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王莽新政(五)
三年后
永始三年
大司马大将军王逢邦病逝,丞相王僮(王逢邦之子)继任为大司马大将军。
如此,丞相之位便空缺了出来。
王僮想让自己的族弟王健补位丞相,却遭受群臣一致反对。
“车骑将军贪墨军费,品德不足,怎能担任丞相之职?”光禄大夫谷永公开反对王僮。
“还请大将军收回成命!”其余大臣也纷纷反对。
王氏外戚把持朝政十六年,捞钱捞了一百多亿,几乎相当于大汉朝廷一年的财政总收入,终于让越来越多的人反感王氏,居然开始联合起来阻拦大将军王僮的官员任免。
要知道,王鸿年时期,由于王家纵容士族兼并土地,士族们是非常支持王家的。
可能是王家捞钱捞得太过分了,以至于这些士族们或许是眼红了,又或许士族们是真的忠君爱国,不想让王氏继续专权下去,现在居然有联合起来扳倒王氏的趋势。
一个普通自耕农,一年的总收入也才五千钱左右,捞钱捞了一百多亿,那就相当于两百多万个自耕农不吃不喝一整年的总收入,王家这是相当于把两百多万百姓一整年的总收入都给捞走了。
看着一致反对他的群臣,王僮沉默良久。
车骑将军王健一直在贪污军费,不过只有最近一次不小心被发现了,然后就传得天下皆知。
王健不得不把最近一次贪污的军费交还国库,然后在监狱里好吃好喝待了一年,上个月才刚刚出狱。
最终,大司马大将军王僮还是妥协了,他当然可以强行任命王健为丞相,但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得罪天下士人。
王家捞的钱已经足够多了,也是时候把位置让出来,给其他士族上来捞钱的机会了。
捞钱这事,人人有份,王家不能一直独吞,一直独吞的结果就是现在这般被士人们联合抵制。
门户洞开,利益均沾!
于是他对群臣问道:“那诸位以为何人能担当丞相一职?”
“当今有资格担当丞相者,唯有一人!”光禄大夫谷永上前一步道。
“何人?”王僮疑惑,到底是谁,居然能被士人们联合起来推荐为丞相,甚至不惜得罪他这个大司马大将军。
“谏大夫王莽!”众大臣异口同声。
“嗯?”听到这个名字,王僮刚开始没反应过来,然后心中惊讶不已,为了王家能安然退场,他也只能答应:“那便由谏大夫王莽担任丞相吧。”
他算是看出来了,王家要是继续专权下去,迟早会被天下人联合起来撕碎,到那时,辽东王氏就是第二个霍家,要有灭族之灾。
老子曰: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道德经是王家子弟必读经典,王氏子弟都靠着《道德经》的智慧才能在官场如鱼得水。
对于一般人来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做事不要太过度。
但对于王家来说,老子的这句话意思就是:
捞钱捞够了就要及时收手退场(功遂身退),这样才能让继任者背锅(天之道也),把持朝政虽然很爽(揣而锐之),但毕竟不能长久(不可长保)。
不过,在收手前,王僮还想为家族再捞最后一笔钱,这最后一次要一次性捞十几亿,捞完就告老还乡,这大司马大将军也不做了,让王莽以及那些读书读傻了的士人们去治理这个百孔千疮的国家,把大汉这个被王家掏空了的烂摊子甩给这些傻子们去接手。
如果王莽和古文经学士人把天下治理好了,王家就继续回到朝堂继续捞钱,捞到大汉感觉又快要亡国的时候就赶紧甩手退场,继续找新的背锅侠。
如果王莽和古文经学士人们没有把天下治理好,甚至导致天下苍生更加水深火热,那就是王莽和古文经学士人们的过错,国家灭亡也不是王家的责任,而是王莽一人的责任,最多再加上古文经学的士人们一起担责。
王僮之前当丞相那些年,看到了太多不好的消息,动不动就是某某郡又饿死了多少多少人,哪里哪里又发生了人相食,所以他对大汉的未来感到很失望,也开始相信民间的那些谶纬,认为刘汉江山气数将尽。
既然刘汉江山气数将尽,那就在其气数彻底尽了之前再捞一次,捞完后看看它气数到底尽不尽。
王僮认为自己不过是顺应时势。
毕竟士人们都预言刘汉江山气数将尽,那我王僮就帮士人们助推一下这个预言,也算是做点好事。
当一个国家正在走下坡路时,总要有个人继续加速。
再苦一苦大汉,骂名我不担。
当大臣们都在欣喜地为王莽庆祝,认为大汉终于有救了之时,大司马大将军王僮想的却是谁来给王家背“天下民不聊生”这口锅更合适。
让那些极度反感王家的人背锅肯定不行,还没来得及让他背锅,他就会动用手中的权力先把退场的王家给政治清算了。
不过好在王家与士人们一直都是同一个阵营,也没有哪个士族真的痛恨王家,顶多就是稍微眼红王家专权太久而已,只要王家主动把权力让出来,把专权的机会让给别人,让他们去争夺权力,自然就无事了。
这就是老子说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这句话对王僮来说,意思就是这样的:做官要像水一样,顺应时势变化。正所谓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既然大家都希望王莽上位,王家就应该顺应潮流让王莽上位,不要强行阻止,不要去争。
但让王家人背锅也不行,王家人背锅就等于是王家背锅。
只有一个介于王家与非王家之间,游离于王家与群臣之间的中间势力才适合背锅。
而这个人选,有且仅有……王莽!
你王莽不是被天下人称赞为圣人吗?
那还能有谁比圣人更适合背锅吗?
王莽这些年屡屡为民请命,赢得了百姓与古文经学士人们的共同拥戴。
获得天下人拥戴的王莽,逐渐有些脱离王家,甚至多次阻扰王家捞钱,似乎是有些飘了。
“巨君素有圣人之名,由巨君担任丞相,自是最适合不过,哈哈!”心中已经做好打算的王僮,此刻也不在意士人们联合起来逼他让王莽当丞相一事,而是跟士人们一起称赞王莽。
“莽,才疏学浅,万万配不上丞相之职。”王莽依旧十分谦卑,对任何人都很恭敬,一副谦谦君子模样。
“天下没有人能比您更适合治理国家。”古文经学大家刘歆在一旁劝道。
“天下的贤人何其多,我王莽何德何能窃据高位。”王莽继续推让,不肯做丞相。
“天下的贤人,不及先生您的万一。”就连汉室宗亲刘向也在一旁劝说。
“莽,只想为民请命,做好自己的本分,绝不敢篡夺他人之位,丞相之位既然是子康(王健的字)的,那就应该由子康来做。”王莽还在辞让,也不知道是作秀还是真心。
“巨君莫要再推让了,这个天下没有人比你更适合当丞相,为了天下苍生,请巨君上任丞相!”大司马大将军王僮已经决定要让王莽背锅,所以此刻无论如何都必须把王莽推上前台,让王莽当丞相乃至大将军,把权力逐步让渡给王莽,让王莽顶在最前面,而辽东王家则带着这些年捞的钱悄然退居身后,从天下人的视野中慢慢淡去。
这就叫,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王莽又连续推辞了好几次,凑够九次后,他才终于无奈叹息道:“诸君要至我王莽于不义之地,唉……”
王莽这话说得很无奈,可是王僮却隐约看见了王莽嘴角间不经意的一丝丝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