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部左侍郎章伦,是礼部尚书胡濙的得意门生。
之所以今天是他来和朱棣商量恩科的事,那是因为胡濙另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至于是什么事儿,那自然是和他的老本行有关。
倒是章伦,现在有点拿不定主意。
本来哥俩商量好好儿的,打算在下个月搞一场恩科,却没成想,连皇帝这头都过了的名单,却在内阁卡住了。
准确的说,是在兵部卡住了。
陈循的祸水东引效果出奇得好,或者说,是于谦一直在嚷嚷这份名单有失公允,是官官相护的结果这种话,成功将大家的目光吸引了过去。
就连章伦都在不禁想,这份名单显然是皇帝不愿意多管,那就让它过去就得了,你一个于谦倒是给卡住了。
你想干什么,难道还想真一个京察搞下去几个朝堂大员?
其实也没准啊,于宝宝他就是这么想的。
章伦自然不能就这么痛骂于谦,不然那就是他先急了,他只是欲言又止,转身询问:“陛下,那这恩科...?”
“恩科啊,该怎么着就怎么着。”朱棣的话,让章伦更加迷湖了,见他一副懵逼样子,只好解释道:
“你回去告诉胡濙,恩科该怎么准备就怎么准备,无论他于谦怎么弄,朕这恩科是一定要搞的。”
“现在就是时间问题,礼部牵个头,京察的事情你们就不必管了,但是恩科的准备一定要做好。”
“等于谦那头新名单一交上来,马上就办恩科。”
章伦这下才明白过来,连忙说道:“臣明白了,这就回去告诉部堂大人,陛下保重,臣回去了。”
“走吧,朕保重得很。”朱棣连连甩手。
看章伦离开,也是坐在椅子上琢磨。
“好你个于谦啊,朕倒要看看,你主持的于谦,和其他人主持的,能有什么不同。”
想到这里,朱棣做起来,问道:“亲军卫招募新兵的事情,办的怎么样了,刘聚那边有没有新动静?”
汪直闻言,一敲脑袋,说道:“哎幼!奴婢给忘了,今晨时候,亲军卫那边来过人,说是有要事等陛下决断。”
“亲军卫之事,的确不是常人能随意插手的,怎么不早报?”朱棣说着,语气有些愠怒,道:
“好在没耽搁多久,下次再出现这种事,乾清殿你就不要待了!”
汪直害怕极了,连忙跪在地上,磕头说道:“奴婢谢过陛下不杀之恩,奴婢谢过陛下,陛下真乃圣明仁德之主!”
这件事的确不是小事,斥责一番也是正常。
像是这种太监,朱棣用的最多,对他们也最了解,这帮人的心思很阴毒,一点儿看不住就可能搞出事情来。
对于王直,朱棣老早就把他看得一清二楚。
这个小太监,心思比曹吉祥都细腻得多,野心绝对不小,像是迟误半日上报这种事,看起来是无心之过。
但是第一次你不去严厉惩戒,太过轻纵,他就敢再犯第二次,然后胆子就会越来越大,最后在内廷收干儿子干孙子。
王振集团是怎么形成的?
朱祁镇那个不争气的重孙子,是怎么把本该是一条狗的王振,用成亲爹的?就是因为太把太监当回事儿!
这群人,该罚就罚,该赏就赏!
朱棣之所以没有对王诚怎么罚过,那是因为那小子实在聪明,而且谨慎得多,在朱棣跟前两年,做到如今的督公高为,在政务上也就插过两句嘴。
这还是朱棣硬问的,不然那是一句也没有,这种聪明知道进退的太监,朱棣也不会怎么样。
可要是越过雷池,就算是王诚,朱棣也会毫不犹豫地下杀手。
汪直今天的事,无论是真的忘了,还是故意瞒报在试探自己的意思,都要给予严厉的惩戒。
朱棣刚才的话是一句警告,更是可能发生的将来。
只要汪直再犯一次,无论有心还是无心,朱棣都会把他彻底拍死,从此不再启用此人,以后他也别想再翻身!
太监这种东西,内廷没有一万也有八千。
找一条有用的狗很难,找听话的还不容易?
朱棣看着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的小太监汪直,冷哼一声,拂袖而走。
而他的态度,也是令汪直浑身湿透,在听不见动静后很久,也未敢起身窥探一眼,直至天色渐晚,熄灯的女官上前提醒,这才悄悄抬头。
看见四处无人,汪直如同泄了气的皮球,惶然倒在地上,整个人的身体都还在不可抑制地发抖。
皇帝之威,恐怖如斯!
“直哥儿,我早和你说了,这位皇帝爷,是不容试探的。”那女官轻笑一声,对结果不无意外,用胳膊肘去碰他,道:
“怎么还不走,天都黑了,叫内宫监的那些见了,你直哥儿这天子近侍的威严,还怎么端起来?”
今日的事,的确是王直在试探朱棣的想法。
王振的事迹在内廷是人尽皆知,王振当时是怎么敢一步步做到那种地步的,就是因为一开始的试探,朱祁镇根本没当回事儿。
当他试探出皇帝对他所做的事毫无反应,就愈发的胆子大,所做的事情也愈发的嚣张和狂妄。
要不是当初张太皇太后实在看不下去王振在内廷收了近千徒子徒孙这种行为,只怕王振发迹得还要更早。
王振的成就,哪个太监不想要?
加上如今东厂提督王诚在这位皇帝跟前备受信任,汪直在乾清殿侍奉许久,也就想试试自己最多能做到什么地步。
如果今日这件事,朱棣没有任何反应,一笑而过,以后只怕这种迟报的事情也就会越来越多,甚至发展到瞒报,那也不是没可能。
单是这种权利,就能让汪直在内廷的地位一跃而上,到时候王振的事迹就会复制在他的身上,一些朝廷官员也会对汪直百般献媚。
可惜朱棣不是之前的朱祁镇,朱棣对这件事的反应非常大,刚才还是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转眼便是龙颜震怒,没有任何征兆。
也正是因为朱棣如此之大的反应,让汪直一回想起此事,便冷汗直冒,只感觉逃过一劫,这种想法也就是从而消失,再也不敢出现在脑海中。
看着他走回住处魂不守舍的样子,那乾清殿女官也是取笑了他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