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意外消息
上午十点钟左右,不算隆重的安葬仪式结束,卢灿带着温碧玉离开坟场。
这趟来,能和于占元的几位徒弟尤其是三毛加深联系,也算一个收获吧。
八十年代,三毛之所以能在诸多影视资本中间横跳,除了他超常的票房吸金能力,其早期还与他奶奶——第一代武打女星钱似莺在香江有着崇高的威望,有着莫大的干系。
另外,三毛的爷爷洪济,还是香江最早的电影公司——华南影片公司的创办人之一。洪济的哥哥洪深是香江金龙影业创始人,洪济的弟弟洪叔云,则是香江最早的武打片制作人和导演。
所以,洪家在香江影视圈一直有着很大影响力,尽管洪济在六十年代就已经去世,可老一辈电影人,多多少少还要给洪家一点面子。
华人坟场距离调景岭不远,卢灿带着温碧玉,就便回一趟调景岭看看老丈人一家。
路上,温碧玉笑嘻嘻介绍着电影圈中的事情,卢灿对电影这行当不熟,也就任由这丫头散开来说,能听出来,她对三毛及那帮元家班弟兄的拼劲,挺佩服的。
此时的香江电影圈,正处于蓬勃向上的阶段,还算比较干净,没那么多后世的“饭局”和“陪寝”规则,而胁迫拍戏”之风,也还未曾盛行,只是,男女同工不同酬,让卢灿颇为吃惊。
“你这次去台北拍戏,片酬才六万港纸?”
讲真,卢灿听到温碧玉说起这次台北拍戏的片酬时,难以置信。要知道,阿玉这丫头在港台及东南亚地区,影响力绝对算是顶流,她才拿六万港纸的片酬?
阿玉撅撅嘴,瞥了男人一眼,“你当钱那么好赚?!我的片酬,只要进组一天一万,含来回路上时间,已经不少,你知道甄妮姐的片酬多少吗?”
没等卢灿回答,她翘起纤细雪白的手指,比划个八,晃晃。
“甄妮姐对外叫价八千一天,差不多五千就可以。嘻嘻,丽君姐更少,只有这么多。”她又比划个三的手势,嘻嘻笑着,“所以,邓姐很少接电影。”
卢灿不解,这两位也是纳德轩珠宝代言人,红透东南亚,“为什么她们的片酬这么少?”
“我听她们说……丽君姐脸胖,上大屏幕更显圆乎,甄妮姐上镜显老,掌机师傅不爱用这两种脸型,连带着业内给她们报价都不高。”丫头挺欢乐,言下之意,自己的脸型最受欢迎。
卢灿一琢磨,似乎还真是这么回事,郑丽君就没怎么演过电影,甄妮几乎都是配角。
“这么说,你的片酬在女星中算是高的?”
“港台女演员中,将将前十吧。”丫头似乎在谦虚,实则如同一只骄傲的小母鸡。
卢氏资本旗下虽然有一家经营还不错的电影公司,可卢灿却连电影都很少看,更不会关注影视圈内的薪酬问题,今天还是第一次听说,有些意外。
他不知道的是,此时的香江电影圈,还非常在意制片成本的控制,日薪制就是是八十年代香江影视圈节约拍摄成本的常用制度。等进入八十年代末,台岛和东南亚资本进入之后,香江电影公司不缺钱,从而导致片酬暴涨。
试想一下,一部电影百分之六十成本用作片酬,这部电影拍出来之后还能看吗?
“既然薪酬不高,怎么那些人还飞蛾扑火般……”
没等卢灿说完,温碧玉飞了个‘你傻不傻’的眼神。
卢灿轻拍额头,嘿嘿讪笑。自己还真的有些傻气,这话还要问嘛,当演员怎么着也要比普通职业者薪酬高得多,而且,出名之后的影响力,及所带来的的商业利益,才是大头。
阿玉嘴角带笑的表情,让卢灿恼羞成怒,双手向对方腋下伸去,“让你笑……”
小丫头扭着身体,咯咯笑得更欢。
调景岭温家距离华人永远坟场也就二十分钟路程,在两人嬉笑中,很快就到。
托儿女的福,温家一跃成为调景岭一带顶级大户。
温家所在的小东山山脚,竟然发展成一小片商业区,以温家超市为中心,左右开设几十家诸如裁缝店、成衣店、饭铺、修车补胎、家具店、五金建材、小家电、果档菜档等商铺。
这一小片商业街,人来人往,还挺热闹。
车子行经这条新街时,路边的人就没有不认识的,纷纷隔着窗户对温碧玉和卢灿打招呼。
这些打招呼的人家,估计都有家人在卢氏企业上班。
卢家这几年可没少在调景岭下功夫,润馨瓷器、岭上巴士、岭上建筑、渔湾码头以及各类岭上小工厂就不用说了,大多使用岭上人家做员工,诸如源森居家具、嘉丽服饰、荃湾码头、纳德轩安保等相关企业,也常年在岭上招工。
这里,已经成为卢家的大本营之一。
所以,卢灿也不担心安危,落下窗户,频频对打招呼的人微笑点头。温碧玉的小嘴更甜,伯伯叔叔阿姨妗子一通喊,让卢灿听着都懵。
温老汉早就得人通知,站在温家超市门口,夹着香烟笑眯眯等候女儿及女婿。
看着缓缓开过来的黑色加长劳斯莱斯,温老汉也算感慨万千。
早几年,温家可是背着“卖女儿且一卖就是俩”的名头,遭人私下议论好久。
可现在呢?还有人说吗?
