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伴随司礼人高呼。

罗龙罗虎退到一旁跪下,身旁是李红兵和俩姐夫,老爹倒是不用跪,可脸上挂满悲伤。

黑衣杠子头接过杠子手递过来的老龙杠,穿过绑在棺材上麻绳的活扣。

八名杠子手接过老龙杠,站在棺材旁边。

祠堂空间比较小,当初建造祠堂时只考虑八杠八人,谁能想到后代中会出个三十二杠三十二人的后辈。

只能先用八杠八人抬出棺材,出了祠堂在加杠加人。

杠子头接过司礼人递过来的铜锣,重重一敲。

当!!

“起灵!”

祠堂天井里的唢呐乐队开始敲打哀乐。

年轻力壮的杠子手同时蹲下,老龙杠架在肩上,随着一声起,八人同时发力,几百斤重的棺材缓缓抬起。

“出堂啦!”杠子头再次敲锣,高喊。

天井院子里有人赶紧点燃铺满地面的鞭炮。

噼里啪啦!

鞭炮带着电光火,阵阵硝烟腾空而起。

杠子手抬着棺材一步一个脚印走出灵堂,走下台阶,踩在点燃的鞭炮上面,走出祠堂大门。

祠堂外面得到起灵的信后,提前做好准备,等到院子里鞭炮响起,马上摆出两个条凳。

棺材离开灵堂后就不能落地。

黑衣杠子头首先走出来,敲声锣,对着后面高喊,“大门有道槛啊!”

抬棺的杠子手听到锣声,知道前面就是大门门坎,就会提高注意,回一声,“到了能看见。”

棺材抬出祠堂。

稳稳落在条凳上面。

杠子头马上安排剩下24位杠子手,扎龙杠,这扎三十二龙杠可不是随便乱扎,老龙杠数量越多,扎法就越复杂,怎么装省力、怎么装能减力,怎么装方便换杠,这些都是有讲究和门道。

32人抬龙杠,也叫二龙杠,杠上架起两条金龙,两条抬杠上各有两个支点,各个支点再下分两次支点,然后每个支点由两个人用肩膀扛起,这就是需要32人扛抬。

前面16个人,后面16个人,还有一个杠子头负责指挥喊号,这32个抬龙杠的人都得是男人,头上围着白色纱布,表示服丧。

杠子头黑色上衣和黑色裤子,手里拿着一面锣,不同的敲法表示不同的信号,不然后面的16个人看不到前面也不知道要干什么,就靠听声音辨别。

二龙杠不是随便抬的,很有讲究,一般要边舞边唱,颠轿表演,抬棺人有口号或根据乐队进行合唱、前后移动、摇动等动作,可不是轻松活,而且上山之前还要围绕村子转一圈,很累的。

尤其麻子叔的棺材用得混六六规格。

混六六要求棺材底、帮、盖,厚度全是六寸,体积非常庞大。

重量看材质,松木稍轻一点,柏木会重一些,木材干湿度影响也很大,一般在公斤,加上绑具和架子,最重的接近一吨。

三十二个人抬龙杠理论上每人分担3035公斤上下,与一袋水泥的重量相近,70市斤上下,这个重量还是可以承受的,如果路太远的话就会吃力,好在还有几百人可以换肩。

扎好老龙杠,新加入的杠子手端着老龙杠。

几名司礼人各自拿出一叠红包,依次发给杠子手。

红包数额不大,就一块钱,大概意思就是说,告诉死者,这些人是好人,不要怪罪他们。

红包发完,杠子头走到棺材旁边,敲锣高喊。

“孝子上前,拉纤布,引魂幡!”

罗龙捧着麻子叔的遗像,罗虎捧着白布走到棺材前。

罗虎将手里的白布拉开,一头绑在棺材上面,一头系在自己和哥哥腰间。

这就是孝子拉拉纤布。

李红兵举着引魂幡走在哥俩前面。

当!!

黑衣杠子头一敲铜锣,再喊。

“起灵!”

噼里啪啦!

咚咚锵,咚咚锵!

鞭炮声和唢呐锣鼓是声同时响起。

32位杠子手在杠子头的指挥下,稳稳抬起棺材。

接下来孝子就没有资格再开口了,全程有司礼人和杠子头控制。

送葬队伍很大,数百人贴在一起也有一里长,更何况人与人之间拉开距离。

这时就需要跑腿帮忙传送消息。

一名罗家后生跑到最前面找到引路人,挥舞双臂急促道。

“出发,出发!先围村转一圈!”

