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近现代中国文物市场欢迎度和价值变化,虎园博物馆做过相关分析。
第一次波峰,出现在1860年至1865年,起因是两次鸦片战争。这两场战争,胜利的英法士兵带着无数抢来的中国工艺品、文物、古董回到欧洲之后,其巧夺天工的工艺,精美而神秘的造型,立即在欧洲掀起一阵狂热的“中国艺术品”收藏热潮。
这一时期的中国文物代表,是艺术品,譬如精美的金银器、瓷器、青铜器等等。
第二次波峰,出现在1900—1915年。
因为第一次中国艺术品收藏热,在经过沉淀之后,很快演变成“汉学热”,对东方文明和东方文化的研究,在这一时期,达到一个高峰。伴随而来的,就是很多探险家以及汉学家来东方,亲手盗掘他们所感兴趣的物品。也是这一时期,中国的各种“文化属性”的文物,遭到空前劫难。
虽然在历史记载中,提到十九世纪下半叶欧美在中国疯狂盗掘文物,一律称之为“窃贼”,可无法否认的是,这帮窃贼中,确实有不少大学问家,他们对汉学在西方的推广,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这一时期的中国文物代表,是经卷、佛像、雕像、书籍、字画等偏文学性的物品。
第三次波峰,出现在1935—1945年。
这一时期的原因很简单,东洋抢劫了无数中国文物,然后透过各种渠道流向欧美市场。
特点是全品类。
第四次波峰,出现在1950年至1960年。
出现的原因也不难理解——内战爆发,无数华人迁居港台、欧美地区,他们携带走大量中华文物、古董艺术品,造就这一时期欧美市场中国艺术品的繁盛。
必须说明一点,所有波峰的出现,都少不了灰色渠道的文物出境。
等进入五六七年代,国内灰色文物古董外流现象几乎杜绝,而迁居港台欧美地区等因素而导致的市场波动也逐渐平息。
没有活水的市场,很快开始走下坡路。
等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热衷于研究、收藏东方艺术品的老一代藏家、学者逐渐老去,新一代藏家又因为对东方了解不多,自然的,对东方藏品没什么兴趣。
于是,欧洲的东方艺术品市场最为严峻的波谷,出现!
注意,这里说的是欧洲,不包括美国!美国这个没有历史的国家,恰恰趁着这一时期,收购了大量来自东方的文物、古董,来填充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做门面!
也因此,汉学研究中心,也从欧洲往美国转移。
这一点,从剑桥大学东方研究院招不满学员,就可以略窥一二。
东方文物在欧洲市场上不受欢迎,自然也会影响到欧洲各家博物馆对待中国文物的态度,这就是大英博物馆愿意拿出如此厚厚一本资料册,让卢灿选择的原因之一。
果然,杜希德接下来的一句话,证明卢灿的猜测——“维文,你如果愿意将你家博物馆所珍藏的梵高素描、霍贝玛的《秋日大道》、提香大师的《田野合奏》等名画拿出来交换的话,你可以在大英博物馆东方部任意挑选等值的展品,而不仅仅限于这本册页中。怎么样?”
卢灿翻了翻白眼,疯子才干这种事!
对于立志想要办一家全球性综合博物馆的他来说,虎博欠缺最严重的就是珍品级欧美藏品,刚才杜希德提到的几件,无一不是欧美馆的镇馆之宝。
他接过温碧璃准备好的铅笔,在资料册上勾画起来。
不一会,他挑出刚才已经瞄上的十多件物品。
他的行为,引来杜希德的诧异,“嗨,维文,这些文物虽然有些破损,可它们是有价值的,你是不是……挑选太多了?”
卢灿冲着他挑挑眉,“放心,我会拿出让他们心动的藏品!”
杜希德耸耸肩,他只是负责做双方的掮客,至于怎么交换,怎么估值,他概不负责。
单靠几件汉普顿宫的遗失物品,当然不够,不过,卢灿手中有“存货”!
没错,卢灿手中还真有一批对大英博物馆很有吸引力的物品,那就是早几年卢灿从霍克森村,以及克鲁索岛挖出来的各种金币。
当年,阿尔达汗在黑市上售卖的,只是一部分,还有很多堆积在虎博的大仓库中。这些金币中,有太多太多的重复品,他只要挑出一小部分,就可以和大英博物馆交换相当多的残损中国文物。
明天中午,文哲生、费仲联以及王季迁王老等人,就会带一小部分金币抵达伦敦……
大英博物馆,会有兴趣的。
接过资料册,杜希德教授随手翻了翻,做标记的很多,有字画、有书籍、有青铜器,也有玉器,具体数目他没数,不过,目测有七八十件。
他旋即合上资料册,双方交易的总价值越高,他能拿到的好处也就越多,只是,杜希德有些好奇,“维文,你确信能吃下这么多?”
