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史事讲将1三国明 > 第四章 棉花阁老——刘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刘吉,字佑之,号约庵,北直隶博野人,任内阁首辅。曾参与编撰《寰宇通志》、《大明一统志》、《英宗实录》等典籍,并曾为英宗及其太子朱见深讲读经史。朱见深继位后,渐受重用,成为内阁成员,与万安共同排挤刘珝。孝宗即位后,出任内阁首辅,任内继续排除异己,但与刘健等阁臣对孝宗多有谏言,他恋栈不退,最后告老还乡,一年后去世。

刘吉,考中进士后,又被选为庶吉士,进入翰林院学习,三年学习期满因成绩优异,留翰林院任编修,在任编修的同时,还充任经筵官,给皇帝讲读经史。参加编撰的《寰宇通志》一书写成后,晋升为翰林院修撰,侍候于皇太子朱见深身边,为其讲读经史,后因遇家丧回归故里。

宪宗即位后,命翰林院的史官参加纂修《英宗实录》,刘吉被召回京城,刘吉到京后,因尚在丁忧守制期间而上书请求辞官,宪宗不予批准,升他为侍读。《英宗实录》一书写成后,刘吉又被提升为侍读学士,在皇宫殿阁内值班与其他翰林官轮留给皇帝讲读经史,其后多次升迁,官居礼部左侍郎。

刘吉与吏部左侍郎刘珝,一同受命兼任翰林院的长官翰林学士,到内阁办事,参预机务。宪宗以皇太子朱佑樘出阁读书,命阁臣万安、刘珝、刘吉等三人提督翰林院官员讲读,为表示奖励,宪宗俱给三人加官,刘吉进为太子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

刘吉的父亲去世,按规定刘吉须回家守丧三年,但宪宗却下诏继续起用他,刘吉一方面假惺惺地再三上书推辞,另一方面又暗地里走贵戚万喜的门路,皇帝最终没有同意刘吉的推辞。这一年,刘吉参加纂修的《文华大训》一书写成,宪宗进刘吉为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

宪宗后期日益荒政,而阁臣又无所规正,各部尚书亦多属平庸,有“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的说法。三阁老指‘万安、刘珝、刘吉’,六尚书指‘尹旻、殷谦、周洪谟、张鹏、张蓥、刘昭’。然而,“纸糊三阁老”中,刘珝又稍稍优于万安和刘吉,还曾痛骂万安“负国无耻”,万安和刘吉设计陷害刘珝,但表面还装出搭救他的样子。这年九月,刘珝被迫退休,其后,彭华、尹直相继入阁办事,而万安、刘吉的朋党势力越发巩固了。

孝宗即位,内阁有阁臣三人,万安为首辅,其他两人,尹直得妖人李孜省的援引入阁,刘吉则结好贵戚万喜,他们只要官位稳固,按年资进级,什么丑事都干得出来。孝宗即位后,庶吉士邹智、御史姜洪上书弹劾内阁辅臣,说万安、尹直与刘吉都是小人,应当从内阁中开除出去。为此,刘吉对邹智、姜洪恨之如骨。孝宗免除了内阁首辅万安和阁臣尹直两人的职务,留下刘吉继任首辅,增补了新阁臣徐溥和刘健两人入值内阁,参预机务。

刘吉任内阁首辅后,为了结好科道官,以免他们继续揭发自己,曾建议超迁科道官,但科道官不吃他这一套,对他的揭发没有停止。左庶子张升,御史曹璘、欧阳旦,南京给事中方向,御史陈嵩等相继弹劾刘吉。刘吉非常恼怒,找到一个借口将张升驱逐出朝廷,接着,又数兴大狱,将邹智、方向囚禁起来贬到边远地区,姜洪也被贬官。刘吉又和宦官蒋琮合谋,将南御史姜绾等逐出朝廷,由于刘吉利用手中的权力排挤异己,使当时的台署都空闲了起来,从此,朝内外大臣都不敢正视刘吉,弹劾他的人也减少了许多。

孝宗即位后,旧阁臣只有刘吉留用,他看到孝宗是个励精图治、黜佞任贤的皇帝,新任的阁臣徐溥、刘健都是品行高洁的人,所以做事比较小心。因为刘吉在内阁中为首,所以每当徐溥、刘健有建议提出后,刘吉总是署上自己的名字,而这些建议又往往是正确的,刘吉以此窃取美名来掩盖自己的短处。

