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天下岂有六十年之太子乎?
神京,楚王府。
气质雍容,满脸意气奋发的楚王殿下,此时快步走入书房之中。
麾下一众谋士,早已在此等候,当即齐齐一礼,道:
“恭迎殿下!”
楚王抬手一礼,道:
“免礼!”
看着楚王此时神采飞扬,得意至极的模样,众谋士对视一眼,开口道:
“这次殿下替皇帝巡视京畿之地,想必颇有收获啊!”
楚王闻言,朗笑一声,点头道:
“哈哈哈,此次巡视直隶,京畿的顺天、应天、承天三府知府,并地方十余州县官员,皆表露出投效之意。只从此处,便可窥见天下人心向背啊!”
在如今的神京诸王之中,属楚王的权势最重。
皇帝也许是被之前辽西战事给吓到了,这段时间来的身体越发不行了。
再加上这次楚王是奉旨巡视京畿之地,几乎就是在告知天下人,这储位之争即将尘埃落定,自然引得众官员纷纷投效。
众幕僚闻言,亦是面露高兴之色,齐声恭贺道:
“恭喜殿下!”
此时的楚王听闻手下恭贺,是更加的踌躇满志,志得意满。
他早就从宫中搞到了皇帝的诊治药单,对皇帝如今的身体状态最是清楚,大概也就是这一两年的事情。
若是没猜错的话,这次巡视京畿之地回来之后,应该没几个月,册封太子的旨意就要下来了。
自从昭明太子死后,他苦熬了十几年,如今好歹是看见的曙光了!
“而且,本王这次还得到了一个消息!”
楚王轻哼一声,继续道:
“銮仪卫指挥使长孙捷,只怕已然暗中投靠了燕王!”
此言一出,在场众幕僚脸色顿时一变。
銮仪卫作为依附于皇帝的暴力机构,在如今这大梁国势渐颓,皇权威势日衰的局势之下,势力的确不比鼎盛之时,已经难以有效地替皇帝监控天下。
但銮仪卫却还是拥有着遍布天下的情报网络,实在是让人忌惮。
若是銮仪卫指挥使长孙捷,真的选择投靠了燕王李玉鉴,那当真是让楚王夺嫡之路,凭白生出了几分变故啊!
看到众幕僚脸色凝重,楚王却是自信地摆了摆手,道:
“半月之前,燕王李玉鉴暗中离开了封地,前往了山东泰山府。銮仪卫暗探探查到踪迹之后,长孙捷竟然选择隐瞒不报!”
“若非是本王新近得了銮仪卫高层的效忠,暗中送来情报,只怕这件事还真被瞒了过去!”
也正是因为如此,楚王方才认定銮仪卫指挥使长孙捷,已然暗中投靠了李玉鉴。
说到这里,楚王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道:
“山东,是齐国公的地盘。此前辽西之战,本王那侄儿便得了临淄的齐国公不少资助。这次悄然前去,必是与齐国公勾连。”
“藩王结交地方权贵,这是大忌!哈哈哈,这一次一定够本王那侄儿,喝上一壶的了!”
因为之前辽西局势的刻不容缓,李玉鉴这个燕王才与寻常亲王不同,能够节制北平、辽西文武诸事,权威堪比开国之初的九大塞王。
而临淄的齐国公府,扎根山东多年,根基深厚。
两者结交,这是何等的大忌讳,皇帝焉能容忍?
此时的楚王,眼看着那至尊之位就在眼前,一直忌惮的李玉鉴更是被他抓住了把柄,心中得意是溢于言表,一副大局已定的模样。
位居幕僚之首,一直没有开口的赵睢,此时却是眉头一跳。
楚王在如今的朝堂之上,到底是大势所趋,储君之位在望。不知道多少人争相投靠,就连长孙捷经营多年的銮仪卫,也暗中有人投效!
不行,以燕王殿下如今的情况,尚且不能对抗朝廷的旨意。
自己必须要想办法,来拖延楚王的计划,好让燕王殿下有所准备才是!
脑中急忙思索了片刻之后,赵睢突然眼中精光一闪,当即沉声打断道:
“殿下,此时恐怕还不到高兴的时候……”
“就在您出京巡视之时,京中出了变故。我劝殿下还需要再韬光养晦,勿要轻动才是!”
听到这话,楚王止住笑声,扭头问道:
“变故?什么变故,本王怎么不知道!”
赵睢微微躬身,道:
“銮仪卫指挥使长孙捷,数月之前寻到了一位炼丹高人,被皇帝封为了三品真人,道录院副道录,入了宫中紫宸殿炼丹。”
“就在殿下归京之前,此人炼制出了一枚天下罕有的紫金震灵丹!皇帝服下之后,据说身体大好……”
听闻此言,楚王脸上笑容彻底消失,凝声道:
“皇帝如今的身体情况,到底如何?”
赵睢低下头,沉声道:
“尚未探查清楚……不过据府中供奉修士回禀,这紫金震灵丹世间罕有,功效神奇,常人服之,可延寿一甲子!”
其实这就是赵睢,在故意扰乱楚王的心思。
这紫金震灵丹,常人服之的确可延寿六十年。
可皇帝身负一国气运,无法修行,丹药的效用也极为微弱。
就皇帝如今这身体,服用这紫金震灵丹之后能延寿二年,便是奇效了,怎么可能延寿六十年?
不过此时的楚王,可不清楚这些。
一听赵睢所言,他语调便不由一高,惊呼道:
“一甲子?”
下一刻,他竟然有些口不择言地道:
“这天下从古至今,焉有六十年的太子?”
他楚王今年都快四十了,都不见得还能活六十年。
此时的楚王,心中思绪紊乱,竟然不可遏制地浮现出了一个念头。
本王从来都最是纯孝恭顺,与其让父皇再次承受丧子之痛,还不如本王忍受一下丧父之“苦”呢!
此时的赵睢,倒也没想到楚王的胆子竟然如此大,只是再次开口道:
“这灵丹的具体效果如何,还未可知,殿下也莫要心急。再派人去,好好打听就是了。”
“不过我是想说,若是皇帝的身体真的康健了,以殿下如今的威势,怕还是要韬光养晦才是啊……”
赵睢话中深意隐晦,但楚王却立时想起了自己的皇兄,昭明太子!
当年东宫之变,实在是说不清道不明。
谁都不知道,是不是皇帝已经不容昭明太子了,这才暗中出手?
楚王想到如今的自己,只论朝中威势,不比当年的昭明太子差几分,便不由心中凛然,点头道:
“对,这段时间先要韬光养晦!”
“还有,调用太医院的所有眼线,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查清皇帝的身体情况!”
皇帝到底还能活多久,已经成了楚王如今最为关切的问题。
至于对付燕王李玉鉴的事情,自然也就暂时放下了。反正把柄在手,随时都能出手,也不必急于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