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神级学霸 > 第972章 技术先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小餐厅的灯光下,褶皱的皮肤却无法显露出本体的兴奋——

就在篝火party的第二天,杨锐将再次修改过的故事,讲给了达尔贝科同来的几位学者们听。

比起学生们暴露在外的振奋,达尔贝科就令人摸不清深浅了。

他并没有立即欣喜的拥抱杨锐,甚至没有任何表示,就是仔细的观察杨锐。

杨锐说完了他的故事,小餐厅就变的沉默了起来。

托拜尔斯忐忑不安的看向老板达尔贝科,是他向达尔贝科着重推荐的杨锐,而后者的态度,自然决定他的眼光。

陪坐在侧的蔡教授则用考究的眼神望着达尔贝科,在这件事情上,他并不是很积极的想要推荐杨锐,因为杨锐是北大的学生,而他想将杨锐留校在北大。

只要再熬两年,他就能将杨锐留校,到时候,杨锐就算去了国外,北大也可以借此与国外机构谈合作。

至于现在,蔡教授最不希望的是杨锐离开,尽管杨锐要走,他也拦不住——但正因为如此,蔡教授虽然很欢迎达尔贝科来北大,从而提升北大在业内的地位,可他又不想看到杨锐受达尔贝科的蛊惑,直接出国留学,或者工作什么的。

所以,蔡教授也出于沉默状态。

若是以外人的观点来看,此时的小餐厅,堪称尴尬。

杨锐却不觉得。

他尽情的讲故事,竭尽全力的表演,然后轻松的等待一个好的结果。

他看向达尔贝科的眼神没有期待,只是安静的等待。

在讲故事方面,杨锐是有自信的。

首先,他有讲故事的天赋,做补习老师的工作,又锻炼了他的能力。其次,他讲故事的水平已经得到了托拜尔斯等人的赞赏,虽然不能用托拜尔斯代表美国人,但是,有托拜尔斯的前车之鉴,说明杨锐讲故事的方向并没有错。

再次,杨锐看过很多学者讲故事,就像正常的大学生一样,在本科期间,杨锐听过不少名人的演讲,有的在现场,有的在电脑上,杨锐不能说自己学到了多少精髓,但他能保证自己的演讲并不至于无趣。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杨锐的研究成果斐然。

什么叫名人演讲,就是要成名以后才能演讲。

什么叫做科学家讲故事,就是你要成名成家了以后,才有资格讲故事。

反向pcr在整个科研体系下是普普通通的成果,但在pcr的背景下,却可以称得上是85年上半年的重量级成果,加上一些宣传因素的话,绝对有话题性。

而且,这个故事只能杨锐来讲,换一个人来说,讲的比相声有趣也没用。

达尔贝科惊讶于杨锐的自信,不禁提前结束了试探,道:“你比电视上看起来,更活跃。”

“不像是传统的亚裔学生吗?”杨锐稍稍带上来一点攻击性。

“我喜欢亚裔学生,聪明而且刻苦,是最好的学生。”达尔贝科轻松化解,笑道:“你是超过普通人的,我第一次看你的演讲,pcr的演讲,就很喜欢。当然,基因组学的提出更有意思,但是,要实现它,还需要一段时间,对吧?”

杨锐放的轻松了一些,道:“等您的人体基因组计划完成,基因组学的意义就能体现出来了。”

“你对人体基因组计划是怎么看的?”达尔贝科心道:终于说到正题了。

这时候,杨锐和蔡教授等人也都认真了起来。

达尔贝科的身份,注定了这次谈话,不会是简单的谈话。

事实上,就在几天以前,达尔贝科就威胁了日本生物学界,“告诫”他们,如果日本不愿意掏钱的话,那么人体基因组计划得到的公共资源,也不会免费给日本使用。

这当然是不寻常的,因为理论上,任何国家都可以使用人体基因组计划得到的资源,这是国际合作的前提。

但达尔贝科有理由,而且有这样的资源实现自己的诺言——日本有钱有资本参与人体基因组计划,因此,如果他们拒绝参与而坐享其成,就是不被允许的。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自然不会被如此要求。

但是,从日本事件中,也能看到达尔贝科的权力和性格。

杨锐想要从此进入国际生物界的核心圈子,达尔贝科是最好的梯子,甚至于,他如果想得到诺贝尔奖,达尔贝科也是最好的引路人。

就像是今年的诺贝尔奖提名,达尔贝科提名杨锐,就是因为他的pcr的发明对于人体基因组计划的促进,同时,也是达尔贝科对人体基因组计划的宣传——如果一种技术,仅仅是促进了人体基因组计划,就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奖,恰恰说明人体基因组计划的重要性。

这种暗含的逻辑,是达尔贝科一贯的形式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杨锐固然是受到了达尔贝科的赏识,但也是成为了达尔贝科的棋子。

要想成为棋手,或者实际一点,成为重要的棋子,能否代表人体基因组计划来讲故事,是很重要的。

杨锐稍微思考片刻,既道:“我赞同首先测序人体。人体碱基对虽然多,但是,了解人类自身是最重要的,也是最能得到民众支持的。微生物的测序,或者植物的测序,完全可以由其他单位来进行。”

“没错,我们要争取经费,就要争取关注,在美国……我想在中国也是一样,没有关注的话题,是很难获取经费的。”达尔贝科有些高兴,杨锐与他的意见一致,是他非常在乎的一点。

讲故事的人不能是人体基因组计划的敌人,这是第一位的。而学术观点往往是很难隐藏起来的。

杨锐是接受过新世纪教育的学生,他受到的生物学训练,甚至可以说是建立在人体基因组计划上的。整个21世纪,都可以说是后基因组时代,因此,杨锐于情于理,都是人体基因组计划的支持者,而且是达尔贝科版本的人体基因组计划支持者。

后世已经证明这项计划的有效性,杨锐更没有改变此点的兴趣,从结果来倒推,杨锐也是很佩服达尔贝科的大胆和坚持。

当然,作为诺贝尔奖获得者,只要不讨论核心政治问题,说什么都行。

在与杨锐交流了一些基因测序方面的技术以后,达尔贝科的话锋一转,道:“在完成人体基因组的测序方面,我们目前有两个选择,其中一种,是我们大家各自研究自己感兴趣的基因,最后拼成一个大图,第二种,是我们整体上研究人类基因组,分析整个人类的基因序列,我支持第二种选择,这将是一项非常艰巨而长期的任务,你认为呢?”

在85年,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基因全序列的分析的,但杨锐坚定的道:“我也支持第二种。”

“为什么?”

“不仅因为零敲碎打的研究基因效率太低,最主要的是,我认为整个人体基因组计划,是应该有先后顺序的。其中一点,我认为应当是技术先行。优先发展技术,必须将基因组测序和绘制图谱的工具和方法,当做一个更大的项目去进行,更准确的说,如果是我来设计人体基因组计划的话,我要先完成相关的技术开发工作,再去进行真正的人体基因组测序。”杨锐说的缓慢,但语气郑重。

对于一项科研项目来说,这是非常常见,又非常重要的决策选择。

蔡教授意外的看向杨锐,达尔贝科同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