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我的公公叫康熙 > 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口碑(打滚求月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口碑(打滚求月票)

九阿哥接着说道:“汗阿玛不待见她,她应该也心里有数,更像是是坐地起价,或许真正盯上的应该是简亲王府那边,呵,这个时候倒是晓得那边是娘家,当年她回京,简亲王福晋过去请安,愣是叫人白等了半天不见人,如今后悔也来不及。”

端敏长公主傲慢,雅尔江阿脾气是好的?

雅布在时是庶弟,对这个贵为宫中养女的公主嫡姐没有底气,雅尔江阿也是宫里长大的,可不会惯着她。

不管端敏长公主怎么想,都是白想。

十三阿哥摇头道:“连十四格格她都瞧不上,更别说简亲王府那边的宗女。”

要知道在十三格格跟十五格格之间,还有一位贵人所出的十四格格。

端敏长公主只提了敏嫔所出的两位格格。

九阿哥无语,道:“到底怎么算的账?十四格格再是庶出,那也是汗阿玛的亲女儿,轮得着她嫌弃?”

兄弟两个念叨两句,就不提了。

只要十五额驸不是出自左翼中旗就好。

到时候,就算十五格格不在京城,去了科尔沁,也不用看这位姑母的脸色……

*

正房,十三福晋问起舒舒返程之事。

因舒舒有身孕,即便满了三月,也不好路上奔波,所以等到圣驾离开热河的时候,舒舒会直接回京城。

那样的话,用不着一旬,就能到京城。

圣驾绕路塞外,回程就要月余。

舒舒道:“九格格也这个时候回去,正好作伴儿。”

九格格前阵子中了一回暑,身子就有些弱,太后不放心,嘱咐她回城跟着舒舒一起,直接从热河走官道回京。

十三福晋听了羡慕。

这出门在外,远离了官道跟驿站,沿途就都设行帐,谁住谁知道。

来的时候少了京城的暑热,早晚凉爽还不难熬,可是等到七月底八月初回京,就有些冷了。

只是难得出来一趟,她健健康康的,也没有什么借口提前回去。

如今赫舍里家的事情传得沸沸扬扬的,十三福晋也有所听闻,道:“再没想到,那位是这样的行事,早先外头提起来,都要说一声老实人……”

二十二年索额图跟明珠“党争”被罢相,当时他的长兄承恩公已薨,下头三个弟弟都被牵连,老四革了官职跟佐领,挨了鞭子;老六直接革了一等公,只有心裕这位五爷因行事老实的缘故,挑不出的错来,保住了一等伯。

那以后二十来年,这位伯爷更是沉寂,没想到还有这个“显耀”的一日。

舒舒想着朝廷的律法,官员打杀奴婢降职,有这一条心裕就算重罚,也就是除爵了事,不会偿命。

她就道:“不是坏事,有了这个开端,只盼着京城的御史有些正事儿,多留心这些八旗勋贵,往后也能少折几条人命。”

对于不事生产的八旗勋贵来说,丢了爵位,可比要了性命还难受,儿孙彻底没了铁饭碗。

有心裕这个前车之鉴,往后再有勋贵想要打杀奴婢的时候就要掂量掂量。

十三福晋将门虎女,本不信佛道,不过如今生活在宫里,也是“入乡随俗”,平日里尊佛崇道的,道:“盼着如此,人命为重。”

妯娌两个说了一会儿话,九阿哥与十三阿哥就陪着小郡王过来。

今日宴请,本不需要女眷出面,之所以两口子一起请,不过是怕舒舒一人在家待着无趣罢了。

十三福晋头一次见小郡王,见他年岁跟幼弟相仿,看着老实腼腆,就多了亲近。

舒舒对这位小郡王的印象本就不错,眼下更好。

原来小郡王到了热河后,晓得了前阵子各家公主与宗女给九阿哥送寿礼之事,就也用他额涅的名义补送了一份。

他额涅也是宗女,只是出身寻常,只是无爵宗女。

礼多人不怪。

只看小郡王的周全,就晓得他真是真的看重这门亲事。

舒舒少不得也吩咐了曹顺,再给他们家预备一份回礼。

男女有别,小郡王过来见了礼,就跟着两位皇子去前头入席。

十三福晋则是跟舒舒在后院单开了一席。

十三福晋道:“怪不得我们爷夸,瞧着说话行事,规矩有礼,跟寻常蒙古王公子弟不同。”

