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权衡利弊,楚王毁诺
神京洛阳,皇宫大业殿之中。
几名朝廷重臣聚集于此,商议国事。
兵部尚书此时手捧奏折,沉声道:
“启禀皇帝,经过众臣议定举荐,京畿应天、承天二府的团练名额已经拟定部分,还请皇帝阅览!”
因为承天府义军击败朝廷兵马,一时之间风头大涨,声势强盛。
为尽快平定叛乱,稳定京畿之地,饶是有历代王朝的经验教训在前,神京君臣却也还是硬着头皮议定了地方团练之策,将募兵练兵之权下放。
说是下放地方,但实际上就是交给地方上的那些世家大族!
这些人有钱有粮还有人,一旦获得了募兵权便会迅速起势。稍有不慎,便会导致王朝覆灭。
如此政策,只能叹一句饮鸩止渴……
皇帝接过奏折,翻开随意看了两眼,便直接沉声道:
“就这么办,让兵部立即下旨明诏地方,吏部再赐地方团练使以官身令牌。”
皇帝心意已决,不论在场重臣到底是什么想法,此时也都已经无所谓了,只能俯身行礼应是。
此事议定之后,皇帝当即道:
“长孙捷留下,其余人都退下吧!”
众臣闻言,再次行礼后躬身退下,只留下了銮仪卫指挥使长孙捷在殿中。
皇帝看向长孙捷,已经是半个月来第四次问道:
“燕王如今,到了何处?”
感受着皇帝的急切,旁人或许还觉得这是皇帝思念燕王,想要尽快交付大权。
可一向敏锐的长孙捷,却是从其中嗅到了危险的气息。
心中斟酌片刻之后,长孙捷当即开口道:
“启禀皇帝,燕王如今已至山西太原!”
说到这里,长孙捷稍稍一顿,然后又沉声道:
“山西銮仪卫密探传回消息,燕王车驾行至龙泉关,山西文武官员、地方乡绅便已齐齐前去相迎。然后一路相伴燕王仪驾,前去太原!”
在此之前,长孙捷其实就已经知道了燕王在山西的这番动静。
但当时的他还未彻底下定决心,只是避重就轻地回禀皇帝,燕王此时已经到了什么什么地方,未曾提及山西文武争相献媚的事情。
而现在的长孙捷,却越来越能嗅到危险的气息。在犹豫再三之后,他竟然选择了在皇帝面前实话实说!
他这番举动,其实就有赌的成分。
长孙捷在赌皇帝并不甘心交出权力,赌这次燕王归京没有好结果!
很显然,长孙捷赌对了!
皇帝听到这个消息,心中顿时有怒火蒸腾,一把拍在面前的御案之上,喝骂道:
“朕让燕王立即归京不得延误,他却敢不急不慌,甚至一路收买人心?”
“朕现在还怎么样呢,他燕王这是什么意思?这是什么意思?”
皇帝深吸一口气,看向身边的大太监全忠,咬牙道:
“再派一名宫人前去山西,催促燕王立即归京……携一道密旨,就说朕已经病重,要燕王速速归京主持大局!”
皇帝想要尽快将李望舒骗回来,又不想太过急切露出了破绽,甚至都编出了自己已经病重的谎言。
全忠闻言,连忙躬身应是。
皇帝现在仍自认能够牢牢掌控朝堂上下,更不会觉得这个时常被自己拿捏敲打的心腹长孙捷,已然生出了别的心思,甚至有些话都没有想着回避长孙捷。
长孙捷跪在殿上,垂着头不语,心中却是忍不住欣喜。
看来自己这一次,又赌对了!
皇帝说完这件事之后,又看向了长孙捷,再次沉吟道:
“楚王呢,最近都做了什么事情?”
长孙捷闻言,几乎是毫不迟疑地沉声道:
“楚王如今每日都会携王妃、世子,前去京中白马寺礼佛。”
皇帝眼睛一眯,狐疑地道:
“只是礼佛?”
如今除了现在殿上的长孙捷、大太监全忠之外,恐怕其他人都觉得燕王大局已定,这场夺嫡之争是楚王败了。
一个穷途末路之人,在这个时候还只顾得上带家人每日去礼佛?
长孙捷心思百转,脸上却是不显分毫,沉声回答道:
“銮仪卫曾偷听楚王与白马寺方丈对话,言其欲要在白马寺出家,以使楚王妃、楚王世子得避大祸!”
