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逆天明末三十年 > 第六卷 天下归心一千七百九十四章 封口费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六卷 天下归心一千七百九十四章 封口费上

经过一天一夜的商议,针对此次周延儒事件,朝中总算是有了一个定论,周延儒以下徐弘基、韩赞周、张溥、马世奇等人乃是大明的罪人,十恶不赦,灭九族,其余罪魁祸首,夷灭三族,还有外围成员中的主要分子也是斩首弃市,家产全部抄没。不过这里面有个问题,这些人的家产很多都去徽商总会给抵押了,崇祯现在就算是让官府去查抄这些人的资产,也剩不下什么东西,因为这些人的田产地契都已经收归徽商总会所有,从正规渠道来说,朝廷总不能从总会的手里抢钱吧。就算是崇祯有这个心思,也没这个执行能力,且不说朝廷的命令在南直隶执行的时候会不会打折扣,朝廷的意思在南直隶好不好使,就算是南直隶的官府想要不折不扣的执行,那他们就要掂量一下,动了徽商总会的产业,中军都督府会不会放过他们。可是朝廷的命令还是要下达,不管最后能收多少钱上来,总归要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

而在这些人当中,比较幸运的应该是周延儒了,就在崇祯和温体仁等人商量完毕后的第二天,一条来自济南府的加急文书放在了崇祯的案头,周延儒躲在济南府暗中指挥,事败之后服毒自杀,尸体已经被济南当地官府严加看管起来,等待朝廷发落。崇祯简直是气不打一处来,罪魁祸首竟然服毒死了,真是便宜他了,若是按照崇祯的性子,非要把周延儒抓起来千刀万剐不成。对这些犯罪人员有了处理,朝廷这边也算是对天下有一个交代了,从侧面来说,朝廷也得了实惠,解了燃眉之急,应该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可是有心人发现了,这次朝廷的邸报里面好像少了点什么东西,有罪人员的处罚措施有了,那么有功人员呢?邸报和朝廷的公文里面好像并没有提到这一点,或者说提到是提到了,不过是褒奖了一下南直隶的申用懋、侯峰等官员们,奖励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东西,连金银都没有,主要就是加封一些勋官之类的虚衔。而此次事件中出了大力的,或者说主力办结此事的人,朝廷的公文里只言片语也没有,这就让人有些不是滋味了。

大江晚报可是将所有事情的来龙去脉都说清楚了,周延儒等人是怎么谋划的,中军都督府又是怎么击破他们的阴谋的,连续刊登了好几期,都快成连载故事了,当然,中军都督府上交朝廷五百万两银子和五百万石粮食的事情自然也是公布了出来,这没什么好隐瞒民众的,甚至在通过京杭大运河从南京出发前往北京的路上,运粮船和运银船都插满了中军都督府的旗帜,好让人一眼就看出这是都督府北上押运钱粮的队伍。这事在大明南地北地都传开了,可是朝廷愣是装聋作哑,对此事充耳不闻。很快便有人为刘毅打抱不平,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可是朝廷连个屁都不放,如此一来,以后谁还能为朝廷尽心办事?可有的人也分析了,刘毅立的功劳实在是太大太多了,朝廷前次已经给了刘毅辽国公的位置,若是这次再重赏刘毅,朝廷又该给他一个什么官职?国公已经是爵位的顶层,若是继续向上,那就是王爷了,不管是郡王还是亲王,大明的异姓王除了开国的时候有那么几个之外,后面再也没有了,难道刘毅要成为大明的异姓王不成?最重要的是,异姓王之后呢?明眼人都知道,若是建虏继续为祸大明,那么新军少不了还要北上抗敌,到时候打了打胜仗,朝廷又该怎么封赏,可谓是封无可封。

还有的人觉得刘毅年纪轻轻就已经身居高位,手握强军不说,能力也是超群,还接连打了大胜仗,说白了已经到了功高震主的地步了,很多人不愿意看到刘毅变成下一个岳飞,若是他持续立下大功,朝廷就更加容不得这样的人了。当然这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的看法,青年士子们不这么看,山东、南直隶、福建、浙江各地都有年轻士子聚集在茶馆酒楼之中,对大江晚报上的内容评头论足,有的人拔出佩剑,在茶馆中大放厥词,什么朝廷不公,立下大功的人竟然不进行封赏,有功不赏有过不罚,以后朝廷还有什么威信?更有甚者,说朝廷迟早要弄出风波亭的冤案来。这些人在这里聚集抨击朝政,早就引起了地方官府的注意,立刻就有人来抓捕这些士子,不过这些年轻人体力好溜得快,纷纷从茶馆酒楼的后门溜了,弄得地方官府灰头土脸。