没了!不仅没了,还不是一个个抱紧温家大腿?瞧他们那个羡慕样!
陈家那才是真正“卖女儿”!
呵呵,可惜,陈老头命不好,他女儿连个名分都没有!
自己两个女儿也争气,小六子已经怀上卢家的种,要是个男孩,那就更好!小幺阿玉也不错,据说很得女婿的喜欢,混得风生水起……
温老汉经常瞎琢磨,整个岭上,要不是我温家“卖了两个女儿”,能有今天?
在他胡思乱想中,卢灿挽着温碧玉下车,笑着摆摆手。
温老汉赶紧招呼,“回来啦,家坐……”
随着卢灿的到来,温家在很短时间内,亲朋旧故集。
这两年,卢灿的事业越发做大,来岭上的次数逐渐减少,每年顶天两三次,所以,岭上的这帮人,想要见卢灿一面,还真不是那么容易。
好在卢灿的态度没什么变化,每一位进来的宾客,他都拿着香烟,一一礼敬。
随着人越来越多,客厅根本坐不下。所幸温家庭院挺大,温老汉让人拉起院子的遮阳顶棚,一众人都在院子里喝茶。
可即便有顶棚遮阳,院子中依然挺热,温老汉和温季宸又从屋内搬出立式电扇,呼啦呼啦地吹着。温家婶子带着两个儿媳,端来各色茶点水果。
来客中,有岭上五老,还有岭上巴士、岭上建筑等几家公司的领导,以及渔湾港口的黎德伟、黎焕东父子,加上温家兄弟和左邻右舍,足有二十多人。
这种场合肯定没法谈公司业务,大家也只是聊聊天,譬如今天卢灿和温碧玉去参加葬礼的主角麦炳荣及他岳丈于占元当年的火爆。
这些人中,可有不少亲眼目睹过于占元、麦炳荣火爆香江的演出场面。
卢灿年轻,对这些事情了解不多,多数时间都是面带微笑在倾听。
忽然,胡耀明一句话引起他的兴趣。
“鱼头的武生演出的确不错,不过,还算不上大师,你们要是真的见过大师演出,就不会这么吃惊。”胡耀明摇头晃脑,对着陈宝珊等人吹嘘。
陈宝珊撇撇嘴,“说得你好像见过多少大师演出似的。”
“我还真见过!”胡耀明抹着白胡子,“民国三十八年,我那会还在燕大教务署。我记得,那年燕大建立二十周年庆典上,当时的京剧十大名角,去了七个,余叔岩、周信芳、马连良、程砚秋、尚小云、张君秋、王瑶卿,个个登台,那才叫一个盛大!鱼头?嗤,给他们提鞋……还差不多。”
还别说,他提到的这七个人,无一不是京剧大角。
余叔岩是谭派代表人物;程砚秋是程派创始人;周信芳是麒派创始人;马连良创马派;王瑶卿创王派;尚小云有尚派;张君秋是旦角张派创始人。
于占元虽然不错,可和这些大师,还是没法比的。
燕大的历史上,还有这种辉煌?卢灿还真没听说过。不过,他的注意力没在这上面,而在前半句——民国三十八年,那就是1939年,确实是燕大建校二十周年,当时胡耀明在燕大任职?
卢灿忍不住抬手打断胡耀明的炫耀,“等等,胡老,您……那会在燕大任职?”
老头子被人打断,原本有些不高兴,回头见是卢灿,方才笑笑道,“我那会是统计调查科的留守人员,直属上司是朱家骅。老朱当时也分管教育,他把我安排到燕大教务署。至于进五十九军,那是战后的事,我不爱掺和狗屁倒灶的事,就央求老朱,脱离调查科,去了部队。”
这段话,如果对近代历史不熟的人,听不懂。
统计调查科就是大名鼎鼎的“中统”,他们在撤退到汉口及大西南之前,都留下大量“留守人员”,额,也就是潜伏者。胡耀明就是安排在燕大的潜伏者之一。
至于朱家骅,此人在近现代颇有名气,曾任金陵大学校长,教育部部长等职务,战时,他曾经接替陈祖燕,cc系的干将之一。
卢灿眼睛一亮,自己正头疼京师和台北的两大档案馆,都查不到周学章案件资料。
没想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胡耀明竟然在燕大教务署“潜伏”多年!
这么说,他应该对周学章很熟,甚至对齐燮元也很了解!再算上他的职业特殊性,说不定……他对当年的事,都会有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