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7章:朝堂之上,御史大夫
好半晌,禄东赞深吸一口气,无比恭敬的对沈堂问道,“沈大人,为了两国百姓,还望告知在下,该如何消除这一次端倪,那些兵马,怎样才能退出我吐蕃的领地!”
沈堂摇了摇头,“大相,本帅已经说过,那些兵马与我大宋无关。不过,如果大相能够答应之前本帅的条件,那么,本帅也许可以替吐蕃求求情,让他们只占据现有的这些领地,而不会给吐蕃造成更大的伤害!”
禄东赞无颜以对,沈堂的条件能答应吗?赞普已经给了回信,这根本就不可能!现在的赞普有能力不错,否则也无法将零散的吐蕃部落勉强归于为一体!不过,吐蕃的那些大部落,本来就有许多对赞普的决策阴奉阳违。出兵成都府,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赞普想要以对大宋的战争转移国内的矛盾,并且以胜利来威慑其他的部落。
可是,如今一败涂地,赞普的位置更为不稳!如果在闹出一个割地赔款的事情,哪怕对大部分部落没有影响,可是,绝对会有人趁机掀起反抗赞普的浪潮,甚至,直接不尊王令也毫不稀奇!
朝会依旧如常!大庆殿中,在灯光的掩映下,一众文武百官有的闭目,也有的暗悄悄的打了个哈切!
赵眘到来,众臣抖擞精神对赵眘行礼,这一天的朝会再度开始!
“臣,户部郎中,有本要奏!荆湖南路最近接连阴雨二十余日,其中湘水及诸多支脉尽皆水位暴涨,数座州府水患严重,稻米收成骤减,其中常宁、衡阳等多地上请拨付赈灾之银两……”
“启奏陛下,矩州边境与大理国产生摩擦,有千余大理兵马越境……”
大宋虽然只剩下半壁江山,但是也是横跨数千里之地,所以,朝会之上的大事小情自然不少。赵眘大部分时候是倾听,偶尔会做出一二决断,剩下的大部分事宜还需要斟酌过后,再行其事!大事开小会,小事开大会,历来都是如此!
足足将近一个时辰,闹闹哄哄的朝堂总算是安静下来!
王权打量一下文武百官,见到没人开口,便是想要宣布退朝。不过,就在这时候,一个眉目花白满脸正色的老者却是陡然间踏步出班!
“臣,御史大夫季兴邦,有本要奏!”
此言一出,不管是龙椅之上的赵眘还是满朝文武百官,尽皆神色变了变!
御史台,乃是整个朝廷最高的监察机构!其主官为御史大夫从三品之职!而眼前这季兴邦便是御史台主官,掌管御史台已有数年之久!
之所以他一开口,在场所有人尽皆侧目,乃是因为此人是朝堂之上第一耿直之人,第一铁头忠臣,第一狠人!更是有着大宋魏玄成之称!不要说那些弄巧之人,就算是皇帝陛下见到这老夫子也要退让三分。而且,只要他开口,必定会有人要倒霉!俗话说,没有季兴邦不敢参的人,更没有他参不倒的人!
在场众人暗暗打量着周围同僚,更是想着最近自己有没有什么不当之处,想看看今日,到底是哪一个倒霉鬼会倒在季老夫子的‘屠刀’之下,为他的功绩本上再添佳绩!
“季爱卿不必多礼,有何事要奏?”
季兴邦一拱手,而后朗声喝到,“老臣要参奏沈堂!”
哗啦!
所有人的视线尽皆落在沈堂的身上,有人暗暗替沈堂着急,但是更多的人却是无比惊喜!沈堂这家伙,一向滑不留手,背后更是有着陛下的全力支持,多少人想要针对他一二却是不成,这一次,不知为何竟是招惹上了季老夫子,看他还能不死?
赵眘更是神色微变,现如今,对吐蕃用兵,还正指望沈堂,他绝不希望沈堂出现任何意外!否则,这满朝文武,还有哪一个能够让自己完成开疆拓土的梦想?
沉默片刻,赵眘缓缓问道,“不知道季爱卿参沈堂何事?”
“哼,沈堂身为朝廷命官,深的陛下信赖!然,却不守本分,穷兵赎武,致百姓、朝廷而不顾,贪婪、野蛮,无我大宋翩翩君子之风!罪在不赦!”
一席话说出来,赵眘眼角狂跳,沈堂却是若有所思!
沈堂对于季兴邦并不熟悉,但是对他却是也有几分了解!这位季老夫子从来都是对事不对人,若说刻意针对自己,恐怕自己还没有这等资格。如此说来,这季老夫子应该是被他人所利用了。
片刻的寂静后,赵眘陡然开口说道,“沈爱卿,既然季大夫参奏与你,便由你与季大夫对奏,如何?”
沈堂出班,拱手应道,“臣,遵旨!”
随后,沈堂转身,朝着季兴邦拱手行礼问道,“末学后进沈堂,请问季大人,不知道参吾何事?”
季兴邦看着沈堂冷哼一声,“沈堂,吾且问你!你可知如今我大宋国库如何?可知如今百姓仓廪如何?”
沈堂心中思索着,“我大宋先是经过与金国北伐之战,而后又与吐蕃在成都府大战,连番之战下来,想来银两等储备不足,至于粮草应该也是如此!至于百姓仓廪,虽然有所灾难,但是总体而言也还尚好,只需与民休养,定然是国泰民安!”
“吾再问你,成都府之战,我大宋官兵战死多少?”
“自二月开战至吐蕃投降,我大宋兵马战死近十万之众,伤者更是不计其数!”
“好!”季兴邦断喝一声,随后厉声质问,“你沈堂也是知晓是非之人,那么,为何要穷兵赎武,在此国困民乏之时对吐蕃用兵?你如此行事,致百姓为何物,致朝廷为何物,致大宋兵马为何物?难不成,你沈堂仗着身上有了几分功劳,便是要嚣张跋扈,不在有所顾忌吗?还是说,你身为主将,只为了功勋而战,却是不顾百姓、兵卒的生死?”
“我大宋乃理仁之邦,不能等同于蛮夷,你兴师动众,没有任何缘由便是对吐蕃开战,致我大宋与何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