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幻之盛唐 > 第六百三十一章 进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唐通政司,刚刚吃过公用的廊下餐的官员佐僚们,三三两两的聚集在公事房外的堂下,交换着朝野地方消息

“奏记……”

“段秀实转任左神武军都虞候;”

“张思俭出为渍西马军使,同城傍巡防使;”

“路嗣恭为贺兰经略使;巡山北转运判官”

“潘柘失为西海军使,同羌塘州刺史;”

“土突承晖为庭州副都督,领金满、轮台、蒲类、西海营田使;”

“曹全豹为瓜沙防御使,河西长史”

“连李司总(想鹤)一大年纪,也跑去安西凑什么热闹,巡边军医药事……还真想得出来”

一个声音咕哝了一下,却是刚刚从宰相之首的位子上领了少傅头衔退下来的颜真卿,、

相比另一位退休的元老韦见素,虽然满头的花白,但是他看起来还是相当的精神硕毅。

“看来梁枢府,是铁了心想做他的班定远,霍姚嫖,卫骠骑名垂千古了……”

他对着前来请辞,即将前往安西赴任的侄儿颜泉明,沉容敛然如是道

“由他去吧,反正他折腾的那些城傍番军又不是内戍,而是外防……现下国朝这个底子,就算是弄成李贰师(广利)一般的故事,也不过是边藓之患。”

“现今检点朝中各军,多有缺额,唯有龙武所部,尚算齐全……可你知道为什么”

“请叔父明示之……”

颜泉明已经将近四十出头,在这位老叔面前,上仍有些不明所以,却还是做出尽然受教之的摸样。

“大唐中外军并天下二十四道兵马,鲜有不吃空饷的人马,能只吃一两成,就是难的精干劲旅了,唯一不吃空饷的龙武诸军,乃是有自给的营生,家大业大的连朝廷诸公也不免无可奈何。”

“但你以为天子在意的真是那些吃空饷的军额么,为天子者更要考虑朝中兵备的权衡,忠良亲疏远近。京军守御都城,真正能遇上战事的机会很少,只要通过轮边存留少量精干之士,作为有备无患就足以。”

“在这种情形下,继续维持这么一只足以自用精锐重兵,未必符合体制相权之道,本朝天子亲厚龙武将士,遂得多沿袭其旧制,尚不做大易,但不代表就可长此以往,若是下任天子呢,还有这种宠近相容的胸怀么。”

“是以连这位号称不务正业的枢府大人也要考虑未雨绸缪之道,将其一众精兵良将,发遣于外任,一得其用,不致荒废武功,二者也是积累资历尔,谋取边功,三者西北各路虽残破,但厚有商旅之利,可据守把持要害。四者,自减弱羽翼于朝中,遣置边远,示以忠良。”

“若不欲在朝中勘磨资历,想建功门楣,走这个路子倒也不错……”

说到这里,颜真卿难得露出一个宽释的笑容

“吾生出将入相,人臣之大成,未过如此……”

“唯虑者你这兄长的最后一点骨血,既然你有心投报边疆……吾也不会太过阻却之”

“若是书礼颜氏,能出一个投笔从戎的班定远,也不错……”……

这就是北天竺么,望着绵连的山麓边缘和广袤延伸的绿野,头戴圆边铁盔的教导军射生郎将,左都虞候鱼同,狠狠的灌了一口壶中的酒水,觉得甲衣里在秋阳下蒸腾出来的汗水,没多久已经被当地独有的山风给吹干了。

终于走出来了,他转头望着身后同样疲惫不堪,满是风尘颜色的庞大队伍,

前方推车挽马带着军需品前来迎接的队伍,也出现在大路上,他们显然对这种事情已经轻车熟路了,虽然有多少欢呼雀跃的声音,却手脚麻利而,将鱼贯而来的将士们按照营团,就地分置,供给醒神暖身的热汤和炊饼。大群被驱赶而来的牛羊也被宰杀,变成烤架上焦香的大肉片,或是浓滚滚的肉汤。

几乎附近城邑和屯庄的男女老幼都被军府聚集起来,为远道而来的国中援军提供协力,这不知道是第几路了,但绝对是规模最大的一路。因此就算全力以赴,也要分好几批,才让全军都供应齐全。