听到这里,皇帝再次勃然大怒,呵斥道:
“堂堂亲王之尊,遇事只知逃避,当真辜负了朕一直以来对他的厚望!”
可就这么简单呵斥一句之后,皇帝的怒气又很快平复了下去,竟然没有再提什么。
作为皇帝原本认定的储君人选,对楚王此时“摆烂”的状态,皇帝心中或许真有不满。
但更多的,却是皇帝对楚王对皇帝权威的绝对服从,而感到极为满意!
可是皇帝如今,已经不是之前那个能够牢牢控制朝廷上下的皇帝了。
他对局势的判断,在经过扭曲之下已然全盘错误,此时根本没有意识到危机的即将到来!
-------------------------
神京,白马寺之中。
寺中方丈领着楚王,来到一处禅房之中后,躬身一礼之后便缓步退下,以“防止旁人打扰楚王殿下清修”的名义,亲自守在了禅房之外。
而这间寻常并不对外开放,只接待楚王的禅房之中,其实另有玄机!
开启其中机关,便有密室显露。
楚王迈步走入密室之中,便有心腹在此接应,领着楚王穿过昏暗的密道,来到了白马寺隔壁的宅院之中。
此时这间隐蔽的宅院之中,楚王的部分心腹却是早已等候于此!
一见楚王的到来,众人立时齐齐躬身一礼,沉声喝道:
“王爷!”
楚王示意众人免礼,然后沉声道:
“起兵之事,议定得如何了?”
听到这话,手下心腹连忙将楚王领到房内。
这处房间之中,此时已经挂上了整个神京的地图!
“王爷请看!”
“起兵之日,我楚王府府兵率先出动,以皇帝宣召为名前往皇宫。彼时应天门守将将会接应,直接打开城门迎王爷入宫。”
“同时各部兵马齐齐出动,分别控制神京武库、六部衙门、神京府衙、京中各勋贵府邸。”
“最后再以兵部印信,伪造旨意提前换防,便可让亲信将领直接接管神京十二门防务。”
“届时王爷有兵部印信,再控制皇宫大业殿,获得皇帝宝玺,京营兵马便可传旨而定!”
手下心腹一边说着,一边在地图之上比划着,方便楚王更加清晰地看懂此番布置。
楚王点了点头,然后叮嘱道:
“一定要再三确认,尤其是皇宫之中各宫门的将领,全部换成可信之人,要确保入宫之时万无一失!”
其实届时只要控制皇帝,就算其余几部兵马都不成功,兵变之事也就不算失败!
手下闻言连忙应是,发誓一定会再三确认,确保不出意外。
楚王见状,又是好生安抚了一下在场的心腹,许下了功成之后的诸多承诺。再鼓舞了一番士气之后,楚王方才沿着原本的密道回到了白马寺禅房之中。
在一番掩人耳目的礼佛流程之后,楚王正准备带着自家家眷离去。
可就在这个时候,一名小沙弥却是突然跑到白马寺方丈耳边,附耳轻声几句之后,原本大德高僧做派的方丈脸色大变,有些难看地看向身边的楚王。
楚王心中一动,沉声道:
“方丈?”
白马寺方丈连忙压低了声音,道:
“王爷,銮仪卫指挥使长孙捷让人前来传话。他说此时就在寺内后院,请王爷前去见一面……”
听到这话,楚王眼神一眯,却是也没有太过惊讶惶恐。
毕竟他与长孙捷早有默契,没有銮仪卫的睁只眼闭只眼,恐怕他也走不到今天!
沉吟片刻之后,楚王微微一挥衣袍,沉声道:
“本王如今,的确要与长孙捷好生聊一聊了!”
说罢,楚王转身交代了楚王妃、楚王世子几句,便在身边亲信的簇拥之下,径直朝白马寺后院而去。
此时后院之中,刚刚从宫中出来的长孙捷,此时已经换下了那身显目华丽的麒麟赐服,只着便服负手立于一处佛堂之前。
楚王在众心腹的簇拥之下来到这里,却又是脚步一顿,不顾旁人劝阻只身走入这间僻静的佛堂小院之中。
听到楚王到来的动静,长孙捷缓缓转过身来,对着楚王微微拱手一礼,笑道:
“见过王爷!”
楚王看着长孙捷,又看了看他身后佛堂之中隐约闪过的人影,沉声道:
“长孙大人今日打扰本王礼佛,可是有什么要紧之事?”
