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山东的加入,远东海洋上的贸易格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在荷兰人的角度,山东的做法无疑令他们惊喜若狂。
荷兰人被称作海上马车夫,相比起殖民扩张,他们更热衷于贸易。
奈何大明过于保守,始终拒绝他们的交流。
现在这片世界上最富饶的土地终于有人站了出来,向他们敞开了怀抱,荷兰人要是不抓住这个机会,上帝都不会原谅他们。
安东尼直截了当的对左华表示,从他个人的角度来说,他完全赞同和山东建立贸易关系。
但相关的事项,他需要的向巴达维亚的高层请示。
对于这一点左华表示理解。
毕竟能够决定这件事的,也需要山东高层出面。
不过两边的第一次接触十分顺利,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加深沟通。
仗打完了,也好好的学习了一下这个时代的海战,左华启程返航。
座船距离福建越来越远,凝视着这片海域,左华做了断言。
“郑芝龙迟早因为他的山大王作风而付出代价。他根本就不知道这个时代的海洋该怎么玩儿,有他的存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悲哀。回去之后,咱们海军上下要勤加磨砺,不断提升水平,将来才能够从郑芝龙的手中接过开拓海洋的使命。”
海军上下神情肃穆。
经过了这一战,这些稚嫩的海军将士终于对海洋有了深刻的认识。
左华还没有回来,人在山东的左梦庚已经接到了战争的详细情报。
“你们商业部要提前拟定好同荷兰人的贸易清单,不但要卖出我们的东西,还要买到我们需要的东西。”
黄宗羲在一旁补充道:“战马,最重要的就是战马。”
额攻略等人透露过,在遥远的中东和天竺有一些非常优良的马匹,远超中国的战马品质。如果能够得到的话,山东的骑兵发展将不会受到限制。
众人听了纷纷点头。
这个时代的战争骑兵是绝对的王者。
随着新军的地盘越来越大,没有足够的骑兵将无法确保自身的安全,更不要提向外开拓了。
同荷兰人贸易,山东可以得到马匹、香料、毛皮甚至包括金属等商品,这对山东的发展十分重要。
左梦庚本来想要在青岛等着左华回来,可是一骑快马西来,马上的骑士神情慌张。
“统帅,临清急信。”
左梦庚接过信件,只看了一眼当即头晕目眩,险些摔倒。
周围的人惊慌不已,纷纷扶住了他。
左梦庚努力喘息了半天,渐渐安稳了情绪,可是整张脸上布满悲戚。
见到大家都很关心,他也没有隐瞒。
“玄扈公怕是不成了。”
众人一听,全都不禁脸色一黯。
尽管徐光启的状况大家早就知道,可是这一天真的到来时,还是令大家有些难以接受。
尤其是山东的阵营中,不少人的成长道路上学习的就是徐光启的知识。
在许多人心目中,徐光启就是他们的启蒙老师。
现在得知这位老人走到了生命的终点,许多人都不禁潸然垂泪。
左梦庚用尽了力气才控制住悲伤。
他朝大家抱拳,诚恳地道:“各位,诸般政务就交给你们了,我必须赶回临清去。”
众人自然没有异议,只是劝他赶路的时候也要注意身体。
左梦庚片刻也不想耽搁,当即便从青岛出发。
原本从青岛回临清最舒适的路程,是坐船绕过胶东半岛,然后逆大清河而上,再转运河。
可左梦庚知道,徐光启等不到那个时候了。
他快马加鞭一路风尘仆仆,只用了三天的时间就赶了回来。
临清这边气氛压抑到了顶点。
一直看到他回来,不少人才终于哭出声来。
左梦庚无暇照顾大家的情绪,一路到了里面,就看到徐若琳、徐若欣姐妹抱在一起,眼眶通红。
“你终于回来了。”
看到左梦庚,徐若琳一下子卸去了女强人的外表,终于找到了主心骨。
左梦庚顾不得众目睽睽,将她抱住好生安慰。
“不要伤心了。你这样哭,祖父看到了,会更加难过的。”
徐若琳很想控制,可是悲伤的情绪蔓延,令她变得十分虚弱。
听到外面的纷扰,里面的人走了出来。
徐尔觉不知何时来到的山东,但没有和左梦庚叙旧。
“祖父一直等着见你。”
左梦庚将妻子交给徐若欣,独自走进了里间。
今日是初冬难得的晴天。
那位清史留名的老人安静的坐在屋檐下,身上盖着厚厚的毯子,面庞一直朝着阳光。
他肯定知道,能够感受温暖的时间不多了。
这个淡然了一辈子的老人,此时贪心一些也是应该。
左梦庚轻轻走过去,蹲在老人身边,想要说些什么却如梗在喉,满腔翻涌尽是悲伤。
又有一段时日不见,老人的样子更加枯槁。
整个人团在椅子中,宛如一把干柴,似乎连转头的力气都没有。
不过徐光启就是知道,左梦庚来了。
“中恒,我一直在等你回来。”
左梦庚鼻头一酸,努力控制着声音。
“祖父有什么吩咐的?”
这种时候说再多的话都是多余,能够完成老人家的心愿远比什么都强。
徐光启的手来回摸索,左梦庚见了连忙抓住。
冷冰冰的没有一丝温度,隔着薄薄的肉皮,骨头十分的脆弱。
徐光启依旧直直的盯着太阳,声音里全是回忆。
“老夫这一生,前半世蹉跎,后半生略有所为。眼见得天下乱糟糟的一日不如一日,毕生所愿就是能够尽己所学,挽救万民于水火。只可惜,这大明的颓势就是止不住啊!”
左梦庚的手稍微用了一点力。
这是在告诉老人,他有在听。
“这几年来你做的很好,山东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这足以证明,你是对的。大明是大明,天下是天下。和大明比起来,还是天下更加重要。”
听了这话,左梦庚终于流下了眼泪。
他的所作所为,徐光启一直都没有进行评价,而是选择旁观。
至于为何如此,他其实也清楚。
那就是这位老人的内心深处,始终还有大明的一丝余地。
大明国祚两百年,不是那么容易被人遗忘的。
总有人怀念大明的余晖,渴望重塑大明的辉煌。
可是致仕之后这两年,亲眼见证了山东翻天覆地的变化,徐光启最终还是认可了左梦庚的理念。
他更加知道,这话其实不是对自己说的。
而是对一旁所里的徐尔觉说的。
徐尔觉听了,就代表着徐家听了。
更代表着从今以后,徐家终于坚定了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