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幻之盛唐 > 第六百二十七章 在河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泽拉夫尚河的低洼灌溉河谷边缘,阿福沙纳山中,白衣起义军营地尽头的山dong中,

穆盖奈耳,也就是所谓的蒙面先知,先知阿布穆斯林的继任者,绿色金边的面巾,已经被取下来,露出一副典型褐卷颊骨消瘦的安息人面孔,几封密信放在他面前。

关于他的真实深有有众多的传说,有说他是在木鹿山中得到神启的洗衣工,也有说他其实是一位地方伊玛目,更有传说他是一名牧人。

但他真正的本名叫哈希姆.伊本.哈金,作为曾经安息贵族齐哈德家的养子,阿布穆斯林的近卫亲兵,军队大清洗和历次暴动的幸存者,他的前半生几乎是在复仇和逃亡中渡过的。

但每次奋起的努力之后,都是沉重到窒息的黑暗和血腥,作为一个处于上升期的新兴王朝,所拥有的人力物力,军队和权势无比庞大而令人绝望,让大多数怀有刻骨仇恨的人都上去了与之对抗的信心。

所幸阿巴斯人在东方还有一个强大的对手,塞里斯人的边疆军区,而作为两大势力所形成区域缓冲,河中诸国成为了他们这些幸存者得以藏身的庇护之所,作为两大势力相互渗透和斗争的广大舞台,他们这些具有潜力和迹象的人,也自然而然卷入了对阿巴斯王朝及其代理人的地下战争,并由此加入当地一个具有相当实力的秘密组织——基地。

而托庇于拔那汗国境内的反阿巴斯王朝地下联盟——基地组织的期间,也让他看到了实现自己目标的一线希望,

虽然总体上对大规模正面的军事对抗保持克制,但在这片土地上私底下小规模的武装渗透,地下世界的情报和探子的暗战,却总是处于一种激烈对立的状态。

比如以商旅的名义或是盗匪的身份,多次出境行动,有的是来自阿拉比亚商旅的自由狩猎,有的是针对性破坏和暗杀……

在基地组织中的生涯,让他学到了更多的东西,系统的学习和训练,然后频繁的出任务,大量经验教训被总结和归纳起来,也让他逐渐意识到自己过去幼稚、短视、冲动等种种不足之处。毕竟作为一个历史悠远的古老国家,塞里斯人在军事政治经济等领域,拥有相当成熟的制度和经验。

不过这种扶持和资助是有目的性,那些支持他们活动的豪商巨贾,以及他们背后深厚塞里斯官方背景,毕竟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好处,也没有平白的来的援助,他并不意外,也并不不后悔。

所有一切资源,需要他们在对抗阿巴斯人的表现和价值所决定的,于是他终于得到了这个机会。

在基地组织内部各种专长的人才的协助下,采纳各种教义中的元素,建立起一套能够自圆其说并具有广泛吸引力和煽动性的理论和脍炙人口的宣传口号,并效法阿巴斯军队的模式,初步构建起适宜当地情况,的军队组织和管理政权的雏形。

连他这只起义军,也拥有为不少具有安息河中血统的塞里斯军人,作为头目和教官,以维系起义军的组织性和战斗力。

他们最初的武器和军用物资,也是通过山地边缘的国家和草原部落,从塞里斯控制区内获得的,其中有大批阿巴斯王朝制式的武器和铠甲,其真正的来源,自然是不言而喻。

在这些这些富有军事素养和战争经验的军人指导下,虽然起义军膨胀的很快,却总能保证初步的战斗训练和简单的组织效率。

并在大多数时候,尽量避开与装备精良的王朝军队正面对抗的冲动,或是莽撞而随意寻找目标,而是充分动和利用当地人中的同情分子和熟悉地方的游牧民做向导,袭击和破坏那些地方军队防守薄弱的环节,给王朝的统治制造混1uan和恐慌,夺取武装和财富来壮大自己。

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总是不缺乏贪慕富贵的告密者和叛徒,以及大大小小的挫败,但都没能动摇到这个起义集团构成的根本。小心谨慎的计划和相对周密的善后处置,让起义军影响和范围都在不断扩大。

只要能让阿巴斯王朝统治者感觉到痛苦和烦恼,就是他存在和奋斗的意义。但无独有偶,在呼罗珊及周边行省爆的十几只起义军中,至少有五只的领头人都拥有类似基地组织的背景。

其中既有萨珊时代的马兹达克派信徒武装,也有崇拜阿布穆斯林的孙巴德残余,更有哈瓦利吉派平民暴动,他并不是那些塞里斯人唯一的选择。

但他显然做的最好,从布哈拉到木鹿城的这片广大区域内,至少活跃着三四万起义军,其中至少有一万人拥有各式各样的铠甲和基本战斗经验,其中有四千名来去如风的游牧骑兵。

还有十余万或者更多的潜在的同情者和呼应者,可以作为兵员物资的补充和消息的协助,他们都是从起义军的活动中得到好处的当地平民和穷人。

由于他一次次击败官军,捣毁他们的驻地和据点,打开城镇和堡寨、庄园,烧毁债券和地契,将各地征税所和官衙里积攒的财物和粮食,分给附近那些穷苦人后。

无论是胡拉米叶派的拜火众或是哈瓦立及派的穆斯林,无论信奉萨满教的草原人或是当地的栗特人,也纷纷聚集在他的麾下,争先恐后的提供各种协助和便利。甚至不乏城市中的穆斯林贫民前来投奔。