天下发生灾异,孝宗让阁臣带领儒臣撰写祈雨的祷文,刘吉等人说:“以前,妖人李孜省、邓常恩以向先帝献淫邪方术而受到宠幸和重用,近来,一些奸邪的小人沿袭李孜省、邓常恩的做法,观察到天气有变将要下雨,便上书皇上请求祈雨,从而显出神灵应验的样子能得到皇上的宠幸和重用。宠幸奸邪小人的大门一旦敞开,争着上书请求祈雨以取得皇上恩宠的人越多,却给国家招来祸害,基于这方面的原因,臣等不敢领命撰写祈雨的祷文。”孝宗领悟到这里面的意思,便下令停止了这件事。

刘吉等上书请求孝宗修德政以防止微小的过失,还请求孝宗自始至终都要做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刘吉等又以灾异上书陈述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七件大事。当时,代王给朝廷进献海青,刘吉等人说皇上登位时就已经宣布,不接受天下送来的贡品,请皇上不要接受。其他阁臣一同进谏说:“皇上恭俭仁明,勤求治理,与先帝不同,凡宴乐游观,一切嗜好之事,应该全部减省。如果左右近臣请求皇上像先帝那样荒政,皇上就应该以太祖、太宗为榜样将他们训斥、赶走。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是宴乐游玩应有时间限制,皇上按照祖宗的做法就可以了。”

吐鲁番的使者向明廷进贡狮子,使者们要返回时,孝宗命令内阁起草敕文,派遣中官去欢送他们,刘吉等人说对吐鲁番使者的礼节不能过分优厚,以免他们轻视皇上和中原,孝宗接受他们的规劝,停止了这件事。接着,刘吉等人又进谏,指出吐鲁番作恶多端,只是由于讨伐吐鲁番的条件尚不成熟,暂不兴兵,但仍应当封闭关口,此次吐鲁番入贡明廷,乃是缓兵之计,但边关将领已经按惯例将使臣送往京师,故对使臣只是减等招待而没有拒之国门外,这样做实属迫不得已。刘吉等同时建议饿死吐鲁番进贡的狮子,说:“狮子诸兽,每天吃两只羊,一年就是七百二十只,并且每天还要用五十个士兵看守,这都是浪费,应该断绝这些野兽的食源,让它们慢慢饿死。”这个饿死狮子的建议,孝宗没有采纳。

星象发生变化,刘吉等人又进言说:“近来灾星出现在天空,占卜的人说这是发生战争、饥荒和水旱灾害的征兆。今年京城、直隶、河南、山西、陕西发生旱灾和蝗灾,四川、湖广收成也不好。如果明年还是这样,恐怕盗贼大作,战乱就不可能避免了。希望皇上能节俭用度,罢免宴乐游观,摒斥谗言,排斥异教邪说,用心研究经史以寻求治国的道理。关于沙河修桥,江西造瓷器,南海子修补垣墙,都不是眼下必须急办的,应该都停下来。”孝宗非常赞赏并采纳了这个建议。当时,孝宗受迷惑而亲近方术之官,非常迷信祈求就能有所应的事情,于是令人发下经牌让阁臣们写文赞颂,还让阁臣们拟定神将的封号,刘吉等人极力劝说皇上对于虚言妄说应当加以排斥。

刘吉从孝宗即位起就升为少傅,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等到《宪宗实录》一书写成,刘吉又晋升为少师、华盖殿大学士。刘吉执掌内阁大政为时既久,权势异常显赫,孝宗即位之初,对刘吉还比较信任并接受其建议,后来开始疏远刘吉,然而,刘吉始终没有辞官的意思。

孝宗欲封张皇后的兄弟为伯,命令内阁首辅刘吉撰拟诰命,刘吉上言说应该先诏封周太后、王太后两家的子弟,孝宗认为刘吉违命,大不高兴,派遣中官到刘吉家,委婉地令他致仕,刘吉这才不得不告老还乡。孝宗接到辞呈后,立即予以批准,诏赐敕文,并准许刘吉享有一定的待遇,如回乡的路上可以坐公家的车马,住公家的驿站等。刘吉去世,终年六十七岁,据说刘吉家居被盗,他是受惊吓而死的,刘吉死后,孝宗曾派遣内臣去谕祭,赠加官“太师”,赐谥号“文穆”。

在宪宗在位期间,刘吉曾参与决定原属云南木邦宣慰司的孟密地区的归属。他和刘珝反对将孟密割让给曩罕弄,认为若开此恶例,将使木邦等土官纷纷解体。他们指出,即使因为拒绝割地而导致战争,明军也只需谨守边境,令周边的宣慰司合兵讨伐即可,不会酿成麓川之战那样的战祸。不久,刘吉因丁外艰离职,事情按内阁首辅万安的想法办了下去,明廷不公正的处理带给木邦很大损失,也反过来证明了刘珝、刘吉的意见的正确。

刘吉与万安、刘珝在成化年间,因尸位素餐,被戏称为“纸糊三阁老”,他本人又因耐受弹劾、稳居内阁,前后长达十八年,被戏称作“刘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