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敬之回学校后,就稍微安定了下来,暂时没什么事需要他操心的了,多数的时候他就是宿舍,考古系,图书馆一条线式的生活方式,中间还会穿插着跟大洋彼岸的裴璞玉视个频。
这对情侣虽然远隔万里,但双方都没有感觉到距离和生疏感,作为彼此的初恋,两人都已经在各自的心里开花结果了,并且根还扎的特别深。
所以,哪怕就是面对宋青瓷,苏雅这种顶级女性,他的心里也从来都没有泛起过任何的涟漪。
虽然偶尔也会想起来,精神出个小差什么的,但陈敬之从来都不觉得有谁可以动摇他和裴璞玉的感情。
除了学习之外,陈敬之干得最多的,就是躺在床上看梨花老婆子给他的那卷羊皮纸,研究巫蛊诅咒之术。
说来,陈敬之其实应该算是学道的,这一点就得要提到老陈家家史的渊源了。
老爷子陈道临的父亲,也就是陈敬之的太爷,年幼的时候正值兵荒马乱的年代,当时生活的陈家村被一场大火给烧了个精光,全村上下也没剩下多少口人了,太爷爷就跑到了村子后面深山的一家道观里去避难。
这道观有个很普通的名字,叫太平观,没什么历史,也算不上名胜古迹,整个道观就一个老道士还有两个打杂的仆役,太爷去了之后就落脚在了太平观,然后一呆就是将近,跟随那个无名的老道士学艺。
至于太爷学了什么,其实也挺杂的,画符,驱鬼,卜算看相,还有奇门风水术等等,远不像茅山,龙虎和天师教那么正统,就跟大杂烩一样,而本事么,老太爷自己也不知道到了什么程度,因为他也没有降妖伏魔的机会啊。
后来年近三十,太爷从太平观中出来,当时就已经天下太平了,他就来到了京城谋生,住在了清宫博物院后面的胡同里。
当时已经解放了,全国各地百废待兴,博物院招工准备开门迎八方来客,招的工主要就是干一些修缮的杂活,于是太爷就去应聘了,然后管事的问他会什么,能干什么。
没想到太爷一句话,就让博物院的工作人员懵逼了。
太爷说的是:“我就住在后面的胡同里,每到晚上都能看到宫里阴气森森的,宫女提着灯笼在闲逛,歌姬舞女在唱着小曲,老太监训斥小太监……”
“这宫里历经明清两代,谁知道死了多少太监,宫女甚至还有皇子啊?我别的可能干不了,但你们要是让我住在宫里的话,我能保证这九百多间房子从此以后都安安静静的!”
本来,博物院的工作人员听到这番话就要把太爷给轰出去的,不过当时恰好年轻的宫师傅和雷大家也在场,于是就将他给拦了下来,并且让他当天晚上就留在了宫里。
别人不知道,常年在宫中走动的这两位多少还是了解的,只不过当时雷大家和宫师傅的年岁也不大,又不懂得驱鬼辟邪什么的,正好听到老太爷精通此道,于是就打算让让他留在宫中镇着那些不干净的东西。
就这么着,从那以后老太爷就开始了自己守宫的生涯,一干就是几十年,结婚,生子,传宗接代,他也将自己的本事传给了陈敬之的爷爷陈道临,然后就有了陈敬之学道的开始。
至于陈家的发家史,其实也很久远了,并且也挺有意思的。
老太爷守宫之后,没过多久就声名远扬了,因为以前宫中一到晚上确实乱糟糟的,各种灵异,诡异的事件频出,鬼影重重,精怪乱蹿,但自从他住进去后,确实就一片太平了。
一个人守着一座宫,换来了一世太平!
就这么着,有些人听闻博物院里有个守宫的人本事挺厉害的,就打算过来请教一下,无非就是想问个前程,算个财运什么的。
你想啊,能跑到宫里让老太爷给算一下的那得是什么人啊,寻常人也根本去不了后殿啊,能去的肯定都是有些身份,非富即贵的。
自从老太爷开卦以后,有些年头后宫那座小院的门槛都快被人给踏破了,然后老太爷的想法也很简单,就是他可以守宫,但陈家后代不可能代代都在这冷清的宫里一直这么守下去吧?
所以老太爷想的就很直白了,宫可以守,但是也得发家致富,于是他就刻意的结交了一些人,在那些年里他属实为陈家的后代铺垫了不少的关系。
可在过了几年后,老太爷就又封卦不看也不算了,他觉得自己算的太勤了。
为啥?
因为陈敬之的太奶接连生了三个孩子都不幸夭折了,没有一个是活到三岁以后的,而这时太爷的身上也落下了不少的病根,一只眼睛干脆就看不见了,腿脚走路的时候也不利索。
这时的老太爷就意识到,是自己泄漏天机太多遭天谴了,要是一直这么下去的话,陈家就该绝后了,所以从那以后他就封卦了,就这么的,老爷子陈道临在太爷三十几岁的时候降生了,并且还算活得挺好的。
后来,太爷就告诉陈道临我的本事传给你,但你的下一代就不能在碰这些了,不过,可以隔代在传,你可以传给你的孙子。
所以,陈生压根就不懂这一行,但经商后因为有了太爷的铺垫,就顺风顺水的,打造出了纵横京津冀的泛海资本。
因为太爷的关系,泛海的水有多深,恐怕除了陈生以外,其他人是一概不知底细的,因为陈生崛起的那些年里,他非常聪明和明智的将他爷爷曾经打造的关系,都给用心的呵护了一遍。
陈生曾经和那些人说过一句很有道理的话,就是我陈家世世太平,你们也能永远太平。
但没想到的是,到了陈敬之这一代,陈家就不咋太平了,他出生就差点夭折了,是陈道临将他从鬼门关里硬给拽回来的。
还是那句话,陈家太爷爷泄露天机太多,陈道临和陈生躲过去了,到了陈敬之这,就又应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