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红色帝国1924 > 第四百零三章 大同战役(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四百零三章 大同战役(七)

“八嘎,我们在附近的大部队有多远?是否能及时赶来增援我们?”

小原中尉看着在这个废弃小山村里的手下,嘴上不禁骂了一句,好好的撤退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这次看情况估计是凶多吉少了。自己的这些手下此时脸上也有着一丝惊慌,特别是那些中国人,脸上的表情非常的不安,也不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

由于之前的逃窜,这剩下不到一百人的部队,大多都有着程度不一的伤,不少人都绑着纱布。在已经西下的夕阳照射下,他们显得非常的凄凉,不过作为队长的小原中尉也不甘心他训练数个月的部队就这么交代在这。

“中尉阁下,我们已经在八路军的追击之下,已经脱离了之前预定的撤退路线。现在离我们最近的大部队也隔着我们有近30公里远,而八路军人数起码是我们的十倍,我们很难坚持到援兵的到来。”

虽然这个日军士兵也很想活着回去,但是他的职责,必须得实话实说。现在已经接近天黑,附近的那支部队即便赶过来,也得需要好几个小时的时间,可是面对十倍于己的八路军进攻,他们这些人很难坚持到那个时候。

“八嘎。。。。。”

轰轰

就在小原中尉低声骂了一句的时候,还没等他继续往下说话,突然几声爆炸声就在他的不远处传来,两个没反应过来的日军就这么被带走了。

“八嘎,都给我还击!”

看见八路军开始利用迫击炮掩护进攻,小原中尉便大声地呼喊道。他的部队虽然人数不多,但都是军中的精锐之士,所以在八路军发起进攻的时候,便很快的反应过来,并依托村里的建筑开始展开还击。

虽然日军抵抗顽强,但在八路军占据着绝对优势之下,战斗一开始就对日军十分的不利,都是被压着打。

看着日军注定要全军覆没了,那些汉奸心里也在开始盘算是否要跟着鬼子一起死在这。虽然八路军对于汉奸的处置都很严,但是也不代表都会死,而现在跟着鬼子走下去,明显是活不下去,所以二者取舍之间,他们也知道了如何选择。

“八路军同志,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投降!”近二十个汉奸是被分成两部分,其中由九个人组成的汉奸队伍,在自己的防守阵地里举起了白旗,在建筑后面大声喊着。

“八嘎,那些可恶的支那人!居然在这个时候背叛皇军,给我开枪,先杀了那些叛徒!”看着不远处一处房屋后面的九个汉奸投降,小原心里即便之前猜到了,但真正发生的时候,还是有点怒不可遏。

“嗨!”

得到小原的命令,数个日军士兵就调转枪口,对着那几个汉奸开枪,但是八路军也看见了日军的动作,随即就重点进攻日军那里。在数挺重机枪的压制下,小原中尉附近的日军都被压得死死的,不敢抬起头来。

而看到八路军在帮助自己,那几个汉奸都很高兴,看样子八路军也想他们这些人活着,便趁着这个机会,从建筑里钻出来,双手高举着朝着八路军这边而来,脸上都还有着喜悦之情。

“你们看见了有人投降了吗?反正我没看见!”此时正在负责一面进攻的一个八路军营长,一脸严肃的对着旁边的指导员以及其他士兵说道。

“我也没看见有人举白旗!”知道自己营长什么意思,那个指导员也没说什么,显然也同意对方的做法。

“既然没人投降,对面来了几个敌人在‘进攻’我们,你们怎么还不开枪?”这个八路军营长认真地说道。

“是,营长!”听到自己营长的话,他面前的一个重机枪手,楞了一下然后认真的说道。

哒哒哒

随着那个重机枪手扣动了他手上的扳机,那九个从村里高兴地冲出来的汉奸,还没反应过来,就被这挺机枪的子弹扫射到了,不少人都身中数发子弹倒在地上。

看着自己这边的机枪手开枪突突掉了,那些本来是投降的汉奸,其他八路军都楞了一下,不过他们刚才有不少人都听见了自家营长和指导员的话,也都没有说什么。

因为死的是汉奸,还是带着鬼子杀害他们同志以及百姓的汉奸,对于这些人,他们没有丝毫的怜悯之情。不过这件事肯定瞒不住上面的人,事后还是被这个团的团长知道了,至于处罚肯定得有,这可算是杀俘了。不过什么处罚就不得而知了,反正这个营长还是继续担任着他现在的职务。

看着八路军杀掉了那些投降的汉奸,鬼子也惊呆了。不过这些汉奸在他们看来也是叛徒,不仅没有感到惋惜,反而还有点高兴。

不过他们很快就高兴不起来了,因为嘹亮的冲锋号声在村子外面的上空响起。数百八路军在冲锋号吹响之后,如一窝蜂似的朝着村里冲进来,很快剩下的几十个鬼子汉奸,就淹没在了八路军的人潮之中,一点波浪也没有翻起来。

。。。。。。

西安,南侨总会的下塌处,此时作为代表的陈嘉庚正在这里与他的女婿李光前谈论一些事情,就是之前李卫国对他所说的那些事。

“光前,之前那位李总司令所说的话,你有什么看法?”此时的陈嘉庚早没有了之前的淡定,李卫国的话无疑是一个惊雷,把他炸得头皮发麻,现在都还没有从其中走出来。

由于其他的随行人员都不是什么上层人,他也只能跟他这个女婿商量这个事,这毕竟才是自己人。

“岳父大人,不得不说那位李总司令所说的话的确令人动心,他的意思是想在南洋扶持亲近祖国的华人,不过这也得看岳父大人你有没有想法。

现在南洋华人以你为尊,若是你有意,我们完全可以把您推上去,到时候也不用像现在这样,处处受英国人、荷兰人以及当地土着的欺压。

而且,从李总司令的话里我也听出,估计岳父大人你不答应,他就可能去扶持南洋的gcd,到时候我们也是受制于人。而且gcd的信念对我们这种商人也很不利,若是能与其联合,我们也就可以保障自己的利益,支援祖国的行动也不会耽搁。

