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二天的《旧金山记事报》以头版头条的形式报道了这一史无前例的会议之后,一直如临大敌的fbi和旧金山警察局才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他们撤去了大多数的警力,只在几个关键街区保留了一些监视和巡逻的力量。
这些人终于放松了紧绷了好几天的神经,回家补觉去了,可有些人却坐立不安起来。
因为在这篇《旧金山记事报》的报道后面,还有这个新成立的“加州华人团结理事会”发表的一篇公开声明:他们将全力支持华裔伍国庆律师角逐明年的加利福尼亚州议员选举,并号召全加州的华裔都为他投出支持票!
而这个宣布参选加州议员的伍国庆,是以民主党人的身份!
这也就是米国,加入一个政党的手续实在太简单了,好吧有时候根本就没手续,我说我是,那就是呗。
民主党的几位当权大佬们看到这条消息的时候,当然是感到欢欣鼓舞的,觉得自己在加州的地盘越发稳固,阵营中又加入了一个人数不少的团体,不过么,鉴于加州本来就是民主党的大本营,华人对米国的政治又几乎从不关心,这个族群的投票率一向排名所有族群的末尾,所以,对这样的声明能否起到相应的作用他们就难免抱着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的心态,只是简短地也在报纸上发了一个欢迎的声明这事儿就算交代过了。
但共和党那边却炸开了锅!
史凯夫﹒梅隆被瑞根总统紧急召到华府,和同样满头雾水的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一起参加一个紧急会议并接受共和党内其他大佬们的集体质询,想要知道,明明已经和那个埃里克谈妥,双方达成了默契的事情怎么会一下出了这么大的变故。
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无论是梅隆还是斯考克罗夫特都是极度懵逼的,不过,这两位都不是一般人,毕竟一个是米国顶尖家族的族长,另一个则是共和党内有数的智囊,所以随着质询的深入,他们很快就猜出了谭振华这么做的动机——他在示威!
“这是一个明显的信号,说明埃里克他已经顺利地将加州的华人组织在了一起,他们已经决定在这一次的总统选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史凯夫﹒梅隆用无比肯定的语气说道:“我了解那个年轻人,这是他的惯用手法之一,为了在谈判中取得主动并获得最大的利益,他经常会选择提前向对手展示他的力量,而这一次,他显然还打算这么做。”
“可我们并没有拒绝他提出的条件啊?他问什么要突然转投民主党阵营?难道那边开出了更有诱惑力的条件了吗?”副总统乔治﹒布希不由得皱眉问道:“我原本打算访问斯坦福大学之后,在与他和他的小女朋友的见面过程中与他详细讨论他提出的条件的,嗯,也许我会考虑答应他的。”
“这恐怕就是问题所在。”沉默了半天的斯考克罗夫特开口了:“我是一个星期之前与埃里克见面的,他当着我的面提出了条件,当然,我没有立即给他答复,我本来以为,我们双方的默契应该是这个答案将由乔治你给他,但现在看来他恐怕不是这样认为的,也许他觉得一个星期的时间太长了,也许他对我们是否能同意他的条件怀有疑虑……不,不对,埃里克应该不是这个意思,至少不全是。”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到了斯考克罗夫特身上,看着他拧着眉毛苦思冥想,而他也最终不负众望,在又把所有事情的经过详详细细地捋了一遍之后,终于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开心地叫了起来:“我明白了!”
“布伦特,你明白什么了?”布希立刻追问道。
与埃里克的见面在即,他迫切地想知道那个年轻的华夏人在这一系列看似互相矛盾的行为中到底布置了一个什么样的谜题,居然能让这么几位党内的智慧人物都费劲了揣测。
“副总统先生,我马上分析给你们听,不过,在那之前,我还需要确定一些事情,你们有谁能给我一份《旧金山记事报》吗?对,就是刊登了那个新成立的“加州华人团结理事会”声明的那期。”
他的要求很快便得到了满足,报纸被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了他面前,而斯考克罗夫特则连“谢谢”都没顾得上对工作人员说,直接拿起了报纸开始仔仔细细地阅读。
当他以极为缓慢的速度,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将通篇报道看完之后,众人发现,他的嘴角浮现出了一抹笑意。
“怎么样?”事关自己的切身利益,乔治﹒布希当然比别人更关心结果,不由得抢先问道。
“华夏不愧为历史悠久的民族,而埃里克也不愧为我所见过的,最聪明的华夏人。”布伦特说道:“他们简直把文字的艺术发挥到了极致。”
“什么意思?”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问道。
斯考克罗夫特微笑着问道:“我猜诸位应该都看过这篇报道了吧?你们难道就没有看出点什么问题来吗?”
众人点头,不过脸上的疑问更甚,这篇报道中肯定是有玄机的,要不然这么多日理万机的党内大佬们也不会坐在这间小屋子里开会了。
“你们可以再仔细阅读一遍这篇报道,我在其中发现了一个秘密。”斯考克罗夫特的脸上现出了微微的得色,显然为自己识破了谭振华的小把戏而略感骄傲:“看完了你们就会发现,通篇报道中一个字也没有提这个新成立的“加州华人团结理事会”倾向于哪个党派!我们,完全被后面的那条声明误导了,因为他们选出的代理人伍国庆律师将以民主党的身份参选加州议员而认为,整个加州华人族群都已经选择了民主党阵营!”
斯考克罗夫特的话引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站起身来挤到那份摊开在桌面上的《旧金山记事报》跟前,重新将这篇他们已经看了几遍的报道仔仔细细又看了一遍,然后又不约而同地在互相对望了几眼之后,发出了一声长叹: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