引路人提着煤油灯,举起在空中挥舞一个圆形,然后抬脚向前走。

后面乐队看引路人动了,就知道开始上路,吹唢呐的吹唢呐,打锣鼓的打锣鼓跟在后面。

前面队伍一动,后面队伍跟着动起来。

在联动作用下,32人杠子手抬起棺材。

最后压阵的是送行车辆和亲朋好友,过来参加葬礼的礼宾,浩浩汤汤跟一条长龙似得。

百人乐队演奏的哀乐响彻天空。

整个十里铺都沉浸在一种哀伤的氛围中,人们自发地走出家门,为罗叔公送行,静静地站在路旁,目送庞大送葬队伍渐行渐远,向逝者表达最后的敬意。

群山之间,阳光明媚。

一支庞大的送葬队伍行走在山道间。

晴空万里,微风轻拂,蓝天如宝石般璀璨,白云如羊群般悠然。

群山峻岭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壮美,山风吹动树枝哗哗作响,仿佛是大自然为这位英雄挽歌送行。

引路人提着马灯走在队伍最前面。

伴随阵阵鞭炮声,上百人乐队吹响唢呐、敲锣打鼓,哀乐响彻天际。

举圈,打白幡的人们神情庄重。

后面则跟着长龙一般的队伍。

这么大的送葬队伍,别说村民难见,就连从市里来吊唁的橡树公司一众高管们也惊的张大嘴巴。

前天通过卧底口中得知大李总家的长辈过世,人情世故嘛,公司高层决定进山露个脸。

本来打算跟大李总见个面,上完礼第二天跟着上山,就能直接返回市里。

哪知道场面搞这么大!

走在前面或许不知道队伍有多长,可在最后面送行的人看的真真切切。

整条送葬队伍起码有两三公里。

“小陈,你们老家送葬有这么多人没?”李鸣扭头望向同样神情震惊的陈丽。

陈丽默然摇摇头。

虽然自己也来自农村,从小红白喜事见的多。

可像这么大的送葬队伍属实开了眼,几公里长,老家撑破天上百人就了不得。

“宏伟、震撼、壮观!”旁边上官云一边眉飞色舞的端着手机录像,一边嘴里嘟嘟囔囔。

从小出生在国外的他,习惯国外那种简单葬礼,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对遗体简单告别就下葬。

这种声势浩大的送葬仪式,对他来说简直就是打开的一个新世界。

光用眼睛看就感觉头皮发麻。

其他一众高管差不多表情都一个样子,赫然加震惊。

弄这么大场面,本该激动的罗家人却是五味杂陈。

谁知道罗叔公走后动静会这么大,不光十里八村的人全都来吊唁,甚至罗二爷传信,说省里面有大老板亲自来给罗叔公送行,连夜催促让罗家人把十里铺里里外外扫一遍,把鸡鸭狗猪全都关在笼子里。

就昨儿晚上,罗家几位长辈还跑到灵堂给罗叔公守了半夜的灵。

差点没熬走他们半条命。

让你们惦记罗叔公的房子和土地。

活该。

早干嘛去了!

还有那个李红兵,当真是排场大,一呼百应,全林区村子都听他的,本来抬棺应该是罗家的活,却让外村人给干了,这以后传出去十里铺老罗家还要不要脸。

早上七点出殡,一路马不停蹄,人歇棺不歇。

大几百斤重的棺材两旁,时刻跟着后备杠子手,只要有抬杠的杠子手大喊一声换肩,马上就有人补上位置,接过老龙杠。

三十多里的路程,三个小时就走到青龙山脚下。

进山路口摆了一张供桌,山爷带着青龙寨的山民披麻戴孝的站在供桌后面。

引路人停下脚步,举起马灯晃了晃。

送葬队伍慢慢停下脚步,因为队伍太庞大,导致后面送行车队发生轻微碰撞。

李红兵举着引魂幡穿过送葬队伍,来到供桌前,神情低沉道,“山爷,麻子叔回来了!”

山爷点点头,从李红兵手里接过引魂幡,走到棺材面前,用手扶着大红锦被罩的棺材,脸色悲伤。

“麻子哥,山子接你上山了,老爹和叔叔们就等你一个人,山子带你回家。”

说完举起引魂幡用里挥舞,声音沧桑嘶哑。

“上山,回家!!!”

噼里啪啦!!!