只是其中一部分人,在唐军的序列中被格外的警惕监视着和保持距离,至少有两个营的将士,衣不卸甲,手不离刀弓的围拢在他们周围,这些人铠甲行装看起来都十分陈旧,并且缺少维护和修补,但是久经沙场见惯杀戮的那种凶悍之气,却是低眉顺眼到麻木的表情和徒手,所不能掩盖的。

因此这一路过来不是那么的太平,虽然之前在争夺西域诸国的控制权中,安西军民不乏与吐蕃人交手的经历,但这是成建制吐蕃人第一次大规模进入安西的腹地,还是没少引起当地沿途的骚乱和紧张,虽然他们是作为拓羯藩军的徒手补充营身份而来的。

达扎路恭统帅下侵入关中的吐蕃将士,在连番大战之后至少有数万人做了唐军俘虏,河西两路战线全面大溃决后,十几万各族将士连带大举迁入的军民附庸人口至被留在了低地河西的境内。

其中最彪悍附有战斗经验被专门挑选出来,打磨性子组成了新的敢死校节军,参与对吐蕃本土的攻略;随着吐蕃势力在青唐乃至孙波如的全面溃退,又获得了将近十余万以青壮为主的吐蕃遗民;然后以河西行台和安西都护府联合征讨那些附从西域小国,从其国中又收降吐蕃军民数万。

因为战败投降被俘等原由,留在大唐境内的吐蕃军民累计多达数十万计,如此规模庞大的敌国人口,反而变成各地最头疼的一**烦。

就算将他们全数打散发遣到各地军庄、边地去充当劳役军奴,也需要一大笔迁移和安置投入,而且周期漫长,因此到现今为止,仍有大量被就地编管吐蕃俘奴,在河西陇右境内充当简单的粗重劳役,并没少生出事端,也处死了不少人。

但随着枢密院开始经略安西大策划的展开,也有人想起来这些吐蕃人来,把他们其中最精壮并没有家室的挑选出来,编练成一只特殊的藩军,远远发戍到常常足够缺乏兵员和劳力安西去,显然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因此他这只从长安出发时数千规模的人马,经过这一路关内、北原、河西、陇右诸多的不断增补和输送,在穿越瓜州以西的大沙漠前,已经变成五六万人的规模。

说实话,带着这么大一票,实在是一件充满风险和挑战性的事情,哪怕他们是徒手的,好在这些吐蕃人经过一栾川失败和编管劳役的打磨,似乎已经认命了,在迁徙过程中,虽然不乏逃亡被托在马后晒死的,但大多数吐蕃人,都表现出了高原民族坚韧不拔的另一面。

在穿过沙漠的时候,他们甚至可以十人一串的拖着体力不支倒下的同伴,踩着灼热而松软的沙土继续前进。

这次随他一路南下吐火罗乃至经过一路留驻,到达北天竺的至少还有十几个千人队,这也算是继王玄策借兵的一百多年后,吐蕃人再次踏上天竺这片土地……

乌浒河,唐人又称乌浒水,来源于粟特语对河的称呼,是中亚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内陆河,源于帕米尔高原东南部海拔4900米的高山冰川,其中又汇入了瓦赫基尔河、帕米尔河、瓦赫什河等支流后,到咸海南岸出海长流出一条长达1,415公里的河洲带。

成为呼罗珊和河中的天然分界线,也将大片的沙海分割成克孜勒库姆沙漠和卡拉库姆沙漠两大地域。

被称为阿德马人的民族,世代居住于此,在沿河绿洲上耕作,在沙漠边缘放牧,此刻流域最大的沿岸城市阿姆(今土库曼巴德),聚集了大批逃亡至此的难民,而在河流转弯的缓冲区和浅水区,大量满载的渡船往来不绝,仍然有大量人群滞留在对岸。

