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犁汉 > 第八百三十七章 宫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未央宫,东关宫门外。

自封为秦王的董璜正带着集结起来的大军死死围住了东关,一边在鼓励士气,一边让人不断去城内各处招揽乱军。

此时的董璜虽然已经有了大部分凉州军将的支持,但却并没有绝对把握。

天子身边的羽林军人数并不少,而且霸陵外就有河东兵,他必须尽快攻入宫门内,挟持了天子,好稳定乱局。

所以,这会,他正对着门楼上的羽林军喊话谈条件。

但似乎这些羽林军并没有被说服,还在死守着宫门。

董璜想了想,将杨定喊了过来:

“你之前在北宫当值的,所以你知道长乐宫北面的柏梁台可以有复道通往宫外,你带人将那里给我堵住。”

杨定点头,然后招呼自己的部下就往宫城北面赶。

这边,杨定带着千人左右的凉州兵走了,那边几个口齿伶俐的军吏还在冲上面喊话。

翻来覆去都是一些汉室给你们多少钱,你们卖什么命!

董璜自己也听得烦了,走过去一脚踢开饶舌的几人,然后冲上面的羽林郎大喊:

“你们听着,宫内有小人,丞相让我们入宫锄奸,你们最好不要拦着,想想你们城内的妻儿老小。”

这里,董璜耍了个小手段,他自称是董卓命令,那很自然,此时这些羽林军要面对的可不是宫外的数千人,而是长安内外三四万凉州精兵。

这些都是董卓布置在长安周边的精锐部队,只听董卓一人的调令。

果然,在听到是董卓命令后,东关宫阙上的几个羽林郎没有了硬顶的勇气,其中有个探出脑袋道:

“不管有没有丞相令,我们羽林军奉命守护宫门,没有陛下的手诏,谁都不能入内。”

但这句硬气的话刚落,这人接着就补了一句:

“小董将军,是不是这里面有什么误会,丞相那边要是有什么话,我们可以代为递给陛下。”

其实这后半句才是这位羽林郎的意思。

他们既不想做个不忠的,又不想得罪权势滔天的董卓,只能在两边做个带话的。

这会,董璜的幕僚走过来对他说了一番话,董璜点了点头,然后大声喊道:

“行,那就给我带几个口信,只要天子答应,我这就退兵。”

接着董璜就开口说了四个条件。

而等他说完后,这边凉州人是欢呼不止,那边宫阙上是鸦雀无声。

看上面几个羽林郎还在磨蹭,董璜脸一黑,骂道:

“还不去”

没办法,几个羽林郎商量了一下,还是决定将董璜提出的四个要求传回天子那里。

……

在羽林郎还没跑到前殿的时候,前殿内的君臣们正在踱步,焦躁万分。

此时,个子矮小的董承是最先沉不住气的。

在听到宫外凉州兵已经围起来了,他就在心里谩骂:

“这帮帝党混蛋,非要这个时候搞凉州那帮武夫,你们各个在这里高谈阔论的,人家直接就抄刀子杀过来了。”

想到刚刚前殿内,一干人还在那讨论什么尹霍,他董承就觉得可笑。

但又一想到,这群可笑之人也有自己一份,便就再也笑不出来了。

这会,他不自觉地拿眼瞥着一旁镇定的伏完,心中冷笑,这老货倒是装得镇定。

此时,有大臣迟疑了一下,开口了:

“陛下,如今外面危险,不如先上复道转移到宫外”

但这人刚说完,上首的赵温就摇头拒绝了:

“不行,如今在宫内还有防御,各门羽林也正忠于职守,一旦转移,恐谣言四起,如此怕局面就难以收拾了。”

赵温说的的确在理,所以那大臣点了点头,最后还是退回去了。

这个时候,赵温就是主心骨,他说什么,在场的下意识就认同着。所以别看这会皇帝还是才是权力最大的,但大家都明白,临危应对,还是得看赵温的。

刘协一直在沉默,他忽然叹了一口气,问道赵温:

“尚书,现在之事,如之奈何”

