日,韩世忠派人在辽河上游放毒,并未见效。筑坝拦河,耗费太大,韩世忠自然也不会去做。

“这个完颜宗望倒是难缠的很,先围起来吧。”韩世忠与姚平仲商议后下了军令。

硬攻代价太大,完颜宗望又是金国最重要的将领,韩世忠干脆选择将沈州长期围困,利用沈州吸引金军来救援,再将金军的援军消灭,从而消耗金军的有生力量。

古代围城讲究围三阙一,给对方留一条退路,以免逼得守军拼命。

韩世忠直接将沈州城四面围住,十余艘海尊级水军战船在沈州西北方的辽河巡弋着。

谍情中,金人的援军已经出了黄龙府,骑兵的速度很快,要不了几日就到了。

不仅如此,阿骨打也亲率大军从会宁府出发,向沈州方向而来。

阿骨打的计划很简单,随你几路来,他只一路去。集中精兵强将,击败一路,其他的自然就会退去。

若只击一路,金军的兵力已达十二万之众,与韩世忠这一路兵力相差无己。

在同等兵力下,阿骨打对金军拥有十分的信心。

盛夏的漠北,可敦城。

简朴的宫城内,耶律大石看着北枢密使萧斡里剌,脸色并不好看。

许久,耶律大石叹了口气,说道:“漠北十八部虽然表面依旧尊我为主,心里早已没有了大辽。他们如今只顾着争夺地盘、人口,谁还会跟着我谈什么复辽大业。也罢,如今宋辽开战,无暇顾及于我,诸部既愿借我兵马一万余,那我就带着三万兵马借道高昌回鹘,去西域打下一块地盘,等有了实力再回来与宋金一争长短。”

萧斡里剌说道:“陛下英明。这个世界,说到底是要靠实力说话的,如今的大辽只有可敦城这两万精骑,实力已远不及诸部,不足以威压诸部,能够允许大辽国祚传承,已是天大的情份。与其在这里苟延残喘,还不如在诸部失去耐心之前另寻出路。”

耶律大石点了点头,说道:“那这件事就这么定了,可敦城作为我们日后回来的容身之所,不能放弃。跟诸部约好,我不管他们怎么争斗,都不许打可敦城的主意。想来他们顾及最后的情面,应该会答应。”

“既已决定,那就早做准备。”耶律大石起身,下了最后的决断。

赵佶的意外到来,改变了这个世界很多人的命运,影响了这个世界的进程与走向。

但还是有许多事情依旧沿着原来的轨迹走了下去,随着耶律大石的决断,横行中亚的西辽帝国即将登上历史舞台。

而对此,金国仍然一无所知,而宋国的谍子虽然已将谍情传往朝廷,却最终晚了一步,从而影响到赵佶的计划。

盛夏的开封,突然其来的一场大雨让炎热的天气凉爽下来,焦躁的心平静下来。

日暮时分,数日未出宫的赵佶乘着凉风到了醉杏楼。

江南的明教残余有些异动,元惜陪着聂元奴去了江南,暂时未归。

李师师与李清照见赵佶眉宇间隐有忧色,知道他担心与金国的战事。

耶律余睹在攻取临潢府后,完颜阇母利用轻骑机动优势四处袭扰,彻底玩起了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的游击战术,意图让宋军顾此失彼。

耶律余睹应变倒也明智,在占领临潢府后,他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收拢民心与加强各个州县的防御力量上,起用了大批契丹人、奚人进入地方官府任职,征募乡丁。

刘法与刘锜已攻占曷懒甸地区当年高丽所筑的九城,开始夺取金人所筑的九城,估计一时半会拿不下来。

最出人意料的便是韩世忠的大军,居然在攻打第一座城池就受阻了。

韩世忠不想第一战便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能取胜,转而改变思路,以沈州为饵,引诱金军救援。

围点打援的计划并没有问题,也能达到消灭金军有生力量的战略目的。

而从金军的动向来看,韩世忠的策略已经奏效了。金军的首支援军很快就能达到沈州,就看韩世忠能不能在野战中战胜金军的骑兵了。

然而,麻烦的在后面,韩世忠钓鱼战术,把最后的大波士也引了过来,会不会撑死自己?

阿骨打率领的金军主力从会宁府出发,从现在的行军路线看,应该也是奔着沈州去的。

若真是这样,原本预想在黄龙府发生的大决战就会提前爆发。

选在沈州决战,对宋军来说更为有利。

沈州离辽阳府很近,无论是陆路还是水路,宋军运送粮草兵备、投送援军都很方便。

这一点,阿骨打不可能不清楚。那他依旧选择沈州决战,凭什么?他就对金军这么有信心?

这才是赵佶想不通的地方。

“两国争战这种大事,臣妾也不懂。但阿骨打要解沈州之围,不外乎直接与我军交战,击败我们。或者围魏救赵,逼得我军不得不退兵。”

“围魏救赵么?”赵佶眼睛一亮,心中豁然开朗起来。

“好了,十一郎喝茶,这个时候就莫忧心国事了。”李师师点好了茶,劝慰道。

赵佶想通了个中关节,笑道:“好,今夜不谈国是,只论风月。清照最近可有作出好词?”

李清照摇了摇头,看着赵佶,俏脸一红,笑道:“臣妾先去洗漱一番,顺便想想,今夜现做一首请官家品鉴如何?”

“好,那我就拭目以待了。”赵佶露出期待之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