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日不落 > 第95章 议出宫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乾清宫书房内。

刘一璟,韩爌,何宗彦三名阁臣正闭目养神,暗自思索着皇帝的用意。

这是自朱由校登基以来,首次同时召见内阁阁臣。

不多时,听到书房外传来了脚步声,抬头一望,发现是朱由校带着王安踏进了书房之中。

\\\"臣等,见过皇上。\\\"

三名内阁阁臣,在首辅刘一璟的带领下,向朱由校行礼。

\\\"三位阁老,快快请起。\\\"

朱由校嘴里一边说,一边亲自将三人扶起。

\\\"给阁老赐座。\\\"

等到三人落座后,朱由校才返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不知皇爷召见,有何吩咐?\\\"

下首的三人对视了一眼,率先由内阁首辅刘一璟出声问道。

朱由校斟酌了一下用词,对着三人说道:\\\"朕今日有一事想与三位阁老相商。\\\"

听到此话,三位大臣纷纷在心里暗自点头,起码皇帝的态度很端正。

\\\"年前,福王叔向朕上了折子,请求将郑太妃接回洛阳福王府荣养。不知几位阁老意下如何?\\\"

话音刚落,三人之中的何宗彦便面露怒色。\\\"皇上,应立即下旨谴责福王。此等事情,自古以来便闻所未闻。难道他福王事事都要搞特殊吗?\\\"

何宗彦在入阁之前,代理了六年的礼部事务。他为官清廉,治事井井有条,遇事能以大局为重,多次直言进谏,在廷臣中声望日高。

福王朱常洵就藩前,郑贵妃与朱常洵提出要拨庄田四十万顷。何宗彦为此多次上疏驳斥,因此最是看不惯福王蔑视规矩。

其余两位阁老虽然没有说话,但纷纷点头。显然是很认同何宗彦的话。

\\\"阁老莫急,阁老莫急。朕也知道此事坏了规矩,所以当时就斥责了福王。可是福王向朕提出了几个条件,朕以为对国有利,这才想到将三位阁老请来,一同商议。\\\"

朱由校脸上陪着笑,摆明了立场。朕是不支持此事的,但是福王提出的条件,我觉得有利于国家,所以才来求助于你们。

听到此话后,何宗彦脸上浮现出一抹意外之色。

\\\"皇爷,不知福王提出了什么条件。\\\"

\\\"几位阁老应当知晓,朕曾下旨斥责代王府办事不力,代王惊惧之下,主动交出了土地一万余顷的事情吧。\\\"

听到此处,三人微微颔首,显然对于朱由校的这个手笔颇为认同。

\\\"朕那福王叔听说以后,不知是害怕还是怎么,主动给朕上书,言说当年神宗对其太过宠溺,如今已经意识到了错误。同样请求上缴一万顷良田。\\\"

听到此处后,三位阁臣的面皮抽了一下,显然没有料到福王居然有这么大的手笔。

要知道,当年福王就藩,万历皇帝为了补偿自己这个最宠爱的儿子,竟下旨赐田四万顷。后在群臣的阻挠下,方才变为两万顷。

即便是两万顷良田,洛阳也凑不到。那怎么办呢?洛阳凑不到,便取山东,湖广等地的良田补足。

而且福王的这两万顷土地,可是实实在在的良田。与代王府交出的那一万余顷土地还不太一样,代王缴纳的那土地,有一半良田就不错了。

\\\"陛下,即便如此,也不能开此先河。不然将祖宗家法,置于何处?\\\"

三位阁老虽然心动,但是仍然没有松口。他们读书人,最重要的就是规矩。也正是因为规矩二字,所以才闹出了国本之争。

\\\"朕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没有答应福王,可是过了没多久,福王叔又给朕上了折子。\\\"

朱由校装出一副无奈的样子,对着三人说道。

此时三位阁老的好奇心明显被朱由校调动起来了,内阁首辅刘一璟主动问道:\\\"皇爷,福王上了什么折子。\\\"

\\\"福王主动上书说,听闻朕的手中有几种高产农作物,愿以他福王府剩余良田为试验田,交付于朝廷播种。\\\"

此话一出,三位阁老脸上的表情,肉眼可见发生了变化。

\\\"皇爷,不知是何等高产农作物?于百姓有益?\\\"三人之中,一直默不作声的韩爌出动出声问道。

\\\"是徐光启从别处带来的名为土豆,番薯等物。亩产较之传统粟米,产量能提升数倍不止。\\\"

听到此处,几位阁老再也坐不住。

\\\"皇爷此言当真?\\\"

\\\"真有此物?\\\"

\\\"徐光启其人,老夫也曾耳闻,倒是对于西洋事物颇为熟悉,难道是西洋那边的种子?\\\"

朱由校看了面露激动的三位阁老,心中暗喜,知道计划可能快成功了。

\\\"阁老莫急,朕也尚未得知。只是初步预计。\\\"

听到此话,三人激动的心情稍微平复了一下。

\\\"皇爷,即便如此,也不能开了这个口子啊。\\\"

还是何宗彦对着朱由校说道,只是态度已经不像刚刚那般强烈。

\\\"朕也是这么说的,只是恰好这个时候,周王世子也给朕来了消息。\\\"

怎么这里还有周王的事呢?三位阁老,你看我,我看你。有些懵圈。

\\\"周王世子也听说了这件事,也主动的给朕,要求在开封府也推行此事。\\\"

\\\"朕想着,若是周王府,福王府全都推行此农政,再有潞王府参与其中,便可映射河南全境,到了那时,或许我大明再无饥荒。\\\"

朱由校直接抛出了自己的杀手锏,至于后面的潞王府则是他自己随便加上的。潞王府和皇室也算是近支,第一代潞王是万历皇帝的亲弟弟,现在是他的儿子在位,辈分上算朱由校的叔叔。

听到此处,三位阁老你看我,我看你。万万没想到,天子不知不觉之间竟然联合了三家王府。

没沉默太久,韩爌率先说道:\\\"若真能如此,臣以为可。陛下此举,可救活我大明无数百姓。\\\"

没有什么规矩是一成不变的,只有筹码够不够。

他们几人身为内阁阁老,深知各地王府们的德行。对于朝廷的诏令,常常都是高高挂起。若强令他们推行农政,反而可能会弄巧成拙。

又经过了短暂的沉默后,似乎经过了一番挣扎后的何宗彦也开口对着朱由校说道:\\\"臣,以为可。\\\"

何宗彦简单明了的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三位阁臣,两位已经同意。只剩下内阁首辅刘一璟。

或许是感受到朱由校的注视,内阁首辅刘一璟朝着朱由校露出了一丝微笑:\\\"为天下计,臣以为可。\\\"

至此,郑贵妃出宫一事板上钉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