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一毕业就被系统逼着营业 > 第七百三十四章 要问个明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七百三十四章 要问个明白

第二点,看到校车必须停下。看到黄色校车停下时,不管有没有 Stop标志,都要停下来等待。

一般校车在停车时,都会从车身的侧面伸出一个 Stop的标志。当这个标准出现时,前后左右的车都必须停下,直到标志收起。

第三点,不要乱按喇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米国开车大多数城市不允许按喇叭,按喇叭催促其他车辆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第四点,开车不要打手机。米国公路上警察很多,不知哪儿就会冒出来一个,会被罚150米元和200米元不等。

第五点尤其重要,听到警车鸣笛必须靠右停车。

开车的路上,只要听到有救护车或警察鸣笛,不管是对面,还是你这侧,必须马上向右靠,迅速停车,等待鸣笛的车辆过去再行驶。

如果违反了交通法规不幸被警察逮到,千万别下车,你能做的就是把车停到路边,坐在车里等警察过来。

一旦在没有警察要求的情况下擅自下车,等待的可就不是罚款了,有可能就是警察的木仓子儿了。”

大统领一号,飞驰在纽约前往华盛顿的路上。

此时在纽约,纳苏郡大别墅的操作室里面,许三元和其他三人正在紧张的盯着盘面。

孟子美对许三元说道:

“师父,道琼斯期货指数高开六个点。”

许三元点点头说道:

“嗯,我知道。”

许三元也在看盘,她看了看指数,开盘为点。

于是,许三元说道:

“今天老板不在,按老规矩,大家听我的指挥。”

许三元说道,其神态跟黄铭在的时候完全不同。

杨惠姗说道,孟子美和柳嘉欣也点点头:

“我们都听你的,师姐。”

许三元仔细交代道:

“虽然今天师父不在家,但是我们也要按照师父的计划来实行。

昨天我们完成了一半的仓位出货,今天我们直接多翻空,争取在今明两天时间完成操作计划。

今天开盘的指数在一万三千七百五十点以上,那我们就按开盘点位作为基点,下面留五十点的空间,争取在七百点以上完成操作计划。交易开始就操作,明白了没有?”

要是黄铭在这里,就可以看得到,现在许三元发号施令的神态,简直跟黄铭是一个模子里面倒出来的。

车子上了高速公路以后,就换了巢县在开车。

黄铭问道:

“许总,刚才那个路口好像是去普林斯顿市的?”

许丽华回答道:

“对呀,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市。”

黄铭问道:

“普林斯顿大学好像很有名气的。”

许丽华回答道:

“普林斯顿大学是常青藤名校,排名非常的高,出过不少的名人。”

黄铭感叹道:

“就大学来说,世界知名的国内名校确实还是有点少。”

黄铭自己就是一个本科生。

要论学历,公司现在大部分的新进员工,学历都在硕士以上。

不过黄铭也不是很在意这一点,因为学历这东西,并不能准确的衡量一个人的发展潜力和真正的学识水平。

唐应菊在边上说道:

“老板,你可以休息一会儿,睡一觉后醒来就到华盛顿了。”

黄铭摇摇头说道:

“开车和坐车都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情,咱们聊聊天,时间过得比较快一点。”

黄铭其实具有一种宅男的性格,不是很喜欢在外面跑来跑去。他不喜欢坐车,没有必要,他一般不太喜欢出来旅行。

许丽华忽然说道:

“老板,有一句话我不知道该问不该问。”

黄铭笑着说道:

“搞那么严肃干嘛,什么问题都可以问。”

许丽华问道:

“老板,你现在在米国大兴土木,又成立慈善基金会,是打算长期在米国发展吗?”

这个问题,许丽华和柳晓梅他们都私底下讨论过好几次。

原来他们以为黄铭来米国,就是来捞钱的,而且是捞一把就会走。

可是现在看起来,黄铭的动作越来越大,他们越来越看不懂。原来都好说,进入股市,买卖期货,置办房产,这些他们都能理解。

可是后来,黄铭竟然买了大片的土地来建设别墅群,他们就感到疑惑,看起来老板有长期在米国的想法。

他们跟着黄铭来米国创业,本来不应该有其他多余的想法。但是如果说黄铭有长期的打算,那么他们肯定也要调整自己的思路。

一两年时间,或者说三四年时间都无所谓。但如果真的要十年八年,那至少也要考虑到自己的家庭生活,毕竟很多人都还没有成家立业,有成家立业的人,也要考得到怎么样照顾父母或者家人。

因此他们讨论来讨论去,决定还是要找黄铭问个明白,也好规划自己的人生。

黄铭听到许丽华问自己的问题,愣了一下。开始还没想明白许丽华问自己的意思,稍一思索,就反应过来了。

对于这个问题,黄铭原来并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

开始来米国的时候,就只是看看有没有投资机会,有机会的话,捞一把就走。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发展到现在这个规模,确实也出乎了黄铭的预料。

真正在米国和国内两条腿走路进行双向发展的想法,时间并不长。

至于自己到底在米国要待多长的时间,黄铭还真的没有认真的思考过这个问题。

自己现在的做法,不但别人不理解,黄铭自己也不是想得很清楚。

不过照目前这种形势发展,肯定不会是一种短期行为。即使某一天自己回到国内生活,米国投资的这条线,也肯定不会丢。

但是,对于下面的人来说,自己肯定需要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一般的来说,个人发展计划,会随着公司的变化而进行改变。自己无法肯定,就会影响到员工的工作和生活。

黄铭考虑了一会后认真的说道:

“许总,你说的这个问题,我不骗你,我确实是考虑或者说是想过几次的,也做过几次规划。

但每次规划以后,又都由于各种原因产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