舒舒点头道:“听说是打小跟着汉人师傅开蒙的,也不用担心跟十三妹妹说不到一起去。”

受到康熙推崇汉学的影响,宫里的皇女们也都是打小学功课,尤其是后头的皇女,少了几分满蒙女儿的泼辣。

十三福晋道:“这样好,晓得道理,晓得轻重。”

对皇权多了畏惧,行事不会随心所欲……

*

前头,席间。

十三阿哥晓得九阿哥的酒量,直接让人给他上了米酒,还不忘跟小郡王解释道:“九哥胃弱,吃不得烧酒,就是在御前,也鲜少吃酒。”

小郡王道:“九贝勒身体贵重,再小心也是应该的。”

九阿哥道:“嗯,嗯,你们好吃好喝着,爷就是过来凑数的。”

他本就不爱喝酒,偏偏眼下规矩,无酒不成席,如今抬出身子的缘故,倒是没有人敢再逼他喝酒。

小郡王也不提什么酒桌的规矩,殷勤举杯,先敬了九阿哥一杯,随后敬了十三阿哥。

等到挨着敬完,他才对九阿哥恭敬道:“早听说九贝勒大名,我们旗这几年牧民富裕,王府也多收了不少银子,都是托您的福。”

“哈?”

九阿哥一时没明白缘故,讶然道:“爷不在理藩院当差,怎么名声还传到蒙古去了?”

理藩院当差的话,就与各部王公更熟稔些,有时候赶上各部会盟,还要代表朝廷去蒙古出公差。

小郡王道:“御药,内造首饰,主要还是内务府官收羊毛跟羊绒……”

蒙古各部除了喀喇沁部半农半牧之外,其他都是只有牧业。

牛羊遍地,羊毛也稀烂贱,就算有商人出关收购,也是以羊皮跟牛皮为主,没有人带羊毛,利润微薄,还不够路上抛费。

羊毛都是牧民自己碾羊毛毡子做褥子或蒙古包用,其他也没有什么用处。

如今内务府收购,羊毛也能卖上银子,精挑出来的羊绒更是价格可观。

尤其是距离京城比较近的部族,都在想法设法增加羊羔的数量。

有内务府出面,羊毛羊绒的价格都是统一的,还都签了有了官府印章的契书,不用担心多养了羊被坑了。

九阿哥听了,忍不住开怀大笑,道:“不能糟蹋东西,爷想的不过是分内之事,真要说起来,这羊毛呢做衣裳可不比丝绸差,也更耐穿!”

至于御药……

暂时不用提……

流行的不是什么正经药,求子更多的时候是借口,还是床笫之间那点事儿……

小郡王道:“如今为了多养羊,旗里有王公开始圈养,就腾出来不少土地,臣正想要跟朝廷求恩典,让农官下来,垦荒耕种。”

九阿哥听了怔住,看了十三阿哥一眼。

十三阿哥也是才听说此事,道:“这?牧民乐意么?”

农耕辛苦,习惯了放牧的蒙古人未必会喜欢农耕。

否则这么多年下来,蒙古这么多部,不会只有喀喇沁一个部族半耕半牧

小郡王脸上带了苦笑,道:“隔三差五的闹白灾,三十七年冬天我们那里虽没有巴林部厉害,可是也冻死了好几十人,要是能垦些土地,种些糜子跟荞麦备着,也是防着灾年丁口减少。”

关外苦寒,夏天雨水也不丰盈,能够种植的粮食有限,都要耐寒耐旱的。

因此,喀喇沁部种植的粮食,除了高粱之外,就是糜子跟荞麦。

糜子炒熟磨出来,就是炒米,可以存放一年,比较适合蒙古人食用。

荞麦的话,炸成蒙古果子存放,算是细粮了。

十三阿哥没有接话。

九阿哥想着之前在御前提及的在蒙古修建番庙之事。

要是蒙古各部越来越多的牧民定居,形成了村镇,道路也畅通无阻,那蒙古才真正成了大清的一部分。

可是涉及到垦荒跟农官,需要理藩院跟工部,就不是他们皇子能大包大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