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空间渔夫 > 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茶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南济市,老三文玩店内。

“这不行,这价格我接受不了。

这个价你卖我就收了,不卖我去轻语茶行再看看。”

青年人看到温老三的报价,连连摇头。

也许也是知道有外人在的原因,青年人说话的声音很小。

像是怕叶远听到似的。

他也学着温老三的样子,在手机上按出了一组数字。

“不行,这个我连成本都回不来。”

两人就在那你来我往的讨论起价格。

最终在经过了长达十几分钟的讲价后。

青年人终于满意的把两块被锡纸包裹着的‘巧克力’,收入到他带来的包中。

然后手机转账后才开心的离开。

而再看温老三,也是满脸的笑容,根本就没有之前那肉痛的样子。

叶远知道,这笔交易是达成了。

而且还是双方都满意的结果。

“是叶老板让你给我送手串来的吧?

真是辛苦小兄弟了这么晚还跑一趟。

本来应该是我亲自过去的,结果今天店里有事走不开。

真的太谢谢你了。”

温老三笑着和叶远打着招呼,同时给叶远倒了一杯茶。

“小兄弟尝尝,这是十年份的普洱!”

从温老三并没有急着验货的举动,叶远就知道,这人很懂得人情世故。

之前因为怠慢了自己。

现在如果上来就直接验货的话。

那一定会引来叶远的不满。

所以这家伙上来,先是客气话不要钱的给自己说了一大推。

即便是叶远因为之前的事情有些气愤。

但再他这么客气的情况下,也只能消气不是吗?

温老三的做法,正和叶远的心意。

他现在正有事情想要搞清楚,所以也就没有急着提出验货的事情。

而是拿起茶杯,轻抿了一口后才开口问道:

“温老板,我这想打听一件事情可以吗?”

“哦?小兄弟有什么事情?”

温老三挑了挑眉,没想到叶远竟然会这么说。

“就是刚刚卖出去的那个茶膏,也是茶叶吗?”

叶远装作很好奇的问道。

因为他是真不知道,那类似巧克力的玩意究竟是不是茶叶。

“哈哈哈!也是,你这年纪没有听过茶膏也不意外。”

温老三原本还以为叶远要有什么事情问自己呢。

所以还在提防着对方。

结果一听说是这样的事情,直接就放下了防备哈哈大笑起来。

在他看来,叶远就是年纪小,对一些不知道的事物好奇罢了。

而叶远的问题,这正好挠到他的痒处。

刚刚做成了一笔不错的生意,他也需要炫耀一下不是吗?

现在叶远这么一个小白自己闯进来。

他怎么可能不展示一下自己的学识?

于是他清了清嗓子说道:

“刚刚那块,是上了年份的普洱茶膏。。。”

叶远也没有想到,这温老三还真是一个妙人。

自己只是开了个头。

这家伙就巴拉巴拉的,把什么是茶膏给自己讲解的明明白白。

普洱茶膏,做为普洱茶五大系列品种(即普洱团茶、普洱饼茶、普洱沱茶、普洱砖茶、普洱茶膏)之一。

已有了上千年的生产历史。

与普洱茶前四个系列品种(团、饼、沱、砖)不同。

普洱茶膏从诞生之始。

就始终深居一隅,笼罩着一种神秘光环,极少被外界所知。

即使在当今,普洱茶大红大紫之时,各种关于普洱茶的专着与文章层出不穷,可谓“泛滥成灾”。

但仔细研读你就会发现,关于普洱茶膏的介绍极为罕见。

即使有,也只局限陈述古人的话语。

对其产生、演变、特性、工艺及生产等缺乏必要的了解与剖析。

这样在莫种意义上形成了学术空白。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普洱茶中的团、饼、沱、砖四种茶品。

从一出现到现在,同属于“雅俗共赏”的茶品。

即从皇帝到王公大臣,乃至普通百姓,都可品尝品质不同的茶品。

而唯有普洱茶膏不同。

茶膏则是“非雅不能赏”,是皇家的专属贡品,非平民百姓所能得到。

它不仅具有特殊的营养功能,同时也是权力与地位的象征。

所以,很多学者认为,没有普洱茶膏的普洱茶家族,是不完整的。

而且,普洱茶膏也是普洱茶家族中最高贵的成员。

普洱茶膏的名称,是与普洱茶同时定名的。

即1729年(雍正七年)。

当时,清朝皇室在普洱地方设立普洱府,为流官制,管辖六大茶山等地,统

管茶叶交易,不准私商贩茶。

这样就使在普洱府地区交易的大叶种茶,统称为普洱茶。

因此茶叶史专家们认为,普洱茶名称是以地方名称定名的。

也就在这一年,雍正皇帝给当地总督鄂尔泰发圣旨。

责成他亲自监督。

令他选取最好的茶菁,制成普洱茶团、普洱女儿茶及茶膏,进贡朝廷做为贡品。

正是因为茶膏的珍贵,他的制作过程也是相当的讲究。

将特有的乔木大叶种茶,经过加工与发酵后,通过特殊的方式将茶叶中的纤维物质与茶汁分离。

将获得的茶汁进行再加工,还原成更高一级的固态速溶茶。

现代茶膏的制作工艺,则是在清代宫廷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茶膏制作工艺。

这种方式模仿了清代茶膏制作的气候、温度、环境。

在更加繁复、细致的工序下,把茶汤的提取和浓缩,控制在常温40摄氏度左右。

但也是因为茶膏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段手艺断层。

这也就导致,由现代工艺制造出来的茶膏,无法和老法制造出来的茶膏相比。

温老三巴拉巴拉的讲了好久,叶远也是听的仔细。

毕竟叶远从小就跟着叶父喜欢喝茶。

所以对于茶膏这种他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东西,那是真的很感兴趣。

有了叶远这个聆听者,温老三讲解的那就更加的卖力。

就这样,不知不觉,温老三竟然给叶远讲了半个钟头。

期间不仅有茶膏的来历,茶膏的历史。

更重要的,这家伙还仔细的讲解了茶膏的汤色,香气,以及口感。

这让叶远对茶膏更加有了真是的了解。

“嘿!你看我,一说起茶膏就忘了时间。”

温老三看了眼墙上的挂钟,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