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谢玉整理的很认真。

觉得安稳之后又使劲的拽了拽,保证不会掉下来。

只是拽的力气太大,把姜晟也往自己身前拽的靠近了些。

姜晟的呼吸喷薄在谢玉的额头,额头徒然的发热。

谢玉抬头,面前姜晟低头看着她。

四目相对。

有些像是昨晚,但比起昨晚又靠近了些。

近到眼底下面细微的纹路都能看的一清二楚。

谢玉笑了笑,道:“帅气。”

此刻的姜晟比起昨晚来确是英武不凡。

头盔湛亮,覆盖半张面孔,透过窗子的光亮照在上面隐隐的溢出金光。

英武之气自然浮动。

明明还是那个人,只是换了身衣服,就变得更加高大威猛,甚至让她都觉得安心。

姜晟也笑了,道:“若早知今日有兄长为我穿甲,昨日怎么也不会让镇守大人出城大杀四方。”

“为何?”谢玉问。

姜晟伸展了一下手臂,道:“今日我以为能力拔山兮。”

谢玉笑容灿烂,这马屁拍的舒服。

随后谢玉还是敛色道:“不用拔山覆海,只要平安就可。”

姜晟眼中亮色划过,点了点头。

“我记住了。”姜晟道。

姜晟上甲后,离开。

背对着朝阳大踏步而行,好像满天的光辉都在他的身上。

谢玉一笑,也翻身上马,迎面太阳大的如圆盘,正是一日之计在于晨。

谢玉没有往县衙去,就近开始巡查。

第一个就是旁边的伤病所在。

姜束刘文两个不管是早有所料还是正巧在,两个人的黑眼袋又大又肿,看似一晚上没睡觉,在谢玉旁边亦步亦趋的解释一二,还绘声绘色的讲起四公子昨夜在伤兵营中的那番话。

“四公子那番话真是让下官振聋发聩。”

“四公子不愧是皇族子弟。”

“……”

马屁拍的略有生硬,可神色很诚恳,还有些忐忑紧张的小心。

谢玉突然明悟。

这两个不讨崔凤欢心。

不然准备药材给军营看顾医者这种辛苦不挣钱的活儿也不会让他们摊上。

谢玉微笑颔首,虽然没有说什么,刘文姜束两人的眼里也亮了亮。

这是赞许的意思了?

呼呼,吓死了。

姜束说是姜氏子弟,可跟皇族扯不上关系,昨儿晚上四公子和这位都守在这里,大半夜四公子都过来转了一圈,他们哪里还敢懈怠!!

谢玉离开伤兵所在,往城内走,身后两队亲兵卫队浩浩荡荡。

原本她的谢氏亲兵卫队,吕二谢二都在。

还有奉钱镇守之命听从谢玉的那队亲兵卫队。

钱镇守没有收走,只要她谢玉还在阳门关,这对卫队就还是听从她的指挥。

谢玉骑在马背上,回头看了眼后面渐渐远去的伤兵所在。

钱镇守,不错。

走过三个街口就是现在阳门关的坊间,按照她所知道的阳门关布置来说,原来伤兵所在也属于阳门关做生意的地界,由此可知原来的阳门关有多热闹,现在外面城楼上没有传来厮杀声,这边的坊间就已经有商铺开门买卖,商铺铺面也有人在进出。

若是进出当中的有寻常百姓,谢玉会以为是百姓们心里有底的安然若素,她会对崔凤和钱镇守再竖起大拇指,赞叹钱镇守的军锋,讶然崔凤的本事,可进出的全是华衣锦服,还有几个蓝框。

从店铺的门外经过,还能听到里面传来的说话声。

“这个,这个,还有这个,全要了。”

“客官豪气。”

“豪气什么,也就是趁着乱,你们都便宜卖的时候挣个差价。”

“这么说,您要买的还多着呢?”

“那当然。”

“可外面打的那么厉害,您就不怕走不了?”

“怎么会,有钱镇守镇守阳门关,有崔大人在阳门关内治理安平,回转路上定然是一帆风顺。”

“借您吉言。”

“哪里是吉言啊,这是实话。”随后声音压低了些,可也足够谢玉听清楚,“看着之前都是常来常往的,也不妨告诉你小道消息,飞戎就是个屁,弄不出什么大动静,你这边的东西也别都卖出来,能买点儿更好,回头说不定还能大挣一笔呢。”

“……”

再后面谢玉就不用听了。

勾结的味道太清晰。

就是说给她听的。

走过那条街坊,谢玉道:“去告知阳门关六大氏族掌权人,一个时辰之后在县衙正堂,本官要和他们好好的说说话。”

谢玉的语气听不出什么来,就像是随便唠唠嗑的意思,可唠嗑跑到县衙正堂就不是好事儿了。

谢玉先回到县衙,在她到达不久,崔凤就到了。

崔凤也是一脸疲惫的样子,看到谢玉先就赞叹:“谢大人真不愧是年轻气盛,风华正茂,昨儿辛苦了整日整夜今儿来的这么早不说,这精神头是真的让下官敬佩羡慕啊。”

“这是下官整理了半夜整理出来的,还请大人参阅。”

谢玉让崔凤整理的是阳门关的人口数簿,多少平民,多少富户,多少豪门,百姓田地多少,富户商铺多少,人丁几何。

这是最复杂,也是谢玉以为身为一县县令最应该掌握的统筹。

试想你连县里多少男子多少女子多少有钱人多少穷人都不知道,又该怎么施政?

哪怕不知道具体数目,也要知道大概。

比如把基本的生活价格提上去,结果穷人太多,老百姓买不起,会不会闹起来?又比如基本的生活价格太低,富户们又会不会抗议,这让他们挣什么钱?

只是寻常官员不会太过重视这些,治理下辖大都是衙门和六大氏族一起互相妥协,互相扶住。

看似衙门主事,实际上是六大氏族的利益所在,就像是原来在江州,就是谢氏和王氏独大。

阳门关面临战事,这种统筹就是必须的。

谢玉手执三杀之令,就是想看看崔凤听不听话。

翻看崔凤整理出来的文卷,相当仔细。

上面的墨迹是新的,痕迹也像是崔凤亲手所写。

人家还真是熬了夜。

可因为对崔凤的默默敌意,谢玉觉得会不会是崔凤找人冒充自己的笔迹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