他们都是来自布哈拉地区,以及更东方的逃亡者,其中有大量的阿拉比亚人,也有别族皈依的穆斯林,更有那些世代投靠阿拉比亚人而获得利益的当地贵族和商人,以及他们的附庸。

因为攻陷了布哈拉后,蒙面先知的白衣军,很快掀起屠戮的狂潮,最初只是那些阿拉比亚王公贵族官吏富豪商人,以及为虎作伥的当地人。随即事情就开始脱出轨道,在宗教和民族仇恨趋势下,有人开始吧怒火和仇怨发泄到了那些阿拉比亚平民身上,然后是其他民族穆斯林,接着蔓延到了城中有产者的家庭,他们被冠以阿巴斯王朝胁从者的身份,举家驱赶或是拖出宅邸,戏耍凌虐之后杀掉,城中的赤贫者和被释放的罪犯也加入了抢劫和杀戮的骚乱。

然后变成各个民族和各色教徒之间自保和反报复的无序杀戮,最后能够遵从白衣先知推出城外重新集结的军队大概只有八千人,依靠这支力量,重新进城平定了纷乱的局势之后,见到这宛如人间地狱的一幕。

“这一切都是我的轻疏之罪啊”

连白衣先知也吐血昏倒前,留下这么一句话,但仇恨和不安的种子已经埋下了。

布哈拉城之乱,最终有成千上万的家庭受到伤害,大量的店铺和宅邸被付之一炬,损失的财富和人口难以计数。

但这并不是结束,被驱散的白衣军冲出城外,继续在的布哈拉其他地区肆虐,他们以搜捕阿巴斯王朝残余和庇护者为由,冲进田主和富人的庄院和堡寨,鞭笞和殴打男人,**女性,将财物抢掠一空。那些隐藏在乡间的阿巴斯溃军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富饶肥沃的布哈拉平原绿洲,一时间变成了乱兵和盗匪横行的乐园。

于是也掀起了一轮轮以布哈拉城为中心,纷纷向东南的撒马尔罕,向阿姆河西岸的呼罗珊,沿着绿洲边缘大规模的逃亡浪潮。

虽然号称流域河洲地带最大的城市,但是作为河口贸易枢纽的阿姆城城墙低矮,而且年久失修,城中只有三千名呼罗珊卫兵,以及城外军营的五千名各部族士兵,他们的任务是巡守乌浒河流域每一个适合强渡的滩头和渡口,在在发现敌人后,伺机进行阻截和拖延。

奉呼罗珊总督及东方诸省管领者的命令,虽然没有在这里,放置太多的兵力,却留下了大量沿河的临时哨所和烽燧。

因为流民太多,因此只有缴纳了足够保证金的人才被允许进入城市,其他的人就只好在城外搭起连绵的帐篷区,反倒是城中的商贩纷纷出来,推车挽马的兜售各种高价的食物和酒水,各种生活用品。

尘土飞扬中,一只打着兽皮旗帜的部族军队正在接近城市,

他们是什么人,奉命来增援的乌古斯突厥人么,城门前的守军赶忙派人高喊着迎上前去接洽。

回答他们是穿喉的弓箭,高举的刀剑和加速的冲刺,兽皮旗被抛弃掉,白色的狼纹鹘旗被高举起来,他们是新近出现在安西的回纥人。

在追袭北方游牧部落乌古斯人的过程中,已经攻陷了西北方阿姆河下游,咸海南岸广袤的图兰低地的克尔基城,征服了在下游沼泽区内种植和渔猎的居民,并派兵沿河南下。

循着混乱践踏的人群,少量冲进城门内的骑兵,砍到驱散了试图推合大门的守兵,砍断绳缆和支柱,制止了紧急下落的门珊,然后把点火的油瓶丢在台阶和建筑上,阻止了奔跑下来增援的守军。更多的骑士越过尘土和烟火笼罩的城门,在当地居民哭喊声中,冲杀践踏出一条通往城中的血肉通道。

而在他们来自的西北方,

曾经号称丰腴富足的乌浒河下游三角洲平原,古代的花刺子模(唐称火寻国)地区,已经变成了回纥、突骑施、葛逻禄,甚至是降服的乌古斯游牧骑兵肆虐的乐园。

随着军势逼近敌国统治的腹地,征西行营的方略也发生了变化,步伐也变得更加放大,从原本对待“尤慕中华之地”的军事威迫加优抚之的手段,变成了“尽量就食,广取地方”。

随着招讨行营大军在复立的康居都督府(撒马尔罕)境内,停下脚步就地休整,广委军士官吏接受地方无主产业,计量户口田赋商税,清剿残余,巩固地方的同时,这些胡骑附藩作为大军前驱,从北方继续发动新的攻略。

