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明末钢铁大亨 > 第1315章 刘鸿训私改圣旨的内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15章 刘鸿训私改圣旨的内幕

刘鸿训苦笑着说道:“从党争开始以来,还从来没有人能像他这样搞的。他依托和辽东的贸易、还有数额恐怖的辽饷带来的巨大好处。勾结拉拢了阉党、东林、晋党、宗室、勋贵、外戚、辽东将门中的很多人。居然形成了一个超越党派的,以巨大经济利益为纽带。拥有独立军事力量,和庞大监察、行政、司法官员。从朝廷中枢到地方基层,组成的势力恐怖的辽饷利益集团。”

“这个集团拥有巨大的现金流,一个是用关宁军每年庞大的军费绑架朝廷。东林搞来了辽饷,最终要靠他们报销掉。否则辽饷就失去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东林的人尽管知道他勾结其他势力,也不敢和他翻脸,毕竟这么庞大的利益,别说他当两面派,就是让他们吃屎,他们也认了。”

“晋党和八大商团,自从被定远伯搞掉了张家口。东林又趁机把漠南蒙古的东部单独成立了热河行省。就是要堵死他们和建奴的贸易通道。现在晋党和八大商团唯一的指望就是他。所以也不敢得罪他。”

“勋贵和郑老贵妃、福王势力手里毕竟还有毛文龙,他们相对最不依赖他。也就是说,目前北方他唯一没有搞定的势力,就是京城里的这帮老爷。如果他把京城里的势力也搞定了,他就可以组阁了。”

杨凡默然,没想到圆嘟嘟居然有这么大的手笔。

可见在这个末世,手里有一支自己的强大军队有多重要。没有关宁军,他屁都不是。可是现在,明知道这家伙谁的人都不是,野心勃勃,也要捏着鼻子拉拢他。

权力这东西,谁也不嫌多。人往高处走,当官自然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走向最高权力是任何当官的人必然的方向。

这和人品无关。势力达到了,心思自然也到了。

当初曹孟德不是最大的理想就是做个征西将军吗。到最后,愿为周文王。这都是势力膨胀的结果,人的野心也是和实力相吻合的。

“勋贵们和福王派他们相对比较超然,对待辽饷集团也很冷静。他们担心未来袁崇焕的野心膨胀,发生一些不忍言之事。所以他们开始布局,在京城增加自己的力量。惠安伯张庆臻总督京营后,英国公担心将来袁崇焕野心膨胀无人能治。所以和老夫商量,在惠安伯张庆臻总督京营的圣旨上加一条兼管捕营。”

惠安伯张庆臻是杨凡前任提督京营戎政,和杨凡也认识,都是勋贵一脉,自己人。京城里的常驻武装力量,主要是兵马司和巡捕营。兵马司也就管管治安。巡捕营则相当于后世的武装警察,有一万三千多人,五千骑兵。实力强大。

如果京城有事,巡捕营就非常重要,因为没有圣旨和兵部的共同调令,京营进不了京城。

这个操作,惊动的人最少,基本就是不会声张。

但是惠安伯张庆臻总督京营的圣旨上有这一条,有事拿出来就好使。到时候,调动城内的巡捕营就是合法的。这是勋贵埋下的后手。

平时没有事情的时候,根本不会声张这件事。巡捕营那边也不见得能知道。圣旨都是一式两份的,甚至三份。宫里是有底案的。但是事态紧急的情况下,外面的人哪里有机会去宫里核实,基本这份圣旨就好使。

此时杨凡终于明白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了。做这件事需要宫里和五军都督府、内阁配合才能做到。郑贵妃的人负责宫里,勋贵负责五军都督府、内阁中有首辅刘鸿训。才算能把这件事儿办了。

不过,这也说明,崇祯和郑贵妃斗了这么久,司礼监里居然还有郑贵妃的人。要不然,这圣旨上多出来的字,是怎么出来的。圣旨写好,出了司礼监,在想往上添加字迹,是不可能的。

这么高级的东西,怎么可能没有防伪措施。不论是字迹还是油墨,都容易看出来。所以,要想天衣无缝,只能是从司礼监加上字迹。

然后刘鸿训复核时假装没看到,从内阁通过。

到了五军都督府,那里是勋贵的地盘,自然没事。

这件事最有意思的就是,事情居然泄露了。有人向皇帝告发。

而告发的人不对劲,居然是巡捕营提督郑其心。这是兵部草拟,司礼监誊写,皇帝审核通过,内阁副署下发,五军都督府转发的提督京营戎政的圣旨,和巡捕营有半毛钱关系。

郑其心哪里可能看到这份诏书,他是怎么知道诏书上多了几个字的。做梦梦见的吗。而且惠安伯也不会公开,只是紧急情况下才会使用。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

明朝惯例,京营提督(卫戍部队)和巡捕营(京城武警)统领不能由同一个人担任,原因大家都懂的。朝廷任命惠安伯张庆臻统率京营,诏书里竟然多了让他“兼辖捕营”四个字。这样的话,两支部队就都归他指挥。

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居然是不相干的巡捕营提督郑其心发现了。他立即向皇帝举报。

崇祯吓了一大跳,以为这些蠢货要搞政变。诏书都敢改?这是要干什么。

这绝对不可能是笔误问题,而是有人故意的添进了这几句话。就是这多出来的四个字,就能让张庆臻能够指挥巡捕营!