他的探子和眼线,甚至可以公开活动在布哈拉城外,城中的乞丐和ji女,流1ang汉们也在秘密的传递消息。

但作为昔日阿巴斯王朝东方精锐部队的一员,他比别人深刻的了解这个国家军事体系的可怕,虽然地方上只有有限的常备军,但是作为王朝相对达的军事预备役体制,只要有足够的财力和装备,就可以迅扩充整编出一支又一支的大军出来。

但展到这个程度之后,率领他们获得一次次欢呼之后,他反而陷入了某种程度的bsp;重复此热处理过程,直到金属过到足够的软度以便锻造.

这样韧性高的波纹熟铁里均匀散布着比玻璃还硬的雪明硬铁微粒.使得刀剑武器可以具有非常锋利的刀锋.而且也非常坚韧而不会折断的刀身.而且由于耐酸蚀很不容易生锈.可以成为世代相袭的传家宝。

但相对的制造的费时费力.是乎各位的想像.通常要花上两三个月的时间,而烧结的铁饼成功率又很低,让这种金属在当地乃至遥远的安息大食,成为一种价值不菲的特产。

一同起获的还有没能带走的十余万斤玄铁,数十万斤铁矿砂,以及上千件成品和半成品兵器胚子,还有大量财物和钱币,显然这曾经是一个相当富庶繁华的集镇,更够建立起像样的城围,这在他们一路上所见的城邑中是不多见的。

疲惫不堪的追击部队,终于在这里停住了脚步,就地大兴土木,将这里建造修缮城一个新的据点。

就是这么一次大反攻,破天竺小国五个,得城大小二十七所,户口近四五十万,不过其中天竺人大都逃散到山中,或是乡野,需要时间慢慢清检出来,才能派上用场。

裹挟而来的天竺兵奴也有万余人,皆有武器,甚至还有少量的铠甲或是坐骑,并且大部分人都参加过三场以上的战斗冲阵而活下来,并经过漫长的行军没能跑掉或是死掉,算是比较有经验的炮灰。为了得到口粮,财物,甚至是女人,他们已经麻木的可以向任何人挥动武器而毫不犹豫。

遇到迎战的敌人,他们会最先动冲锋,打1uan敌人的阵型和组织,为唐军本队创造机会。如果是据点和城镇,则成为他们狂欢的盛宴,只要能打破进去,就可以拿走他们所遇到的任何人和东西,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唐军的伤亡和损耗。

而没有战斗的时候,他们就随唐军小队,组成一个个捕奴队,将那些逃到乡下和偏远地方的天主百姓搜捕出来,补充随军兵奴的消耗,按照人头获得食物或是女人的奖赏。

虽然在他们身后留下的是一地的残败,但是更多来自贫瘠穷苦山区的吐火罗人和安西归化的百姓,会从北方有组织的大量迁徙过来,取代这些天竺土着留下的空白,在他们的土地上建立起新的村庄和市集。

因此对天竺的进一步开垦,也得到了安西都护府的大力支持,毕竟作为客军的金吾军最终总是要回归朝廷中枢的,反而是地缘接近的安西都护府军民,是最大的受益者。

因此安西都护府上下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基本吧这些年重新聚敛起来的储积大部分都拿了出来,作为行路粮和安置之用,而且基本不用怎么鼓动,就有安西子弟自参加官府征募开拓的武装屯团中去。用少量安西境内的军户子弟和唐人百姓为核心,以安西归化的各族为主体,用天竺土人为奴工劳役的外围,一气就组织起数十个以城镇为中心的屯垦区。

其中以地缘接近的吐火罗人最多,吐火罗国内多大山绵连,地贫而诸侯攻战不止,历代最不乏南下求食抄掠之众;拔那汗、河中列国次之,因为河中乃四战之地,虽然富有绿洲良田,又兼商贸巨利,但是却是在位于众多大势力的夹缝之中,冲突频频动dang不断,流离失所者亦是不少;大小勃律、梵衍那岭西山中诸国又次之,然后是北地葛逻禄、突骑施等草原沙漠各部也有人加入。

从另一方面说,对这些常年生活在干燥沙漠和贫瘠山地上的人来说,不远数百里上千里迁徙到温暖湿润的féi沃原野,简直是天堂一般的存在。因此他们很容易和作为上层阶级的唐人移民一起,在德干高原东北部地区,就地构成一个外来者为主导的全新社会结构和阶级秩序。

现在这些兵奴被下令,围绕镇子就地营造新的卫星城寨和烽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