鞭炮声响起,乐队敲起哀乐。

突然青龙山刮下一股山风,吹的圈哗啦作响,白幡飘扬,卷起纸钱飞向天空。

沉浸在悲痛之中的山爷举着引魂幡,大步走向进山口。

新修的山路有一车道宽,三十二杠稍微有些拥挤,杠子头调整老龙杠方向,送葬队伍再次踏上路途。

好在通向青龙寨的山道修通,要不然光走山路都够喝一壶。

等队伍来到青龙寨山脚下,几辆车牌00开头的轿车停在路边。

李红兵看到车愣了下,以为欧老爷子还在赶来的路上,想不到提前就到了。

“红兵兄弟,这几辆车一大早就来寨子了,有个老头像是个大官,说是来给罗叔公送行。”身旁山民铁牛小声嘀咕。

确实是大官。

还是北省最大的官。

不过,赵前进和罗家人要失望了。

大半夜全村人出动,把十里铺里里外外都打扫一遍,就差红毯铺路。

没料到欧老爷子越过十里铺,直接来了青龙寨。

李红兵心底暗暗一笑,踏上青龙寨的石阶。

平路三十二杠号走,上山就使不上劲了,这个时候杠子手作用是保持棺材平衡,接下来的人物靠拉绳子的出力。

杠子头招呼人把绳索送过来。

小孩手臂粗的麻绳,一捆一百米,三捆麻绳绑在棺材龙杠上面。

留下一些备用杠子手扶龙杠,其他人全都到前面拉绳子。

通向青龙寨的石阶只有一米宽,蜿蜒盘旋延伸到山顶。

这个时候棺材就不能跟着石阶走,必须直上直下,不管前面有坡也好,有坎也罢,必须直着抬上山,非常考验杠子手的技术和能力,要是失手会导致棺材落地。

林区有句老话“落地为坟”,棺材一旦落地,就意味逝者的灵魂无法顺利进入来世,这被视为对逝者的不尊重和大不敬。

虽说这些习俗和规矩虽然可能包含一些迷信的成分,但也体现了人们对逝者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敬畏。

杠子头考察完路线后,返回送葬队伍,招呼换人。

“上山路不好走,有大陡坡,还有几道坎,拿不稳的换肩。”

这时候杠子手不能意气用事,也不要瞎逞能,感觉拿不住就赶紧下来。

很快,队伍里年轻杠子手主动退下来,让经验更为丰富的老杠子手换肩。

三根麻绳放到头,拉绳的让人左右交叉站立,方便等会拉绳的时候方便发力。

等两边都准备好后。

杠子头拎起铜锣站在高处,对着棺材重重敲锣,喊道。

“杠社人员听我令。”

“伸手搭肩离板凳,抬得越高越稳定。”

“后头看着前面肩,腰板挺直不能弯。”

“前后四角都看齐,鞋烂裤掉不能提。”

“前头后头一样高,后头不把前头超。”

“谁都不能把谁碰。”

杠子手们听到杠子头的口号,知道这是要开始上山了,齐声大喊一声嗨,半曲的双腿发力,肩膀顶着老龙杠缓缓站起身。

等棺材离开板凳。

杠子头再敲一声铜锣,对准拉绳方向高喊。

“前面同志们加把劲呀。”

拉绳的队伍明白要使劲了,抓住粗麻绳使劲同时,还要回应。

“嘿!”

“往前拽呀!”

“嘿!”

“往前拽呀!”

“嘿!”

三根孩童手臂粗的麻绳在数百人用力,杠子手借着这股力量,抬着棺材向山上走。

因为是斜坡,很考验前后杠子手的配合。

尤其上前后不平的坡地,脚步出错很容易出现失衡,就会产生一股无形重压袭上肩头,人于一瞬间几乎瘫软下去,打个比方来说,就是秤砣压千斤的原理。

俗话说这是遇上“煞”了

当大多数人的脚步都落在低处,而少数几个人位置正巧踩在高处,力量就会于瞬间倾注于几个点上,那必然会越抬越重,特别是一脚正落在高处者,势必力承千斤,很难承受得住。

这个时候就要考验杠子手的应变力。

要在最快时间内把脚移向低处,踩牢地面,解除了重压危机,使力量流动而平衡,短时将重力发散到了众人肩上,这样大家才能轻松下来。

说到底,杠子手需要用力须均衡,步子协调不乱,互相配合到位,才是至关重要的,切忌遇压时咬牙强力去硬抗,那样会犯“煞”,压得一个人脸色发青而倒下去,只有马上调整步伐至低位,就什么事也没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