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日不落 > 第1584章 国中之国(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深夜,一轮圆月挂于穹顶之中,其朦胧的月光将偌大的京畿之地尽数笼罩。

位于长安大街西侧的十王府中,一向尊崇礼佛,习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瑞王朱常浩却迟迟没有入眠,而是披着一件常服,满脸激动的待在书房中。

借着桌案上有些昏暗的烛火隐约可以看清,此时摆在朱常浩身前的,并非早已被其铭记于心的佛经,而是一面绘制于万历年间,崭新的\"坤舆万国全图\"。

在朱常浩身旁,还有名与其年纪相仿的内侍,正就着昏暗的烛火,努力的睁大眼睛,小心的在舆图上摩挲着,好似在寻找着什么。

\"殿下,找到了!\"

不多时,内侍的惊呼声打破了书房中的沉默,也令本就激动的瑞王朱常浩愈发亢奋,赶忙朝着内侍所指的位置看去。

\"殿下请看,这里便是日本国了。\"

自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内侍顾不上多想,赶忙让出了半个身子,以便令瑞王朱常浩能够清楚的瞧见日本国于舆图上所处的位置。

\"这么小?\"

待到瞧清楚传闻中的日本国于舆图上所处的位置之后,瑞王朱常浩便是皱起了眉头,下意识的嘟囔道。

他虽然听说过这日本国与福建布政司隔海相望,约莫有千八百里,国土范围远不如大明广袤,但也没有想到如此\"渺小\"。

毕竟依着他今日的恶补,倒是也清楚这偏居一隅的日本国内倒也有几座出名的城池。

例如于八百里加急中,被登莱巡抚重点提及的长崎及德川家族统治核心所在的江户城,亦或者历任天皇所在的京都。

尤其是长崎,因为毗邻海域的缘故,更是早在隋唐时期便作为对外的门户,与中原王朝多有来往,早早被载入典籍当中。

可依着这舆图的情况来看,这日本简直是沧海一粟,不值一提。

一时间,瑞王朱常浩迫切想要出京就藩的热情也是为之冷却了不少,急促的呼吸也是渐渐趋于平稳。

出京就藩,享有自己的封国虽好,但也不能太过于寒酸不是?

没来由的,朱常浩便是回想起昔日于京中闲逛时,无意间听到说书先生所描述的关于日本的杂闻趣事。

依着那说书先生所说,日本国乃是不毛之地,当地倭人身材矮小,茹毛饮血,简直犹如未曾开化的野人。

如若那说书先生所言为真,这哪里是出京就藩,分明是被自己的\"皇侄\"发配了。

感受到身旁朱常浩情绪的变换之后,自幼与其一同长大的内侍便是赶忙说道:\"殿下稍安勿躁。\"

\"这舆图终究是前人所绘,并不能将日本国土尽数呈现,且我大明在这舆图上所占篇幅也不过尔尔。\"

自从今日晌午过后,天子或有意令十王府中的三位\"皇叔\"前往日本就藩的消息于紫禁城中传出之后,自己便是陪同身旁大喜过望的朱常浩好一番\"恶补\"关于日本国的知识。

并且他自幼陪同朱常浩长大, 熟知其脾气秉性,知晓朱常浩之所以尊崇佛法不过是为了在岁月将其棱角渐渐磨平的过程中找些慰藉罢了,并非真的心性平淡如水,不然也不会被朝中大臣们私下里冠以\"贪财\"的名声了。

\"还真是,说的有些道理...\"听闻心腹大伴如此言说,朱常浩本是有些茫然的眸子中重现泛起了些许光彩,其粗短的手指也在舆图上寻找到了大明所在的位置。

两相对比之下,方才知晓这日本虽然仍远远无法与国土广袤的大明相提并论,但也没有\"沧海一粟\"那般夸张。

见朱常浩来了兴致,身着红袍的内侍便是趁热打铁的说道:\"殿下,这日本国就算在小,也得比咱们大明的府城大吧?\"

\"这也就是当今陛下仁慈,允准宗室藩王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可以出城游历,若是换做历代皇爷,我大明宗室藩王终其一生,都难以跨出府城一步。\"

兴许是觉得自己的言语有些犯忌讳,内侍不由得降低了声音,但眼神依旧坚毅。

\"再一个,殿下您想想,陛下和朝中大臣又没有去过日本,给您划分封地也无非是靠着这舆图。\"

\"划多划少,这不都是陛下一句话的事吗。\"

在朱常浩愈发兴奋的眼神中,面色白皙的内侍舔了舔嘴唇,自顾自的说道:\"这日本距离我大明千里之遥,中枢难以掌控,殿下日后若是真的就藩于日本,以您的身份,俨然就是当地国主。\"

\"这日本名为您的封地,实为您的封国!\"

轰!

瑞王朱常浩只觉得脑海中轰的一声,随后便是不由自主打了个哆嗦,心脏更是剧烈的跳动着。

封国!

这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对他而言,拥有莫大的诱惑力。

大口呼吸片刻,勉强将激动的心情稍加平复之后,瑞王朱常浩便是不假思索的说道:\"既如此,本王明日便上书天子,请求出京,前往日本就藩。\"

\"殿下不可!\"见朱常浩如此言说,一脸高深莫测的内侍赶忙摇了摇头,脸上也露出了些许慌乱之色。

\"这是为何?\"瑞王朱常浩有些不解的追问道。

\"殿下您想想,眼下东征大军尚未彻底平定日本,您便主动凑上去,自请出京,前往日本就藩。\"

\"这让陛下怎么想?\"

见朱常浩始终不能理解重点所在,老成持重的内侍便是摇了摇头,苦口婆心的解释道,脸上满是无奈。

思索片刻之后,瑞王朱常浩终是反应了过来,并后知后觉的点头附和道:\"大伴言之有理。\"

有明以来,中枢对于宗室藩王看的极紧,稍有些风吹草动便会风声鹤唳,生怕重现昔日之\"靖难\"。

朱常浩几乎能够预料到,倘若自己的上书天子,自请出京前往日本就藩,只怕终生都难以跨出北京城一步,一辈子都要待在这冗杂的十王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