“教授,为什么会有这种疑问?”
老头子摊摊手,笑道,“我需要知道你手中的筹码……在英格兰,有着六百多家涉及古董艺术品展览的博物馆,其中肯定有不少,藏有来自东方的文物……难道,你不希望扩大交易对象的范围吗?”
走出剑桥大学的杜希德,完全没了卢灿印象中的老实巴交的西班牙裔教授形象,更像一位商人,由此也可以说,“商人”是融入欧洲人血脉中的特性。
他的提议,倒是个不错的诱惑,可卢灿并不是普通年轻人,有关霍克森村及克鲁索岛的秘密,他不可能告诉对方,尤其是这两处的金币,实际上都来自英格兰——霍克森是英格兰的村庄,而克鲁索岛金币则是英国海军将领乔治安逊所掩藏。
卢灿笑着耸耸肩,“去年周游世界时,偶然从秘鲁利马……哦,还有巴黎,得到一些颇有意义的金币,放在大英博物馆钱币展厅展出,应该很合适。”
杜希德盯着卢灿的眼睛,看了一会,似乎在确定卢灿刚才所说的真实性。五秒钟后,他才笑着扬扬眉,“那……我就按照你的说法,现在去找罗森?对了,你有没有兴趣走一趟大英博物馆?在和罗森聊天的过程中,他对你非常好奇,我相信,见到你,他会很高兴。”
要不要去看看?讲真,卢灿确实很想去看看目录中的那些中国文物,究竟损毁到什么程度?
卢灿扭头看看阿尔达汗,这家伙昨晚才回伦敦,自己和他还有些事没聊呢。
阿尔达汗耸耸肩,笑道,“我可没兴趣陪你去看什么不列颠博物馆,回头我们再聊。”
也是,这次阿尔达汗要在伦敦待很久,有的是时间。卢灿遂即对杜希德教授点点头,“那我去见见罗森主任。”
大英博物馆是亚洲人的叫法,在欧美,它的正式名称为“不列颠博物馆”,位于着名的罗素广场西北面,与伦敦大学毗邻。
作为此时世界上最知名的博物馆,没有之一,大英博物馆不仅藏品数量巨丰,藏品种类也是世界上最为全面的,涉及欧美亚非拉几乎所有地区。
不仅如此,它们在藏书数量和文献资料库存方面,也举世独步。
除此之外,大英博物馆在文明研究方面,也是举世无双。这一方面,后起之秀大都会博物馆不服都不行——1982年,大英博物馆发表的A类研究论文超过六百篇,而大都会博物馆,只有182篇。
至于虎博……好吧,ABC级论文加一起不足五十篇!
任重而道远!
卢灿没见过罗森,在他印象中,罗森应该是一位与杜希德、李约瑟差不多的老头子。
孰料,见到真身时才知道自己闹了个大乌龙!
杰西卡·罗森,今年三十来岁,一头蓬松的金发,带着金丝眼镜,皮肤白皙,身材高挑,紫色短袖衬衣上别着一朵灿烂的金色玫瑰饰物。
非常时尚且很有魅力的一位知识女性!
就在卢灿错愕之际,对方主动微笑着伸手过来,“嗨,很高兴你的到访,卢先生!”
卢灿回过神来,与对方握手后,自我解嘲道,“没少听杜希德教授和李约瑟教授提起你,在我的想象中,罗森教授应该和他们差不多年纪及形象。”
“然而,事实上却是……”卢灿故意扭头看看杜希德教授那地中海发型,摊摊手,一副感慨的口气笑道,“完全不同的两个极端!”
可不是嘛,一个是糟老头子,一个是知性美女……
他的话,让杰西卡·罗森和杜希德两人,都情不自禁的笑将起来。
“谢谢你的赞赏!”杰西卡·罗森止住笑容,邀请卢灿和杜希德走进她的办公室。她走在前面半步,半侧身引导,同时笑着说道,“我是1965年本科毕业于剑桥大学纽霍学院(现更名为默里·爱德华兹学院),在东方研究院学习过中国艺术与考古。杜希德教授,还有李约瑟教授,都曾经担任过我的授课老师。”
晕!难怪当初谈合作时,杜希德教授这么有把握!
合着,罗森是他学生!
对于虎博和大英博物馆的交易而言,这算是好事吧?
刚走进杰西卡·罗森的办公室,卢灿就被墙上的一幅小版油画吸引目光!
我去!这不是勒南兄弟的藏宝画吗?
最后一幅,竟然在这里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