刘协这么问,其实心中已然是有点后悔了。

他并不觉得自己攘外先安内的手段有什么错,只是后悔应该做得更快一点。

赵温道还是镇定的,在皇帝叹气的时候,沉默了会,说了句:

“无论做什么,终究还是要让人去外面确定一下,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

然后接着道:

“刚刚沮郎将已经派人出宫了,很快就有消息送回来。如果这只是乱兵骚动,那倒还好,只需要镇之以静,等兵乱结束了,自可从容收拾。”

“而如果……”

皇帝还是有点着急了,打断话问道:

“如果是丞相反了,那该如何”

赵温摇头不语,半天吐出一句话:

“那就是一言难尽了。”

天子嘴里呢喃着“一言难尽”,整个的魂都像是被抽走了,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

看到天子这幅样子,众人心中也不太好受。

此时聚集在前殿的公卿大概有四十多人,分成数排跪在席子上着宗正、宗王站在边上,其他公卿大臣都跪坐着。

也许是明白只能继续等消息,天子忍不住问了另外一件事:

“现在宫外骚动,外面也不宁,从骊山大营发来的最新军报,泰山军都已经开到华阴了。诸位大臣,你们对这事有什么对策呢”

在场大臣们没有想到天子不理会眼前的城门火,倒关心起来数百里外的泰山军了。

其实别看泰山军好像已经入关了,甚至杀到了华阴,但实际上他们突破的这点距离,压根就没击穿这些公卿们的心理防线呢。

须知道,秦时期,大部分时期的东方前线还没现在远呢,所以泰山军的确危险,但却并不是现在的威胁。

但既然皇帝问起来了,众大臣们也就纷纷发言起来,总结起来就是: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反正就表达一个意思,咱们关西并不用太怕他们泰山军。

用其中一个人的话来说:

“咱们攻或许不足,但守则绰绰有余。”

说这番话的公卿也不知道和前线脱离多久了,反正张口就来。

但人群中有几个倒是没给面子,他们心里想着宫外宅邸内的家人,哪有闲心和天子这边玩什么自我安慰的戏码,当即哼了句:

“公等是真的会发梦,如今宫门外都是乱兵,尚且无可作为,还提什么兵来将挡将在何处呀”

之前几个附和的大臣脸色都有点不好,但也是不吭声。

其实这几个人是少数比较务实的,其实到现在,乱兵都没有散去,这几个人就已经多少猜出了情况了。

这哪是什么些许乱兵啊,分明是董家人在掀桌子。所以他们规劝皇帝还是要务实一点,注意到双方实力的差距。

所以很自然,他们对现在的时局有这样的建议:

“昔我关西全盛之时,于并州尚不能胜泰山军。如今,长安内乱,大兵骚然,再与泰山军一战,岂有胜理”

所以,这几个人的意思是,长安不可留,需立即向后方撤退。

当然,具体撤到哪个位置,这几个大臣又有不同的看法。

有说去益州的,然后刘协一看,得,这人就是益州大族。

然后有说去陈仓的,然后刘协又一看,嚯,这是个雍县世家。

总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小算盘。总之就是没人去关心一下宫外的乱兵到底怎么样了。

人群中,赵谦脑子嗡嗡的,就在刚刚他的心就一直揪着,似乎发生了什么大事。

等好不容易缓和过来,再听身边鼠辈们的言语,赵谦的气血一下子又冲到了脑门。

在前殿还在叽叽喳喳的时候,他大声高呼:

“陛下,臣赵谦有话要奏。”

赵谦的声音一下子震住了在场的大臣们,就连心中已经有点厌恶赵谦的皇帝都难得用期待的眼神看了过来。

什么是老臣,这就是老臣。

个人感情上再讨厌,但在危难之时,却知道正是这些个老臣才能谋国。

然后赵谦就先问了一句皇帝:

“陛下,汉家的列祖列宗都在旁边的宗庙摆着,臣问陛下几个事,请陛下实在回臣。”

不知道是不是和董卓相处久了,刘协在听到这种强硬语气,心里没丝毫不乐,反而分外有安全感。

刘协端了端身子,伸手:

“卿但问无妨。”

赵谦也客气,开口第一问就是:

“陛下,你要对董卓下手,那请问如外头就是董卓乱兵,陛下预想过对策吗”

刘协想了一下,坦诚道:

“董卓欲反,朕是考虑过的,但以他的身体怕是坚持不了。而朕已是拉拢了不少凉州军将,他们是站在朕身边的。”

赵谦嗤笑了一下,讲了一个事:

“臣刚上朝的时候,在路上看见不少凉州兵都在沿户敲诈,这般兵,能恃”

刘协听了这话也有点窘迫,强辩道:

“卿说的是乱兵,非是凉州好兵。凉州人护我汉室百年,从不缺忠臣义士。”

赵谦放过了这个话,而是直接点了皇帝几个问题:

“陛下欲要诛董,何必拉拢什么凉州军将,又让什么河东兵入关,陛下是天子,要诛杀董卓,只需要一二勇士,持一诏书,就可在殿上拿下。陛下焉听过天子行诡道而成事的嘛”

其实赵谦的意思就是皇帝自己将事情弄得太复杂了,皇帝前期工作是做得不错,但错就错在自己作为天子,却主动发起武装斗争。

所以,赵谦所完这话后,立即说了:

“凉州的确不缺忠勇,但如今这般闹起来,必然是有别的谣言。陛下当务之急需亲抚乱兵,安顿秩序,然后以大义,诏董氏诸多罪状,然后正法首犯,宽恕胁从。”

赵谦这话一听的确不顺耳,但刘协想了想还是觉得有道理的。

那就是他现在比董卓有优势的地方到底在哪里呢

不是他兵马比董卓多,而是他比董卓年轻啊,而且天然具备了大义名分。

为什么这段时间他能拉拢那么多的凉州军将,不就是因为董卓不行了嘛。

这些人和董卓有恩义的联系,董卓在的时候,肯定支持董卓。但你其他董家子弟或者什么大将上位,大家为什么要支持你

与其当你的狗,我做天子的狗不好吗

所以,天子的优势在这里。

其实现在长安的情况也正是这样的。

整个长安一共有多少武装力量呢大概七万人,其中四万布置在长安附近的五陵,三万布置在城内。

而这三万多人,其中乱兵大概在三四千人,追随在董璜身边的大概八九千人,宫内的羽林军三四千人,剩下的足足有一万多兵马正在各宫苑坐等着。

这些人马之前都是受皇帝拉拢过的,也因此被丞相府的人拉上了黑名单里,所以这些人是不敢加入到董璜的队伍里的。

这也是董璜拉队伍都这么长时间了,其人数在膨胀到九千人时,就怎么也涨不上去的原因。

但这些人也不敢贸然加入天子的队伍。

就是因为到现在,天子都没有出来打出旗号。

不打旗号,他们怎么追随

想明白这个关节后,刘协鼓起勇气,就要对众人说准备亲上宫门。

也就是这个时候,东门宫阙上的羽林郎终于跑到了前殿,然后颤颤巍巍的给天子带来了董璜的四个条件。

……

当羽林郎颤颤巍巍的讲出董璜退兵的条件时,整个前殿是死一般的安静。

殿外的光线从窗棂射入屋内,明暗参差,将前殿照得是一半阴森,一半光明。

本来还鼓足勇气的天子,渐渐的将腰伏在了案几上,然后众大臣们隐隐约约听到了天子竟然在抽泣。

抽泣的声音先是很小,但很快就不加节制了。

此刻,在场的这些个大臣们才蓦然发现,眼前的天子实际上还是个未及冠的孩子。

虽然平日天子是那么的威严冷静,即便是在盛怒中,也能很好的隐藏自己的情绪,甚至在董卓这样跋扈的臣子在侧,也能游刃有余的保有体面。

但今日这一哭,这份光环一下子就碎掉了,众人这才发现,天子也只是个孩子呀。

那董璜到底是提了什么条件,竟然能将一贯冷静的刘协如此失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