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史事讲将1三国明 > 第四十二章 举旗反明——黄萧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四十二章 举旗反明——黄萧养

黄萧养,原名黄懋松,广州府南海县冲鹤堡潘村人,广东农民起义领袖。从广州大牢越狱,举旗反明,义军达十万余人,进攻广州城,杀死镇守的安乡伯张安,据五羊驿为行殿,自称顺民天王,年号东阳,授官一百多人。朝廷派右佥都御史杨信民、都督同知董兴率军镇压,围城八个月,在白鹅潭战斗中箭身亡。

黄萧养,童年时代遇上连年的灾荒,父亲无力缴纳租税,将黄萧养抵押给大地主当小工。少年时代,游方僧人萧大悟到村上行医,将其赎出收为徒弟,黄懋松为谢师恩自此改名为“萧养”。青年时代黄萧养常年巡回在家乡及沿江一带的沙田地区,为农民治疗疾病,期间与“占沙抢割”的土豪发生冲突,杀死土豪的手下,因此入狱,后获大赦。出狱后,在离乡到沿湖地区给盐商当帮工,盐商为牟利,武装私运,黄萧养在押船途中遭官兵追缉,被押送到广州司监囚禁,在囚中因同监的江西客商怂恿,遂越狱造反。

黄萧养义军兵船300余艘,进攻广州,本地官军征调在外,无兵御敌,明廷慌了手脚,把曾经在广州当过布政司参议、颇有点声望的杨信民调回当巡抚,把镇守雷廉地方对付瑶壮民族的安乡伯张安所部调回征剿,还要调备倭都指挥杜信的部队,但因海防也吃紧调不来。

黄萧养义军就开始攻城,总兵官安乡伯张安率同都指挥佥事王清,领兵5000人、船200艘来救,遇到义军船300余艘接战,这位总兵官正在“醉卧舟中”,官军却已大败,到了沙角尾,官军溃散,张安溺水死,王清被生俘、“面缚至城外,使呼城中开门”。当时守城的千户钱惠“立城上,戟手骂清又被移他所,呼如前”,钱惠“援弓、射之”,王清结果被杀,原先义军兵器不足,“至是得火枪等器,其势遂大。”张安覆灭,广州城更吃紧了。

义军造吕公车、云梯攻城,40余日不解,又分兵“转掠乡村”,广东官吏奏报,北京兵部只好敕调广西、江西官军来援。事实上广西当局也自顾不暇,只好把以前调援广西的广东军徐瑄部队调回应付,可是这位“懦弱患风难事事”的徐瑄磨磨蹭蹭,行动缓慢,有意避战。只有江西方面调了董兴来,正式任命“都督同知董兴充左副总兵官,调遣江西两广官军往广东剿贼。”

在义军围困下的广州先是缺饷,再是缺粮,跟着柴也缺了。杨信民在危困之中到任,运用他往日的声望,施行一套软的手法,怀柔招抚。首先“开城门,发仓廪,刻木契给民出入,避贼者悉收保,民若更生”另外对黄萧养实行劝降“多方招抚,降者日至”派人到黄萧养义军营约期对话,信民轻车出城,“隔濠与语,贼党望见欢曰:果杨公也,争罗拜,有泣下者,贼以大鱼献,信民受之不疑。”

这一手颇能收效,黄萧养也抱过归顺朝廷的幻想,本来是官逼民反,只要有生路就不会冒死犯难,何况围城久攻不下,而同时肇庆方面友军吴长能策应攻肇庆失败,牺牲千多人,萧养渔民出身,所部以水军为主,要颠覆明朝争天下是力所不逮的,他被杨信民诱降而动摇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董兴兵来,情势大变,归降迷梦打破了,七天后杨信民“暴卒”,义军生路已绝,只有决心死战。董兴是个不久前以镇压福建邓茂七义军起家的刽子手,在广州城外血战中黄萧养不幸“中流矢死”,战争经过见董兴等二次奏报,记述颇详:“萧养中流矢死,函首诣京师,枭于市,其余伪总兵五府都元帅庆国公曾贡等百余人“俱伏诛。这是围攻广州义军的失败,但余众在乡间还继续抵抗。

萧养族党屯聚三山及大良堡等处拒守,官军进攻三山,义军600余艘接战,官军分兵五哨,旁两哨为左右翼,进抄其后,中三哨直冲贼船,生擒八人,杀溺死者甚众,焚船百余艘,吕公车七辆。至五斗口及北水堡,抵潘村冲鹤金斗,前后遇敌拒战,生擒20余人,斩首300余级,焚船300余艘。由于鹤金斗是黄萧养的故乡,所以被认为“贼巢”所在,董兴实行“三光政策”,残酷镇压,焚烧房屋,挖掘坟墓,使鹤金斗遭到一场浩劫。

跟着部署进攻大良堡:“大良贼徒始与黄萧养倡逆,其地倚山濒海,未易攻下。”官兵分兵三哨:一自南海水口攻其前,一自东海水口遏其后、一自西海小水滘截其去路。廿三日,官军乘顺风直下大良。义军万余,船800余艘,横亘海岸,立栅拒守,两山俱置烟墩隙望,树旗帜,鸣鼓角,用大炮、飞枪、神铳等器拒敌,矢石乱下如雨,战斗场面是很壮烈的。这是最后一场生死搏斗。

官军水陆并进,火器弓弩齐发,先令奇兵登岸拔寨,次破水栅,力战数十合,敌不能支,官军乘胜追击,生擒八人,斩溺无算,战事至此就结束了。被俘的有“伪太王”黄大纲,萧养父;“伪太子”贰仔,萧养侄;其余3人皆“伪”公、侯、伯,太傅、都督、尚书、都御史等官,他们全被“械送京师”,结果当然一概被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