愤怒的崇祯下令严查。他刚登基,才弄倒了魏督公,就有人来上眼药,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调查的结果,让人听了生气。内阁汇报说,是一个司礼监负责抄写的小太监田佳璧受贿。之后改了诏书。性质这么严重、恶劣的事,竟然推给了一个司礼监的小秘书!鬼都不信。

御史言官李觉斯,大概得到崇祯授意,当众指出问题:“任命诏书是兵部拟的,拟完交给内阁审查,内阁大臣们审查修改完毕,交给秘书们抄写。写完,内阁大臣们再检查一遍,才送给皇帝盖章。小秘书不可能一手遮天,所有涉及这个程序的大臣都必须严查追责。”

崇祯质问内阁诸臣,大臣们都说自己不知道,和自己无关。

问兵部,兵部大臣也说不知道。这种事傻子才往上沾。自然没人承认。

崇祯震怒,明知道这群人都有问题,可是众人把这事搞成了罗生门,各自编故事,不承认,他也毫无办法。

最后,只好把因假诏书受益的张庆臻找来问,张庆臻竟然当着皇帝面说:“诏书是内阁管的,小将我哪能知道是啥情况啊。再说了,我就算统辖巡捕军能多捞几个钱啊,我干嘛要行贿?”

张庆臻开始说浑话,耍无赖。

崇祯气的浑身发抖,巡捕营提督居然被他说成是一个捞钱的问题,只有搜刮民众的好处,这话真能把皇帝给活活气死。崇祯怒斥他出言无状。

最后,有人告发内阁的刘鸿训授意,小太监也招供是刘鸿训指使,崇祯把刘鸿训撤职流放,张庆臻停俸三年,小太监杖毙。匆匆把这件事结案。

刘鸿训是知情人,也是放任圣旨通过的。但是主谋和修改诏书的人不是他。他是推出来顶罪的。这案子发生得很荒唐,处理得也很荒唐。

杨凡其实对刘鸿训还是印象比较好的。

崇祯即位,清除魏忠贤阉党,重新启用被迫害的忠良之臣。采用抽签方式选内阁,刘鸿训有幸成为六人之一进入内阁,被授礼部尚书衔兼东阁大学士,参与内阁机务。

刘鸿训很快表现出了精明干练的治国才干,不久成为内阁首辅,授太子太保衔,升文渊阁大学士。主持国家军政机务。

刘鸿训是整个崇祯朝,唯一的改革派。他是唯一一个真心想通过改革,让明朝重新振奋起来的人。可惜他的首辅没有做的长久。

他大刀阔斧整饬朝廷吏制,将魏忠贤余党罢黜治罪,向朝廷举荐起用了一批德才兼备且有治国经验的新人,并坚决支持袁崇焕抗清。

刘鸿训虽然有经国治世之才,但并不擅长权术谋略,上任不到一年,便被魏党余孽袁宏勋等攻击诬陷。加上刘鸿训一味推行新政,不顾及新帝的正在树立权威。

他力谏朝廷靖边恤民,过于耿直,甚至言语中夹有不敬之意。引起崇祯皇帝的不快和疑忌。又赶上这次的诏书事件,崇祯下旨将刘鸿训革职查办。

这是第一个被崇祯利用后,处理掉的人。崇祯就是利用他的魄力和耿直对付阉党。清算完阉党,他就没用了。因为崇祯不想真心改革。给他希望是利用他敢咬阉党来清楚魏督公的旧部。

本来皇帝要杀他的,但刘鸿训在朝中正义诸臣的力谏下幸免一死,于崇祯元年谪戍代州。当时,杨凡也是从这件事看清楚了崇祯的为人。这不是一个能虚心纳谏的明君。

他的气量狭小,容不下真正为天下考虑的直臣。宋仁宗被大臣拉住袖子喷,口水都喷到脸上了,也没有治大臣的罪。但是,崇祯是做不到的。只要大臣不肯完全按照他的心意做事,他就不能容忍。

他不能忍刘鸿训很久了。刘鸿训内阁是魏忠贤控制的内阁倒台后,第一届内阁。这届内阁是整个崇祯朝唯一一届下决心解决实际问题的内阁。但是,双方合作的非常不好。

改革就意味着阻力,得罪既得利益集团。崇祯皇位还没有坐稳,自然不愿意刘鸿训现在就大刀阔斧。所以他最终还是选择了让东林重新组阁。

改诏书事件上,内阁确实放水了,但这件事不是刘鸿训办的。只是皇帝把屎盆子硬扣到刘鸿训脑袋上了。这件事只是他要整刘鸿训得一个引子。

刘鸿训说道:“本来这件事已经尘埃落定,老夫就在代州(今忻州市代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养老算了。没想到陛下气量这么小,当年的事情还记恨我。我看他是想把我派去乌斯藏做驻臧大臣。我这把老骨头,是真经不起雪山草地的折腾了。还请定远伯伸出援手。”

刘鸿训今日来找杨凡,就是为了这件事。

他被发配去绥远和张五典、杨凡组成班子,他就看出来了。崇祯这是想让他去陪同大师去雪区。谁也不是傻子,能做到首辅的有傻子吗。

杨凡想了一会,说道:“雪区的事情我有其他考虑,中堂您不是合格的人选,如果陛下让您去,我会上书的。”

刘鸿训没有说话,无声的向着杨凡拱了拱手。算是谢过定远伯仗义相助了。

刘鸿训叹了口气,说道:“陛下这么重用袁崇焕,早晚会坏事的。尽管他吹的牛,后来都兑现了。但是,他越吹越大,早晚有牛皮吹破的那一天。现在他纠集了这么大的势力,一旦他兑现不了,恐怕会铤而走险。”

杨凡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中堂操那个心干啥。谁拉的屎,谁自己收拾。归化城虽然不大,但也是塞上江南,物资充足,清闲无事。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莫将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刘鸿训笑道:“那老夫今后就安心在归化城养老了。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