只有我们的实力强了,我们才能更好的帮助国内,我是这个看法,就看岳父大人你怎么想了。”

李光前也算是传统华人的序列,这个时候其实南洋华人的上层人物都算是传统华人。海峡华人其实并不得势,即便他们有个好主子---英国人。

真正的传统华人势弱,那还是李光耀那逼货上台之后。彻底没落的标志就是南洋大学的解散,自此以后,新加坡就成了海峡华人的地盘了,南洋其他的传统华人也基本消失殆尽。

“光前,你知道我没有那个想法,我现在的只是想一心帮助祖国挺过这个艰难时期,其他的我没有去想过。”陈嘉庚虽然是现在南洋华人的领袖人物,但是由于很多原因,他们并不很喜欢跟殖民者争斗,也不把现在居住的地方,当做自己的家。

“岳父大人,其实你可能不知道,六使(陈嘉庚族侄,福建集美人,现在是益和公司总经理,历史上南洋大学的建立者)现在跟马共的傅大庆有联系,现在傅大庆被英国当局通缉,但仍然能在新加坡、马来亚活动,中间就有六使的资助。

除此之外,六使也跟美籍华人李四海有联系,跟四海矿业公司的合作也很深。”李光前想了许久,最终还是把自己知道的说了出来。

听见自己女婿的这么一说,陈嘉庚震惊了,“什么?流失居然跟马共和致公党同时有联系?你怎么不早跟我说?”

听到自己的族侄跟马共这个gcd南洋分支以及海外华人唯一的党派致公党同时有联系,陈嘉庚十分震惊。这个年代,宗族的观念很盛行,他的这个族侄之前一直在他的谦益公司工作(此时南洋的很多华人富商都曾在谦益公司工作过,所以陈嘉庚的威望才能这么高),虽然现在自立门户,但是毕竟是同族,关系还是很密切的。

之前的他可是对gcd怀有误解,对马共这个英国当局宣布为非法的组织一直是避之若鹜,没想到自己的组织居然掺和其中。

傅大庆就是现任的马共领导人,虽然之前因为在新加坡被叛徒出卖,引渡回国内囚禁。但是后来被放出来后,又被中共派到了南洋,并揭穿了前任马共领导人莱特的双面间谍的身份,并成为了新的马共的领导人。不过由于英国当局的打压,马共发展的一直很缓慢,但也是马来亚等地家喻户晓的组织。

而李四海则是致公党现任总理,虽然避居美国,却在南洋有着一定的实力,对方的四海集团在南洋的婆罗洲拥有着不少矿山和种植园。

而且由于都是华人,双方也一直有联系,陈嘉庚知道在李四海出任致公党总理后,一支希望在南洋建立一个华人国家,而且暗中发展有武装。而且这几年一直有大量的南洋华人以及国内的百姓前往婆罗洲,充斥在各个种植园以及矿山里,但具体情况就不清楚了。

虽然对方也在南洋有产业,但是对方的根基在美国,他对对方了解的不深,而且对方也不在南侨总会里面。

正是因为这二人身份的敏感,所以在听到自己女婿所说,才会这么大惊失色,他没想到自己的族侄一直在瞒着自己。

“岳父大人,这个不是我不想说,因为六使这事我也只是听说,没有真凭实据,这才没有告诉你。”李光前为难的说道。

“看样子我人老了,你们的翅膀都硬了,这么大的事都瞒着我,你们还有没有把我放在眼里?”此时陈嘉庚俨然一股家族族长的气派,大声地对着李光前说道。

“岳父大人,这件事是我不对。不过我一直认为英国人对我们华人限制太大了,我们辛辛苦苦的努力让新加坡等地的经济发展,英国人却不给我们相应的地位,太不把我们当人看。加上深知你的脾气,所以才这才没告诉你。”

看见陈嘉庚有点发怒的意思,李光前战战兢兢的说道。要知道他也是一个40多岁的成功人士了,但在陈嘉庚面前,他只是一个晚辈,这也是当事人对于长辈尊敬的原因造成的。

“哎,随你们折腾吧,我是中国人,我出生在中国,我注定也会死在中国。你们年轻人,有你们自己的想法,我老了,也不想去操那么多心,只想为多灾多难的祖国尽一份力而已。”

看着自己女婿对自己的欺瞒,他很想用他的手去扇对方一巴掌,可是想想也就算了。他盯着李光前,看了半天,把对方盯得都头皮发麻了,最后才叹了一口气淡淡地说道。

“岳父大人,我也认为我们是中国人,可是马来亚等地也是我们的居住地,我们必须得在这里找回属于自己的一切。而且六使一直在筹谋建立一所南洋大学,一所专门为海外华人建立的大学。”

“倒是有心了!不过英国人不会允许我们建立一所用汉语授课的大学,你们的努力注定会白费力气。”陈嘉庚现在有点明白了为什么自己的族侄会去与反英荷的马共与致公党等党派联系了,他不是没想过在海外建立大学,不过英国人根本不会同意。

或许他不能完成的,他的后辈能帮他实现这个愿望,也就这时他的观念也在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