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武侠修真 > 江湖捭阖录 > 第290章 灭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秀容城不大,城中百姓满打满算也不过十万之数,但这十万百姓却与其他地方的百姓不同,他们全都是异常虔诚的佛门信徒,由于位于佛门圣地五台山脚下,所以九成百姓的生计都跟佛堂寺庙有关。

由于每年到五台圣山拜佛祈愿的人不计其数,所以光是靠经营香烛佛龛就是很大一笔收入,足以养活城中一大批人的生计,更何况五台山寺庙众多,山上僧人也是数以万计,所以经营一些财米油盐之类的日常生计也能养活大批百姓。

也正因为城中百姓几乎都是靠山上的寺庙讨生计,所以他们敬佛礼禅之心比之常人就更为虔诚,只要是五台山上的僧人,在秀容城中无不受到城中百姓的礼遇,而山上众寺庙的领袖天心寺更是在百姓心中有着至高的地位。

所以当后唐皇帝李钊义率军御驾亲征,将秀容城团团围困并下诏令全城百姓尽数离城之后,却无一人离开,全都留在城中并放言要与五台山众寺庙生死与共,在他们心目中,佛门信徒的身份远比后唐子民的身份重要得多。

因此外界纷纷猜测,李钊义大军围城一月有余,之所以围而不攻,就是因为顾忌城中百姓的安危投鼠忌器,毕竟那都是后唐子民,李钊义不论是真的心系百姓也好,还是顾及自己的名声也罢,总之他的这一举动还收受到了不少读书人的称赞,至少从上京之战传出的那些关于李钊义的流言蜚语的真实性,已经令世人心生怀疑。

可事实上只有李钊义自己心中清楚,十万百姓的性命在他眼里根本算不得什么,他对五台山只围不攻是另有原因。

他对天心寺,对云禅老和尚早已是恨之入骨,若能一举攻下五台山,即使牺牲再多的百姓他都不在乎,不是他不想而是他不能。

五台山大小寺庙两百余座,武僧数万人,更有突破入四境的高手近百人,如今李钊义手中的十八名金刚境尸卫只剩下了六名,而他的十万武者军团数量虽多,但仍是下三品的武者为主,比起五台山的那些武僧动辄就是上三品的境界还是差了很远,所以若是真的大战起来,胜负之数也只在五五之间,何况还有云禅这么一位大宗师坐镇,李钊义是真的没有把握能攻下五台山。

但李钊义不急,他可以等,之所以围而不攻就是因为他知道云禅的一个秘密,也是云禅这二十余年来从不走出五台山的根本原因,因为云禅大宗师受伤了!

李钊义之所以清楚,正是因为这些年来他一直负责给云禅运送治伤的“灵药”,而这所谓的“灵药”正是这些年来失踪的那些少女,这事要是公之于众,肯定会是一则惊天丑闻。

二十余年来,后唐皇帝亲自经手,不惜背上残害子民的骂名,挖空心思从各地掳掠来的数万名少女,竟然是为了给云禅治伤,这太让人匪夷所思了。

但事实就是这样,当年在围杀军神吕超的那一战中,云禅的确是受伤最重的一个,伤势重到差一点他就要给吕超陪葬。

当年参与围杀吕超的一共有四人,除了那两名连李钊义都不清楚的神秘人物以外,就是鬼王轩辕宁冥和云禅法师了,两位大宗师加上两位也极有可能是大宗师境界的神秘人,这是什么样的战力?世上何人不能杀?

可令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吕超的战力竟然大大出乎了他们的意料,在那一战中不仅四人都身受重伤,而且云禅还被吕超的临死一击差点拉着他同归于尽。

直到最后他们才知道,吕超其实早已晋入了修罗境,其战力已不在他们之下,甚至犹有过之,天罡诀第八层的威力令他们所有人都感到恐惧。

云禅身为九大宗师之一却受伤最重,其实并非是因为他的修为比其他几人要低,而是吕超当时不知为何一味地盯着他杀,哪怕是以伤换伤也要重创云禅,而且更令其他人想不到的是,吕超的天罡诀似乎很是克制云禅所修习的功法,所以在那一战之后,云禅不但功力大减,甚至差点身死道消。

于是,云禅便躲回了五台山,开始闭关疗伤,而他疗伤所需的“灵药”正是那些少女的纯阴之血,他的伤势比想象中的还要严重,每日都需尽饮数名甚至十数名少女的纯阴精血才能压制住体内的伤势,而那些被他吸干精血的少女尸体,尽数都被他扔进了天心寺后方的一处深谷之中,化为了无数白骨。

所以二十余年下来,他所残害的少女已多达数万之巨,他哪里还是什么得道高僧,佛门圣贤,早已变得和恶魔无异。

但即便如此,二十余年下来,他的伤势仍是没能完全恢复,不过饮尽数万名少女的精血,却令他有了返老还童的惊人变化,现在的云禅身体相貌都变得如同一位少年一样,哪里还能看得出他是一位年已过百的老怪物,其实云禅的实际年龄竟已高达一百六十余岁。

李钊义知道其中内幕,所以他能够等,只要他将整座五台山都重重围困,那么云禅用来疗伤的所谓“灵丹”就会断了供给,而老怪物的伤势才会复发,只有这样李钊义才会在他与云禅的较量中有些许胜算,为此,李钊义还下令后唐各州拆除当地寺庙,捉拿所有僧人,以免与五台山有瓜葛的那些寺院还在想办法暗地里给云禅输送“灵丹”。

本来在上京之战王浩发出檄文之后,后唐大多数州郡都抱着观望的态度,对朝廷的政令各自推诿,但这道诏令并不涉及到各州郡的根本利益,只是拆一些可有可无的寺庙,抓一些无关紧要的和尚而已,所以绝大多数州郡都是积极配合,这样既不会伤及自身利益,又能免去在形势明朗之后上京的秋后算账。

最终,一场波及整个后唐的灭佛行动,就这样浩浩荡荡地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