而另一方面,在崇祯的授意下,东厂和锦衣卫算是全力运转起来,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查出这一次周延儒集团到底投入了多少金银粮食,而刘毅他们又拿到了多少,崇祯获得的钱粮到底占几成。不过这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东厂和锦衣卫在地方上的实力早就被大大削弱,更不要说南直隶是新军的天下,情报军兵强马壮,在别的地方不敢说手拿把攥,但是在南直隶那是十拿九稳,可以这么说,南直隶境内,情报军想让锦衣卫知道的事情锦衣卫就能知道,不想让锦衣卫知道的事情,锦衣卫就是调集再多的人马来,也查不清楚,注定崇祯恐怕永远也查不清刘毅的中军都督府在此次行动中究竟占了多少便宜。

崇祯十年的春夏之交,天气逐渐炎热起来,今日的京师运河码头上显得格外的安静,平日里,京师运河码头作为京杭大运河的终点,一向都是万分忙碌的场景,可是今天不一样,一大早就由上千官兵前来封锁了码头,让码头上的搬运工全部回去休息,明天再来,在码头停靠的船只也被集中到一个区域内,今日的运输装载卸货等活动全部停止,船东们拍着大腿想要求官兵们高抬贵手,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时间就是金钱,耽误一天的时间,他们可就要赔钱了,甚至还有的人从怀里摸出金银想要塞给这些士兵,可往日里很好说话的码头看守今天却是翻脸不认人,众人这才发现,前来接管码头的官兵他们一个也不认识,显然并不是九门提督的人马,而是从外面三大营抽调来的官兵,这就说明,今日官府在码头肯定有什么大事情要办。

果然,等这些官兵站定,便有几顶颜色颇为朴素的轿子前来码头,当轿子停稳之后,便有人从轿子里出来,人们只能在船上远远地张望两下,也看不出从轿子里面走出的是谁。“天气这么热还请阁老过来,咱家真是有些于心不忍啊。”其中一人道。“王公公这是哪里的话,都是给圣上,给朝廷办事,哪有什么天气热不热的,老夫这一把老骨头能为陛下尽忠,也算是值了。”一个老者道。“呵呵,阁老说的是,阁老说的是。”两人说着话,便有几个小黄门端来了凳子,撑起了纸伞,给两人遮挡阳光。老者正是内阁次辅薛国观,而自称咱家的自然是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今日二位巨头同时出动,当然是崇祯的意思,一个代表了朝廷,一个代表了皇帝本人,不是因为别的原因,而是今天从南直隶出发的运输船队要抵达京师,这船队的船上搭载的正是中军都督府的奏折之中提到的物资,由不得崇祯和朝廷不重视。

若是走陆路,且不说路途遥远,单说马车的运载能力,走陆路就极为不方便,需要大量的马车,不仅不方便,还要配置大量人员,而且还不安全,万一沿途碰到流寇也是麻烦事。所以刘毅自然是选择走水路,京杭大运河通行条件良好,经过青弋军的经营,目前漕运水师对于大运河的控制进一步加深,运河范围内的水贼是死的死逃的逃,侥幸活命的也不敢在运河上找漕运舰队的麻烦,那可是船坚炮利,你的小船还没有靠上去,人家的炮弹就打过来了。所以自从有了漕运水师对水贼水匪进行清剿之后,大运河的运输环境更上一层楼,百姓们也是拍手称快,终于不用提心吊胆了。漕运水师的船队插着中军都督府的旗帜,一路北上,本来需要二十天的水路,运输船队半个月就走完了,这次押运领兵的是刘毅的手下大将戊戌,别人去他不放心,戊戌处事灵活,是不二人选。船队在抵达京师之前,就有鸽信放出,岸上也派了人去京师传信,朝廷得到了明信,这才安排今日交割物资。

“祖宗,阁老,船队,他们的船队快到了。”两人刚落座,就有小黄门前来通禀,王承恩现在是宫内当仁不让的第一人,下面人送了个祖宗的称号,他也很是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