而代价就是“凡敌国之土,子女财帛羊畜,任自取之”,唯田土,物产、城邸由唐军本阵,随后差遣接管。

事实上尾随着这些胡族烧掠国的痕迹,一只由唐人、拔那汗、河西藩兵组成步卒为主的占领军,已经穿过沙漠边缘,进入上述地区了。

远在木鹿城中,

听到阿姆城失陷,敌人已经踏进呼罗珊本省境内的消息,并没能对呼罗珊总督卡塔赫造成多少影响,哪怕是南方赫拉特和巴里黑地区都受到吐火罗人的入侵,而无法向首府提供足够的财税粮食和兵员,也未能动摇他的决心。

因为通过他殚精竭虑的奴隶,在木鹿城所在西呼罗珊平原上,已经聚集起六万名各族士兵,其中大多数武装齐全,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是有过不少战斗经验的士兵。

如果总督大人有需要的话,当地的伊玛目们将会发出保卫信仰的圣战呼吁,还有更多的穆斯林男性被武装起来,加入到军队中,作为呼罗珊首府,及东方各行省的统治中心,虽然这些年有些疲于应付,但无论是粮食还是军械的储备,都是令人安心的。

而在他外交手段和军事威逼的交替下,呼罗珊境内那些暴动武装,也已经有数只在信仰和部族长老的保证下接受了招抚,将作为奇兵投入到对入侵者的战斗中去。

其他的暴民武装则在金钱和政治许诺下,绝不插手这场抵抗外族入侵的战争,现在最大的问题,反而是占据了布哈拉的那只白衣军。

虽然被人摆了一道,并不是让人愉快的事情,但如果他们能够成为阻隔那些塞里斯军队的,也不介意暂时宽恕他们对帝国造成的损害,承认他们占有布哈拉的既成事实,并给予相应的政治权益和地位。

总督的秘密使者已经重新出发了,另一方面白衣军中,也并不象表面上那样一心一意,特别在占领了一座大城市后。

作为以防万一的后手,总督大人通过有计划的投奔行动,在白衣军中也有了自己的内线,他们武器精良和经验丰富,很容易就获得了头目的位置。

由于广袤的克孜勒库姆沙漠的天然阻隔,这位呼罗珊总督将防御的重点,放在了更南方的乌浒河上游,一条支流带着湿润的水汽,横贯沙漠而向西进入首府大小木鹿城所在,水草丰茂肥沃富饶的西呼罗珊平原,这也是历代以来商旅和行人穿越这片河内沙漠的最佳捷径,同时也可以大规模军事调集提供所需的足够干净水源。

沿着这条支流在沙漠中滋润出来的狭窄绿洲,分布着少量聚居点和驿站在花费了大量金钱和人工之后,被挖出来的河泥和粘土就地改造成一处处大小堡垒。

作为保险措施,城垒外的泉眼和水源都被填埋,不能填埋的则用死畜污染掉。

如果敌人要想在这条绿洲通道上发起进攻,那必然付出足够的代价,先攻克这一个个严防死守的据点,而河流绿洲本身的狭促,却限制了可以投入的兵力,再加上当地生活在绿洲边缘的沙漠民族骑兵,作为袭扰的机动力量,这将会是一次相当艰难的进军。

待到敌人一路攻拔到西呼罗珊平原后,已经是强弩之末的他们将面对的是整好以暇,严正以待的呼罗珊军队,在熟悉的战场进行迎头痛击,这或许会变成象二十年前恒罗斯一样的经典之战。

一旦作为进攻最主要的推动力量在呼罗珊本省受到重挫,那些乘势而起的地方势力,也将缺乏足够和阿巴斯王朝对抗到底的决心……

康国者,古称飒秣建国。昔日《大唐西域记》载:“周千六七百里,东西长,南北狭?国大都城周二十余里(今撒马尔罕)。”极险固,多居人。异方宝货,多聚于此。土地沃壤稼穑备植,林树蓊郁,花果滋茂,多出善马。机巧之技,特工诸国。气序和畅,风俗猛烈。凡诸胡国,此为其中,进止威仪,近远取则。其王豪勇,邻国承命,兵马强盛,多是赭羯。赭羯之人,其性猛烈,视死如归,战无前敌。(“赭羯”突厥语“战士”之意)”。为昭武之首。

