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里不叫做“集市”,叫做“圩场”,赶集叫做赶圩。
称呼集市,是因为青蒿等人习惯了。
他们所在的下江口是个镇子,便是镇子上也不是每日都有圩场,而是逢三逢六逢九是圩日。
下江口周边还有不少村子呢,村子里一般都是五日一圩。
这也就相当于只要有条件,每日都能赶圩。
今日刚好是周三所在的秋浦村的圩日。
青蒿笑道:“这还真是巧了。”
周三凑近一些,压低声音:“来赶圩的人差不多都是那些,有的摊子上卖的贵一些,有的摊子上东西不新鲜……”
“这我听木香姐说过,”青蒿促狭地笑了笑,“往日多得周三哥提醒,才不至于上当。”
周三不好意思地搔了搔后脑勺,“这都是我该做的……”
一进村子,周三便熟络地跟村民打招呼,一路引着青蒿和白芷来到圩场,又热心地帮她们挑选海货,讲价还价……
白芷轻轻扯了扯青蒿的袖子,青蒿就明白了,去周三家里的人已经完事了,买的东西差不多也齐全了,便和周三说该回去了,“木香姐病了,我们做饭的人手就有点不够,得早点回去。”
周三殷勤地帮忙把买到的东西送到家门口,才依依不舍告别。
青蒿笑道:“你放心,我会跟木香姐说的。”
周三递过一个小纸包,“没什么好东西,就是我们这边的一种野果,吃了药可以甜甜嘴。”
青蒿含笑接了,目送周三离开,才转身回去,一转身脸上的笑容就荡然无存了。
这人这般殷勤周到,还不油嘴滑舌,也难怪木香会被骗。
忍冬已经过去跟褚音回报:“周三的身份确实有问题。
“他原本的确是秋浦村的人,不过九岁时就因穷困潦倒离开家乡了。
“再回来就是四年前,虽然还是说穷困,但也没见他没日没夜为生计奔波。
“要说他不是真正的周三,他对村子里的人又十分熟悉,对小时候的细节也能说得上来。
“若说他是真的周三……时隔多年,大家对他的相貌已经十分模糊,根本对不上号。
“只是伤害不到自己的利益,也没人认真追究也就是了。
“不过周三家里虽然有针线,但那些线的颜色跟他的衣裳对不上。
“床底下还塞着个经常烧纸的盆。”
穷苦人家哪里买得起纸。
褚音微微蹙眉,“那刘阿婆家你也去看过了?”
“看过了,”忍冬点头,“也仔细调查过她,身份无可疑。不过奴婢总觉得刘阿婆好像哪里不太一样了。”她是见过那刘阿婆的。
褚音略一沉吟,之前来医馆就诊的刘阿婆的确就是个普普通通的乡下妇人,“她的病还得治,若有什么不同,下次来诊脉定能诊得出。”
习武之人和不会武功的人的脉象是略有不同的,有经验的大夫一搭脉就能分辨出来。
若是刘阿婆不再来诊病,那就是有问题了。因为她给刘阿婆治病,基本上都是不收诊金的,药费也是能免则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