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日不落 > 第1186章 陕北消息(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七月十四,大同城。

天色已是大亮,密密麻麻的营帐在大同城外拔地而起,放眼望去,无数面明黄色的日月军旗于空中飞舞,旌旗猎猎。

不时便有一队队明军岗哨自延绵不绝的营帐中疾驰而出,朝着茫茫草原的深处而去,像是职责在身。

除了城外厉兵秣马之外,归化城中的\\\"代王府\\\"也是一片肃杀,身着各色官服的文官以及披甲执刃的武将分列官厅两侧,大明皇帝朱由校目光睥睨的居于上首,身前跪着一名驿卒。

\\\"陕北有灾民反了?\\\"

\\\"还未。\\\"

听到自己最担心的事情还没有发生,上首的大明皇帝朱由校肉眼可见的松了一口气,但紧接着又忙追问:\\\"可是灾民闹事了?\\\"

\\\"回禀陛下,三边总督孙传庭急奏,延绥等地军户积弊多年,恭顺侯吴汝胤手段颇为激进,险些闹出哗变。\\\"

\\\"恰逢陕北遭灾,百姓苦不堪言,总督大人恐遭有心之人趁机发难,特快马报于朝廷知晓。\\\"

哗!

一语作罢,本是鸦雀无声的官厅内顿时响起了窃窃私语声,不少人都是面露惊恐之色,胸口不住的起伏,下意识的看向上首的大明天子。

自当今大明天子继位以来,日渐崩坏的辽镇局势便是得到了妥善的解决,就连与大明彼此对峙了两百余年的蒙古人也是日渐衰败,大明一副中兴之象。

但与\\\"中兴之象\\\"形成强烈对比的,却是大明内部接连不断的\\\"内乱\\\"与灾祸。

天子刚刚即位,远在西南边陲的四川土司奢崇明便是揭竿起义,自号\\\"梁王\\\",攻城掠地,风头一时无两。

天启二年,山东白莲教首徐鸿儒也是聚众拥兵造反,试图推翻大明的江山,其背后甚至还有大明勋贵与宗室藩王的影子。

此后数年的时间里,云南土司与贵州土司也是闹出了不小的乱子,虽然皆是得到了妥善的解决,但也暴露出了些许隐患。

如若说云贵川等地的土司本就不服王法,那么爆发在陕北地区的一系列灾祸便是给大明朝臣彻底敲响了警钟。

攘外必先安内。

若是陕北的一系列问题始终得不到妥善的解决,苟延残喘的女真人和蒙古人说不定便会有卷土重来的机会。

\\\"下去吧。\\\"

在官厅众人的注视中,有些失魂落魄的朱由校挥了挥手,示意身前的驿卒退下。

西安府距离此地两千里有余,算算时间,即便是这些驿卒星夜兼程的赶路,也要用去将近十天的工夫。

如此说来,岂不是在孙传庭上奏朝廷,请求朝廷调粮赈灾没几天后,便发生了\\\"军队哗变\\\"的祸事。

想到这里,朱由校的心情愈发沉重。

眼下已是七月了,历史上浩浩荡荡的\\\"农民起义\\\"就是在这个时候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并且在接下来的数年里愈演愈烈,达到巅峰,最终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万没想到,任凭自己百般\\\"补救\\\",终是未能完全改变历史的轨迹,这陕北的\\\"人祸\\\"仍是不可避免的展露了苗头。

依着\\\"后世\\\"的经验来看,浩浩荡荡的农民起义当于今年八月展露\\\"苗头\\\",最终在明年三月的时候,由一名叫做\\\"王二\\\"的白水县农民掀起了\\\"农民起义\\\"的开端,点点星火终成燎原之势。

眼下听得恭顺侯整顿军户手段颇为激进,险些导致军队哗变的消息,朱由校的心中也是不免生出了一丝悔意。

本想趁着延绥\\\"空虚\\\"的当口,彻底解决持续了多年的旧疾,却不曾想眼下恐有\\\"弄巧成拙\\\"之嫌。

整顿军户,无外乎核查兵册,裁减兵员等手段,自然而然便会产生些许矛盾。

若是放在寻常年景以及其他地方自然无碍,但偏偏眼下陕北遭灾,朝廷还着手整顿军户,裁减兵员,自是会激起\\\"民怨\\\"。

一念至此,朱由校的心情便是愈发沉重,恨不得即刻领兵回京乃至于亲临陕北,妥善解决此事。

本来还打算趁着蒙古大汗败逃察罕浩特的当口,派遣重兵出兵,驻守草原上的归化城,如今看来怕是事与愿违了。

大明天子的朱由校脸上露出了与往日阵地自若完全不同的失魂模样,官厅中的文武官员也是屏气凝神,不敢发出半点声音。

恭顺侯吴汝胤那可是被天子寄予了厚望的勋贵,延绥巡抚陈奇喻也是\\\"廷议\\\"推举出来的人选。

谁敢轻易点评二人的得失。

\\\"来人,传朕的命令,大军明日启程回京。\\\"

沉吟了半晌,朱由校轻轻一叹,朗声下令。

蒙古大汗林丹巴图尔败逃察罕浩特,这漠南草原上的秩序已是被隐隐打破,自己却不能\\\"趁虚而入\\\",实在是有些可惜,但相比较苟延残喘的蒙古人和女真人,无疑是维护帝国内部更加重要。

至于那败逃至察罕浩特的林丹巴图尔以及不知所踪的皇太极,只能日后找机会再收拾他们了。

\\\"是,陛下。\\\"

顿时,官厅中响起了整齐划一的附和声,提心吊胆多时的兵部尚书孙承宗和老将戚金也是下意识的对视了一眼,不约而同的松了一口气。

自天启五年开始,陕北大地便是连年遭灾,百姓们苦不堪言,甚至一度出现\\\"瘟疫\\\"这等骇人听闻的灾祸。

如若不是朝廷赈灾及时,兼之有天子远筹帷幄,这陕北怕是早就乱起来了。

早在天子御驾亲征之前,便是着手处理过陕北的奏本,征调周边几省的粮食驰援陕北,但却不曾想\\\"军镇\\\"又有祸端。

能被孙传庭亲自过问,并且快马报于朝廷知晓,只怕形势会比众人想象中更加严峻。

他们还真怕天子\\\"熟视无睹\\\",一门心思只想着剿灭草原上的蒙古人和女真人。

好在当今天子比他们想象的更加沉稳,深知\\\"孰轻孰重\\\"。

无视了周边心思各异的众位臣子,大明天子朱由校不由自主的看向陕北的方向,眼神中充斥着毫不掩饰的担忧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