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 第二十三章 大儒王溤(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十三章 大儒王溤(七)

第258章 大儒王溤(七)

十二年后

延光二年(公元123年)

陇西郡

已经六十岁的王溤再次来到凉州,脚下是一片荒芜的戈壁,一眼望不到头,前方还有许多被朝廷迁徙的难民。

“娘——”

“给我点吃的吧,求求您。”

“我的孩子,谁偷走了我的孩子!啊呜啊呜!——”

难民们成群结队,从关中出发,要前往凉州那些有水源的地方开荒居住。

他们本就是凉州人,十多年前羌人叛乱,朝廷直接放弃了凉州,还将他们迁徙到关中寄人篱下。

在关中一些荒芜的土地上好不容易刚刚开垦出来几块农田勉强能养活自己。

结果,两年前,朝廷终于镇压了所有参与叛乱的羌人,沦陷十多年的凉州又被收复,于是朝廷又把他们迁徙回凉州充实人口。

迁徙过来,又迁徙回去,这般来回折腾下,许多汉人百姓都死在了迁徙路上。

凉州原本有将近两百万百姓,结果有三十多万死在了羌人叛乱中,有四十多万死在了朝廷苛捐杂税导致的饥荒中,还有六十多万死在了来回迁徙的路上,整个凉州现在只剩六十多万人口。

由于口粮都要自备,朝廷没钱发口粮,所以在迁徙路上,不断有百姓死亡。

到了夜里,还得担心其他难民偷走自己的孩子,然后把自己的孩子吃掉。

时不时有一些忍无可忍的难民直接造反,但立马就会有附近的官兵前来镇压。

虽然朝廷无法满足他们口粮的需求,但可以满足他们铁拳的需求。

路上饿死人没人管,但如果有人说要造反,那就有人管了。

“苍生何辜,唉……”

王溤看不下去了,将自己的口粮拿出来一半,准备分给在场的难民。

“先生,不可!”一旁的一位少年连忙劝阻。

这位少年生得俊朗,唤名董君雅,是颍川郡纶氏县的一个豪强子弟,家中有三十来个佃农,几百亩地,一家人勉强能能读得起蒙学书,能够做到识字,家中子弟虽算不上什么士人,但好歹也是能看懂文字的寒门子弟。

他的父亲是县里的主簿,在王溤路过颍川,并且在颍川顺便讲授经学时,有许多人都去旁听,董君雅便抓住这个机会旁听。

王溤主张有教无类,无论是士族还是豪强,哪怕最底层的老农民,都可以前来旁听他的经学讲道。

虽然用来识字的蒙学书籍,哪怕富农都买得起,只有普通平民才买不起,但那些真正的儒家经学,要么价值千金,要么是别人的祖传,外人要么有关系、要么一掷千金,否则是不可能接触到这些儒家经学的。

而接触不到儒家经学,就意味着不可能通过察举制做官,这一辈子最多就是个吏,运气好可以通过参军获得军功转型为官。

因为经学是察举制门槛。

首先你得懂经学,才有资格成为察举制的目标人群,成为察举制的目标人群后,太守再从众多目标里挑选一个家世背景上等的察举制到朝堂上当官。

也就是说,如果不懂经学,那么连察举制的门都进不去,就更别谈送钱之类的了。

首先得懂经学,进了这个儒家门槛,然后才能靠送钱或者用自己的家世背景,从而让太守察举制自己。

要不然的话,光是送钱你都找不到门路。

然而,经学哪是那么容易获得的。

即便是富商家族用钱买来了一些经学书籍,那也得有人讲解才行,不然光有书籍,却看不懂上面那些句子的意思,而且你肯吗,买,别人也不一定肯卖。

毕竟不是谁都有辽东王家那个胆子和运气,能够靠抢劫获得经学。

可是能够讲解经学的大儒就那么些,他们每个都很忙。

因此,当王溤路过颍川进行免费的经学讲授时,瞬间便人山人海,数不尽的豪强子弟和贩夫走卒拥挤在草地上,大概有两三万人,后面的人其实已经根本听不到王溤说的话,但他们依旧要拥挤过来,只为将来有一个炫耀的资本,以后见了别人,也可以无比自豪地吹嘘道:我曾经在大儒座下听讲经学。

