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逐鹿中原(三十四)
五个月后
燕公二百四十年冬(450年)
当燕国还在忙于镇压国内的各种叛乱,因为黑疫的爆发而陷入统治危机之时,中原宋魏两国的战争再次爆发。
宋帝刘义隆这些年养精蓄锐、恢复民生、整顿吏治、训练兵卒,自信已经有实力收复中原,因此常常资助魏国境内的起义军,给魏国境内的反贼提供帮助。
而魏国这十几年几乎每年都在打仗,就没停过,先是北伐再次征服柔然,然后向西吞并了鲜卑人建立的秦国,并且消灭凉国。
凉国贵族逃亡到西域高昌,在高昌境内重建凉国。
就连一直劫掠魏国幽州地区的契丹和库莫奚,如今也向魏国上表称臣,非常害怕魏国吞并自己。
而在魏国国内,为了满足连年征战的物资需求,鲜卑军事贵族们对汉人的剥削愈发严重,原本在拓拔珪时期有所缓和的汉胡矛盾重新激烈起来。
作为汉人世家代表的崔浩,想要效仿传闻中的身毒婆罗门,在中原建立太平安康的等级制度。
崔浩向拓跋焘建议,鲜卑高级贵族与汉人世家为第一等,相当于婆罗门;鲜卑低级贵族与汉人士族为第二等,相当于刹帝利;鲜卑武士与汉人寒门为第三等,相当于吠舍;鲜卑普通牧民和汉人普通农民为第四等,相当于首陀罗;鲜卑奴隶与汉人奴隶为没有等级的贱民,属于不可触碰者。
并且不同等级之间不可以通婚,只有同一阶层等级内部可以通婚。
崔浩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完成鲜卑统治阶层与汉人上层的融合,使得汉人世家能够被融入统治阶层,成为统治阶层的一员。
对于这个建议,汉人世家士族举双手赞成,因为他们可以从被统治者跃升为统治者。
鲜卑高级贵族则无所谓,反正无论融合还是不融合,他们都是掌握最高权力的统治阶层,不会有什么区别。
底层汉人同样无所谓,反正不融合是被奴役,融合了还是要被奴役,随便吧,跟我一个种田的没有屁的关系。
只有鲜卑低级贵族和鲜卑武士以及鲜卑牧民极力反对崔浩的汉胡联姻融合建议,因为如果按照崔浩的融合方案,他们这些为鲜卑高级贵族南征北战的底层鲜卑人,就会从统治阶层的边缘,直接跌落成为被统治者,这是他们无法接受的。
崔浩的这个融合联姻方案,其实就是汉人高层与鲜卑高层联合起来奴役汉人底层和鲜卑人底层,只搞阶级压迫,不搞民族压迫。
对于这样的建议,皇帝拓跋焘则有点犹豫,不过内心其实是偏向于融合联姻的。
因为促进鲜卑贵族与汉人世家联姻,可以稳固国家内部,让汉人世家帮忙镇压那些不断起义的汉人农民军。
如果不融合汉人世家,那么这些汉人世家就会一直暗中协助农民起义军搞事情,对于皇帝的统治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犹豫则是担心这么做会引起底层鲜卑人的不满,万一底层鲜卑人造反推翻上层鲜卑人怎么办?