长孙捷微微低头,开口道:
“只是今日在白马寺上香,听闻楚王也在,便想着拜见一番!”
楚王皱了皱眉,语气沉肃地道:
“长孙大人还是有话直说吧,毕竟你现在这架势可不像是前来拜见本王的。”
听到这话,长孙捷点了点头,极为坦然地道:
“也好……”
“臣刚自皇宫出来,在大业殿之中时,皇帝曾向臣过问楚王您最近的动向!”
楚王闻言呼吸先是一滞,片刻之后反应过来了,他脸上又是神色一喜,忍不住放声大笑起来。
“长孙大人,看来已经有了决断。好,真是太好了!”
楚王的动向,銮仪卫那边纵然没有查清楚,可也不可能一点都没有察觉。
以当今皇帝的性子,楚王暗中揽收兵权哪怕没有实质证据,也不可能一点反应都没有。
如今楚王能够安然地待在白马寺之中,显然就是因为长孙捷那边帮忙遮掩了一番。
也正是因为如此,楚王才会放声大笑,笃定长孙捷已经选择了投效!
而面对着欣喜若狂的楚王,长孙捷却是神色平静,出声打断道:
“楚王,还请听臣一言!”
楚王闻言,却是连忙收敛笑容,追问道:
“长孙大人想说什么?”
长孙捷微微抬头,沉声道:
“皇帝已老,无力担负天下重任,所以臣愿效忠楚王!”
皇帝已老只是个借口,长孙捷真正的原因,是发现皇帝已经无力掌管朝堂了!
为了哄骗燕王归京,皇帝已经亲手将大义交了出去,甚至还用身体老迈,无力掌管国事为理由,准备交托监国大权。
这个理由没有骗到李望舒和雍博荣,却让朝野上下几乎都信以为真!
如今朝堂之上的百官,已然是争相为燕王充当羽翼,一副讨好新君的架势。
朝堂之上大势如此,神京之中也是暗流涌动!
楚王明面蛰伏,暗中却是在收拢党羽心腹,谋划神京内外兵权,昭然之心若揭。
只因为长孙捷没有回禀此事,宫中的皇帝便全然不知。
楚王暗中谋划动作不小,从内到外这么多官员将领不可能没人有所察觉,但却没有一人上报此事。
这不光是代表着长孙捷存了异心,更代表着皇帝对朝堂把控的无力。
失去了天子鹰犬銮仪卫充当耳目,哪怕是在皇权最盛的神京洛阳,皇帝也变成了瞎子聋子。
而这样一个失去了实质权利,被困在皇宫之中,悄无声息地沦为傀儡的皇帝,凭借长孙捷的敏锐,不可能没有想法!
在根本没有曾察觉到丝毫危险,放弃了北境封地只率亲卫前来神京的燕王,以及暗中收拢心腹党羽,阴谋谋划兵变的楚王之间,长孙捷选择了看起来胜算更大的楚王!
从长孙捷口中听到最想听的话,楚王刚刚收敛的笑容又忍不住露了出来。
就在这个时候,长孙捷适时补上了自己的条件,道:
“另外,左丘甲当初挑拨王爷与臣之间的关系,致使臣犯下过错,实在不可饶恕!是以臣想请楚王,斩杀此人!”
其实对于长孙捷来说,左丘甲虽然可恨,却又没有到非死不可的地步。
之所以提及这个要求,更多的是向楚王表示,当初双方互生仇怨之事,全是此人暗中捣鬼。
杀了此人,往日龌龊一笔勾销,我长孙捷也能尽效死力!
楚王可是本朝夺嫡之争的胜利者,击败了同辈一众皇子,心机城府皆是厉害。若非是突然出现的燕王,他又怎么可能被迫走到今日这一步?
以楚王的心思,他自然是一下子便琢磨出了长孙捷此时的想法用意。
他眼睛随之一动,心中转瞬之间便已经做了一番权衡。
左丘甲虽有能力,手下也还有些人可用。
但相较于如今依旧牢牢掌握着銮仪卫的长孙捷,左丘甲的能力以及他手中的那点人手,却又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想到这里,楚王几乎是毫不犹豫地点头道:
“明日午时之前,本王自有大礼送上!”
此时的楚王,显然已经将当初对左丘甲的那些承诺轻易抛诸脑后。
听到这里,长孙捷再无犹豫,当即俯身拜倒,朗声道:
“臣长孙捷,愿为王爷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