两年前,邓太后逝世,按照大汉特色,皇帝联合宦官对邓氏外戚发动大清洗,邓氏一族死的死、关的关。

这种经典剧情,大家也都习惯了。

除了比较鸡贼的王氏外戚,捞完钱就及时跑路,让别人上台背锅,从而保全了家族,其他外戚家族都太贪心了,想要永远保住自己手里的权力,最终落得个身死族灭的下场。

宦官蔡伦曾经害死了皇帝的生母,以前是有邓太后保着,所以皇帝也只能隐忍,随着邓氏外戚倒台,蔡伦知道自己肯定会被掌权的皇帝刘祜处死,为了防止皇帝刘祜对自己酷刑伺候,造纸术改良者蔡伦选择服毒自尽,不给皇帝刘祜酷刑自己的机会。

皇帝刘祜听闻蔡伦服毒自尽后大怒:“朕本来是想要将伱蔡伦五马分尸的,真是便宜你了!”

朝堂上风云变幻,凡是跟邓氏外戚关系好的官员大多数都被贬官,就连刚刚才当上司徒的大儒王溤,都因为是邓氏子弟的经学老师而被皇帝刘祜罢黜司徒之位,废为平民。

王溤倒是不在意司徒这个三公之位,他一心讲授经学,要不是以前邓家为了立牌坊,非得让他王溤当司徒,他早就云游四海了。

邓家为了向天下士人表忠心,让天下士人明白邓家是坚定不移站在士族立场上的,于是对那些有名望的儒士大力提拔,尤其是诸如王溤这样的大儒,更是位列三公,也不管对方懂不懂治国,就强行给对方官位,以此来进行政治表态。

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的权力中心就有新的统治模式。

邓氏外戚掌权时,朝廷将百姓从凉州迁徙到关中,现在轮到皇帝刘祜掌权了,就下令把迁徙到关中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的百姓又给迁徙回凉州。

朝廷权力中心的更变导致政策朝令夕改,最后带来的结果就是老百姓吃二茬苦,受两遍罪!

“为什么不能给?”六十岁的白发老者王溤问着身边这位跟随自己一起前来凉州的少年。

他是在听闻朝廷收复凉州后,才想要来凉州,给凉州的汉人百姓和羌人百姓讲授圣人大道,即便凉州并不安全也义无反顾。

我不入黄泉,谁入黄泉?

“难民太多了,您的粮食又是有限的,您要是分了粮食,能分到口粮的总归是只有一小部分人,大部分人是分不到的,那些分不到粮食的人还会因此怨恨您,认为您不公平,甚至伤害您。”少年董君雅小小年纪就已经洞察人性。

这个世道,就是这样颠倒黑白,真心救民的被各种刁难,没心没肺的反而被士人们称赞。

就在此时,远方来了许多汉军骑兵。

“官兵来啦,快跑啊!”汉人百姓们一看到大汉官兵,纷纷吓得四处跑路,在他们眼里,这些官兵跟羌人蛮夷都是一样的恶魔。

然而,这伙汉军居然没有杀戮他们,而是直接越过他们,没有理睬他们,径直朝着王溤赶来。

“老师!”

领军的将军朝着王溤挥手。

“宣僚?”王溤看着那位朝他挥手的将军,正是朝廷新任命的西域长史班勇班宣僚,此次前往西域重建大汉在西域的统治。

不过这一次重建却有不一样,以前的西域都护府是对西域实际管辖,还会对西域诸国统计人口,现在的西域长史府则是对西域羁糜统治,只要西域诸国名义上臣服大汉就行,其他的就都不管了。

“班勇,见过老师。”班勇下马恭敬道,他是听闻王溤在凉州后,特地过来看望自己的经学老师王溤的。

周围的百姓不认识班勇,只是看到班勇没有像普通的汉军将军一样杀戮他们,于是也逐渐不再感到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