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就是分封群臣,根据约定,夏勇为文臣之首,封为秦国丞相。
虽然他很年轻,论资历有很多比他更合适的,但跟随秦寿以来献计献策,能有今日规模有大部分的功劳。整个势力也是管理的井井有条,能力突出。最重要的是秦寿向他承诺过,只要他没有特别严重的错误,这个职位就是他的。
夏勇智囊团,李炆、郑坦、冯小术加封太尉、司徒、司空,虽是三公职位,并没有给与实权。
事实上,现在秦寿加封的文武百官职位全部都是虚衔,只是典礼上使用,并无太大意义。
秦国真正有权限的官职,还是照搬地球上的官员、军衔制度,只不过建国之后不能只有一个皇帝,一群皇后,总得面子上过得去,所以分封的“文武群臣”就是一个面子工程,你也不能说这个官职是假的,丞相就是丞相,三公就是三公,你必须尊重他的身份,但是真要做事,人家一个旅长权限可能比你还大,因为那是实权官职,跟你这个虚衔不同。
面子工程是为了过渡,之后秦寿会慢慢将官员体系转为实权,替换掉现有体系,那是后话。
文臣这边干志强、虞世修、易孟实、毛文杰、包驰辉、向卫国、饶红雪、林秀贞、胡方、周庭、鲁大用、贺伯阳、刘胜等各部门管理人士,按照青龙国旧制直接给予最高级别的官位虚衔,即使知道这个官职没有实际效用,身份却是实打实的,每个人都很开心。就连贺伯阳这个并不是很情愿投靠秦寿的人,在得到九卿太常职位后,也是心潮澎湃。
武将这边大将军由功绩最高,任务完成量最大的雷贺担任,骆颜晨、熊宴、丁涛、丁殿军、连讯、岑长庚、艾加、分别为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宴清芳、陶海彪、姚长恩、黄元震、南枫、沈平、特穆、尉迟轩为皇城上军校尉、中军校尉、下军校尉、典军校尉、助军左校尉、助军右校尉、左校尉、右校尉。
再往下也是按照军功分封,不管文臣武将都有名单,其中包括一些刚刚加入进来的幸存者势力首领,还有像程瑞这样投降过来的成员。
总之稍微有些身份的人都得到职位,还有不少仅仅为了补充空缺,从幸存者中硬是挑选出来,能力不算太出众的。
为了好看而已,这个“朝廷”总得满员。
其实在场每个人心里都很清楚,这些官职除了福利好些,每个月的工资和待遇有所提升,基本没有异议。想要掌握实权,还是得认真做事获得功绩,从秦寿那里得到“秦国体系军衔”,才算真正进入这个新国家的权力体系。
建国典礼一直持续到夜晚21点,终于宣告结束。
闭幕之时民众依依不舍,还沉浸在这一整天热闹氛围当中。
夜间烟花不断,并不担心华郡周围尸潮出现,因为几个关键入口都已放置数量惊人的自动炮台,有充足的防御陷阱,还有战斗队伍大量变异丧尸守卫。
就算出现尸潮,也会被轻松挡在城外,无法靠近。
典礼之后,全员解散。
秦寿带着皇后们回到寝宫,第一时间摆上佳肴美味,毕竟饿了很久,尤其他们是主角,在镜头前面不敢松懈,早上吃得再多也撑不了这么久,一个个狼吞虎咽哪还顾得形象?
宣传部将建国大典一整天的录像集合起来,全体工作人员不眠不休,连夜加班进行剪辑,之后还要持续重播,最重要的是对外宣传。
此时此刻,也有依旧保持中立的外部势力,有跟秦王朝通过资源互换得到卫星电视服务的,一整天直播看下来,感慨万千。
蒲州大兴郡幸存者营地的谭健就是其中一个,他的营地其实人并不多,总数不过200,跟其他地方比起来算是很小规模,在秦王朝面前更不用说。
当看到秦国建立,再没有任何代表青龙国的势力跳出来反对,就知道青龙国朝廷已经彻底消失,如今真的改朝换代!
青龙国已成历史,接下来秦皇就会带领秦国子民反攻,首先夺下金州各郡,然后像其他州府进军。
当看到分封群臣,前面还没什么,到后来赐封外臣,由王堃做元州刺史、樊启照做丞州刺史、蒋着做卞州刺史,也不觉得意外。毕竟这几个势力都不小,愿意向秦王朝臣服当然可以得到这种待遇。
再后来,仅仅只有五人小队的纪彪被封亳州刺史,简直让他不敢置信。
他一直觉得自己这么点人,在秦王朝那边不算什么,估计人家也看不上。就算加入秦王朝,也是被边缘化,完全忽略的份。还不如留在这边,几百个人平时弄点资源跟那边兑换,也能活得很好。至少短时间内,秦王朝没办法扩张到蒲州,也许在他们过来之前,可以将营地规模不断扩大,以后成为大型庇护所就有资格跟他们讨价还价,得到很好的待遇。
如今看到五人小队都能被封刺史,得到秦王朝的全力支援,心思顿时活络起来。
既然这样,用得着费尽心思?蒲州这边好像没人向秦王朝投诚,既然他能封五人小队做刺史,自己好歹两百幸存者,怎么不能弄个蒲州刺史当当?
当下召集庇护所成员,将自己的想法如实说出。
成员仔细商议,觉得秦国初创,末日之中确实人手不足,才会五人小组都能接纳,目的就是拿这个作为例子,吸引更多幸存者投靠。同时让他们建立分基地,为秦国开疆扩土。既然这样,应该趁着蒲州境内其他幸存者有这个想法之前主动联系秦王朝,有很大机会得到封赏,真要拿到蒲州刺史,得到秦国的资源供应,可以吸引更多幸存者投靠过来,迅速扩大势力。作为秦国下属他们也不吃亏,能够得到免费资源供应,遇到危险也能向秦国求助,得到支援。
于是谭健决定立刻联系秦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