(事实证明,这样的汉化融合联姻深入进行之后,六镇的边缘鲜卑人果然无法忍受自己从统治阶层跌落为被统治阶层,直接造反想要推翻上层鲜卑人。)
崔浩提出这样建议的消息被许多鲜卑人得知,他们于是故意刁难崔浩,并且在崔浩编撰的国史里挑毛病,终于让他们找出来毛病,随后联名上书,要求皇帝拓跋焘立刻处决崔浩。
面对低级鲜卑贵族以及鲜卑武士们的群情激奋,拓跋焘终究还是不敢硬来,怕在这个关键时刻引起鲜卑内战,所以选择杀死崔浩,以此平息鲜卑武士们的怒火,让他们继续为自己南征北战、开疆扩土。
中下层的鲜卑人痛恨崔浩,认为崔浩是想把他们变成跟汉人百姓一样的被统治者,从此再也不能荣华富贵。
底层汉人也对崔浩无感,毕竟崔浩提议的改革跟他们没有半毛钱关系,改不改,他们都还是最底层。
就这样,一位试图在中原建立婆罗门种姓制度的世家儒士,被鲜卑武士们的怒火吞噬。
崔浩的死,让北方无数汉人世家士族落泪,鲜卑武士们则弹冠相庆,底层汉人则无所谓。
建立一个等级分明、各司其职、各个阶层相互友爱的社会,是历代儒家圣人的梦想,崔浩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而另一件大事便是“灭佛”,拓跋焘早就想南征刘宋了,只是连年征战耗尽了资源,于是便盯上了佛门。
佛门自后汉中期传入中原,汉末得到发展,两晋快速蔓延整个中原,到了这些年,已经成为了蛀虫。
跟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样,佛教一开始其实也跟儒家和道家一样,只是一门学说,佛陀也不过是类似老子孔子这样的思想家而已,并不是什么神明,但是佛陀的后世弟子们,不停地把佛陀神话,最终演变成了宗教。
佛教的发展跟后世儒学类似了,一开始只是一门学说,但是后世弟子一代又一代地把学说创始人神话,导致这门学说慢慢地就变成了宗教,儒家也逐渐演变得越来越像宗教。
老子孔子佛陀,他们的本意是好的,只是创造一门学说给大家思考,但是后世弟子将创始人神话,把学说变成了学阀,垄断知识,最后成为禁锢思想的宗教或者类似宗教。
原本启迪思想的学说,最后却反过来变成了禁锢思想的枷锁。
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
所以才需要砸烂孔家庙,救出孔夫子!
启迪思想的孔夫子值得我们尊重,但是神话孔夫子的那些儒棍们,就应该被唾弃!
庄子说的“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便是这个道理。
因为有了圣人,所有就会有不轨之人打着圣人的旗号压迫别人,用圣人当自己的保护皮,胆敢反对我就是反对圣人,反对圣人就是大逆不道!
这就是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有了道德崇高的圣人,必然就会有宵小之人用圣人来给自己披一层仰慕圣人的皮,方便自己行不轨之事。
佛门刚刚进入中原时,总体还是不错的,起码比晋朝时的那些玄学靠谱。
但经过这上百年的发展,渐渐地就成为了蛀虫,他们肥头大耳,左拥右抱,嘴里说着阿弥陀佛,心里想的却是荣华富贵,这就跟许多儒士一样,嘴上喊着圣人之道,心里想的却是享受奢侈。
大量僧人被强迫还俗,并且跟普通百姓一样服从徭役兵役,还要缴纳赋税。
胆敢不还俗的,通通格杀勿论。
有些僧人选择屈服,他们成为了魏国的赋税民,但有些僧人却带着金银财宝跑路去了南方的刘宋,前往南朝发展佛教。
也有极少数僧人选择去辽东燕国,主要是因为辽东燕国现在正在闹瘟疫,所以中原人都不敢去,也就幽州一带的僧人因为距离南朝太远,所以选择去辽东燕国,不然没人敢去。
拓跋焘这些年的最后一件大事便是实行【均田制】,把荒地均分给无地的流民耕种,地比较少的,也可以领取荒地耕种。
跟均田制搭配的,便是【府兵制】,也就是你家分了田,以后就得自费给朝廷当兵,自己去坊市购买武器装备。
朝廷给你分了田,作为对朝廷的感恩,你要自己出钱给朝廷当兵,这很合情合理。
均田制是府兵制能够实行的基础,如果没有均田制,或者均田制被土地兼并破坏,则府兵制也会在事实上消失。
这很正常,我给伱朝廷自费当兵,就是因为朝廷给了我田,让我有了生产资料,从今以后可以靠着种田养活自己,所以我当然要自费当兵报答朝廷。
可如果朝廷苛捐杂税害得我破产卖田了,搞得我家连饭都吃不起了,又怎么可能还像以前一样继续自费当兵呢?
所以,府兵制实施到一定阶段后,就必然会瓦解,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做完以上这些事情后,拓跋焘获得了大量的兵员和物资,终于有了开战的把握,于是发兵南下攻打刘宋,想要给刘宋皇帝刘义隆一点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