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是的。

来到东京,高调的跑了几天后,索尼终于绷不住了。

中午,小川惠子打电话到酒店,约他见面。

那时他带林四丫,跟着董梅生正在日立公司参观。

等下午回来才收到消息。

过后回了电话,对方又约在晚上见面。

“喏,前面就是了。”

董梅生将吃完章鱼烧剩下的纸盒,丢进路边垃圾桶里。

随后,往前方一指。

不远处,在街道外围,有一栋四层高小楼。

大门匾额上,刻着“野田岩”三个汉字。

不像董梅生介绍的,什么一百多年老店气势,反而有点后世私房菜馆的味道。

据说,这家店,已先后历经五代主人了。

店里招牌是鳗鱼饭,采用全是天然鳗鱼。

故此,味道比别家都要好,当然,价格也比别家贵很多。

这里就是小川惠子约见的地方。

觉得离酒店不是很很远,秦向河就建议三人散步过来。

哪知,走了二十几分钟才到。

前几天到日本后,他便让董梅生放出风声。

然后,以椿山谷名义,先后接触了东芝、爱华、松下、日京电气化学公司等公司。

就是今天,还在日立硬泡了半天的。

这几年,索尼布局研发锂电池,闹的动静太大。

如今,只剩下两家大型研究所,还在这条赛道上。

那独立于索尼之外的椿山谷,立时就成了众多公司的焦点。

不是秦向河夸张,自去年的下半年起,就有不断有公司频频找上门。

只不过,后来听索尼给开出的价格,一个个又没声了。

对于锂电池应用前景,并不是所有公司都像索尼那么看好。

也不是所有公司,都像索尼那么有钱。

更不是所有公司,都像索尼一样愿意在这项目上奢侈的烧钱!

秦向河最近跑的这几家大公司,都表现出,对锂电池项目的兴趣。

然经过交谈,发现大家对椿山谷研究,并不抱太大希望。

只因从新年之后,索尼在自家研究所上又加大了投注。

到这月为止,已经加投了不止两千万美元。

可见,对旗下研究所的信心。

即便有些意动的,给秦向河开出的价,也比小川惠子在新会的报价少很多。

秦向河当然也不是真心要把椿山谷的股份,卖给这些公司。

只不过故意放出风,给索尼施施压而已。

其一,索尼早规划好了锂电池的应用。

此外,也只有依靠这时将电子产品销往全世界的索尼,才能将锂电池更快更好的推广出去。

若小川惠子还不打电话来,他准备把列表中的三洋、夏普与NEc等,也都一个个跑完的。

走到野田岩门外。

董梅生忽又犹豫的停住脚,“向河。上个月,索尼那家研究所,在电解液稳定性及电极元件拉伸性能上,又有了些新突破。”

“没关系。重要的,是谁能笑到最后,我相信你和椿山谷!”

来了日本后,秦向河听董梅生提这些,不止一次了。

虽说他心里也七上八下,但这会子,要让董梅生对自己有信心才行。

前世,可是椿山谷将锂电池研究出来的。

就不信了还。

那只蝴蝶,能将研究成果扇去索尼那边!

秦向河拍拍董梅生肩膀,以示宽慰和鼓励。

抬脚要往饭店里走时。

只见一行人迎面走出来。

排头的是个精瘦老人,身后紧跟着几个年轻人。

其中之一,还是个中国人。

对。

即使隐约听那人和老人用一口流利的日语交流。

他也能断定,这梳中分头的年轻人,绝对是个中国人。

而且,还知道对方名字,是叫罗永亮。

这人多年后创立的东永公司,在前世,曾是金湖公司的多年对手。

在很多业务上,两家公司都有重叠。

所以,一度的竞争激烈。

也因为这,秘书收集过东永公司的详尽资料,就包括这公司的老总,罗永亮!

八十年代初,罗永亮大学毕业后,被公派到日本进修。

之后留在了日本生活,没再回去了。

是进入一家叫佳世金属的上市公司,短短几年,就升做了部门次长。

若一帆风顺下去,想必,会在佳世金属爬到更高位置。

后面,也就不会再回国创业了。

而不回国创业,也就不会成为金湖多年的对手。

更不会,孤注一掷将全部身家押到p2p产业。

最后,境况艰难下,甚至找到他这个昔日老对手,以旗下一家公司作抵押借了数百万。

没多久,罗永亮就消失了。

而抵押给金湖的那家公司,这期间,早折腾的快倒闭了……

此时此刻。

望着意气风发跟老人迎面走来的罗永亮。

秦向河考虑,是不是过去逮人要账时,脑海忽被一道雷电劈中了般,呆立原地。

突然想到。

此前在香港的山顶公园,看那个了望台上五十多岁头花白的老人,怪不得感觉有点眼熟呢。

现在看到罗永亮,他立刻记起是谁了。

朱利安·罗伯逊。

对,就是叫这个名字。

对这人,后世或许很多不认识。

可一提到在全世界都鼎鼎有名的老虎基金,知道的可就太多了。

而罗伯逊,就是老虎基金的掌舵者。

现在,这基金虽然已经成立,但名声还不大。

硬说的话,也只在美国金融业内较出名。

但在今年,老虎基金就会在日本一战成名!

前世时,媒体总报道,日本有着失去的二十五年。

到他穿越之前,很多专家甚至断定,日本至少会“丢失三十年”。

举个比较简单的例子。

据秦向河所能记得的数据。

一九九零年时,日本的收入,是平均年收入四百二十五万日元。

到了二零一六年,日本人平均年收入,为四百三十六万日元。

也就说。

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日本平均年收入的涨幅,仅仅只是十几万日元。

考虑到其他发达国家在这期间的涨幅,这十几日元,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称“基本持平”也不为过

当然,这只是笼统的数据例子。

而这“丢失”的起点,恰恰就是在这一九九零年。

引爆这个的,则是时下被日本全民热议,被推得越来越高的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