然昔昭武各姓,今皆为大食所侵并,而多不存其国,王失其贵种,而僭越者横暴其土,今蒙王师临,争相报投,乃请以其地复置军州以定人心。

选地方贤望为刺史,宿族乡老为长史司马别驾,以宏教化,承上命;余众杂佐官吏,添为国中差遣。又置守捉、团练事留屯官军一部,分领军府数处,募地方良键为官军辅从,以安西将士充其佐领,行巡防捕盗之务。

计有石州(塔什干)、米州(今乌兹别克朱马巴扎尔)、东安州(乌兹别克布哈拉东北)、西安州(今乌兹别克布哈拉西)、中安州(今乌兹别克布哈拉)、何州(乌兹别克撒马尔罕西北)、史州(乌兹别克沙赫里夏勃兹)、火寻州(花拉子模),东曹州(今撒马尔罕东南乌拉秋别),西曹州(今撒马尔罕西北伊什特罕)。

《敦煌秘藏,河中经略奏扎残片》

奉犍陀罗军州令,选吐火罗将士中肤色形貌近当地者,以富楼沙行商为导引,入西南境窥探敌情。

接战诸国已纷乱不堪,灭国五六,计有达迦湿弥罗国、那仆底国、辰那罗多国、乌刺尸国、坦叉始罗国(巴基斯坦东北境至克什米尔),乃效法伐那楼故,分置城主,定贡赋丁役,聚流人往拓之;其中坦叉始罗国故地有枪杖手而善用结阵,那仆底国多山猎民而有善射士,可以钱粮往募之。

残蚕其土者有三:苏伽蜜多罗国、婆苏蜜多罗国、苏利耶提婆国,赖因丧师丧土,各城主相攻,国中纷乱无暇;唯路远而犍陀罗军州难以偏顾。

余存国两者皆惶不可终日,有乌伏那国(巴基斯坦之斯瓦特地区)国人众杀国主而厚宝奉于王师,乞止寇不掠。又有磔迦国(今巴基斯坦旁遮普西南),仗路远国险,户口最盛,乞师于西面,备拒王师。

时有天竺大国波罗提婆(普拉蒂尔哈王国)来使,许以通商往来之利,又互馈珍宝物产,乃放归之,遣使送国,

《印度地区出土文书节选:犍陀罗州藩国善后处置札》

我们走出高地列国后,又穿过绵连的盐沼芦荡和山地丘陵,一些牲畜开始生病而另一些被野兽咬伤,不得不被宰杀掉,然后忽然有一天早晨起来,一望无垠的平原,就这么突然出现在我们的面前,熟悉的远方群山边缘和轮廓放佛一下子彻底消失了,只有极其宽广的地平线,在日出刺破的雾霭中慢慢展现开来。

追寻着日落的方向,我们一直走了了九日夜,穿过无数的村邑集镇,终于在一条大河边上,被拦下了脚步,当地人告诉我们,这里叫班吉娜德,梵语中的五河汇聚之地,我们的行程仅仅是这片大地的一小部分而已。

富饶而肥沃的土地,充沛的河水和灌溉设施,温暖湿润的气候,葱茂的果园和田野,拥挤的畜栏和满山满谷的牧群,让一年四季总是不缺乏各种收获的物产。

这是上天赐予大唐军民的福地,我们已经到了百年前护法戒日王的故地,传说中四季温饱无虞的人间胜地,虽寺院珈蓝丛立,但僧尼几乎绝迹。

发达的道路,也让东北高地上正在发生的战事,传到了这里,都在传说,昔日“超脱大乘天”(唐玄奘)的国人,带着经卷和刀剑前来光复地上佛国了,在征战高地列国中,用雷与火惩戒了那些外道之徒。

再放船南下,舟而循水数日,过十九城,言正在开战,死籍累累而多疫,乃止于行,转还。

《天竺往行纪,白话重译本》作者:唐,元让。

更多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