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南宋崛起之雄霸天下 > 第839章 新思想之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复兴十年八月,赵构开始着手准备第三次大宋帝国中兴党全国参议代表大会。

作为总会长,赵构要在这次大会上作报告,总结从复兴元年到十年这十年期间,大宋帝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将来复兴十一年到复兴十五年做出发展计划,并且要规划未来十年大宋帝国的宏伟蓝图。

这件事情,去年远征的时候,已经责成政务院开始准备,一年的时间,政务院的工作效率还是很高的。从公文下发,到组织接待的培训,各地来东京参会人员的安排接待,各大报纸媒体的公告刊发。当然,更重要的是安保,这一点,梁景是总负责,东京卫戍区、安情总局、开封府府衙等相关衙门,统一受梁景节制。

这些外围事情,自有相关部门和人员去做。赵构主要的精力,却放在这份报告上。

取得的成绩毋庸置疑,也无需再议。关键是和李纲在未来十年规划上,两人第一次发生了重大分歧。

第一件事情是裁军,数量在五十万。这已经是整个大宋帝国军队力量的三分之一,还不算天竺半岛。

赵构的整体规划是陆军占比五十万,水军三十万,空天军十万,炮兵十万,内卫部队十万,其他保障部队十万。总数一百二十万,这已经比预期增加了二十万。

现在大宋帝国总体兵力在二百万左右,裁军五十万,加上这次加大退役士兵的数量,一共需要裁减大约八十万的部队,这可不是一笔小数字,这八十万军队,可都是正军在编军籍的。

出人意料的是,政务院居然大多数人不同意,总丞李纲,副丞赵鼎、邓肃、赵楷、陈遘、张确、章振,一个总丞,六个副丞,居然只有章振和张确同意,其余人都不同意。理由很简单,咱大宋不差钱,能养的起二百万的军队。

只有张确和章振,好像明白赵构的一点心思,同意裁军方案

倒是枢密院,枢密使岳飞和副使韩世忠、完颜娄室、赵子明,几人都同意大帅的裁军意见,而参议长刘浩、国防部长陈坚持反对意见。

下面各大战区司令,大多数不同意裁军。原因有二,一是咱们大宋帝国有能力维持目前军队的数量,大不了不再扩军,维持现状二百万正军,一百万预备役。二是如果裁军,被裁撤的部队的安置将会是一个大问题,安置费、安置岗位、人员去向,特别是一些特殊部门的裁撤,涉及到大宋帝国的很多机密,弄不好,会出乱子的。

这两个月的时间,赵构一直在整理这些反馈回来的意见,大多数不同意裁军,也有建议将裁撤数量再少一些,控制在十万人,也大多数以年龄、伤兵等原因,还有就是一些文职部门、后勤保障部门,至于一线军团,还是维持稳定为主。

这些意见,都由崔敏姬带着谢雨、岳云、憨态四宝、刘正、刘直等几人整理汇总,已经形成了好几卷的文书,分门别类地放在赵构的案头。

第二件事就是赵构提出的,五年之后的西征、东扩、南连、北拉。向西,赵构要彻底打通陆上丝绸之路这条商道,并且要牢牢掌握住连接欧亚之地的中东地区,也就是当下的塞尔柱王国。

向东,主要是远洋舰队要彻底将大宋移民至整个美洲大陆和澳洲大陆,将这些地方变成大宋帝国的飞地。

还有就是向南,将南亚各个小国和整个天竺半岛连成一体,以宗属国的身份加入天竺半岛自管区。

北拉,就是拉拢北边的基辅大公王国,实现商贸互通,将这头北极熊先安抚住。

这件大事,李纲持反对西征和南连,认为完全没有必要,政务院的意见是先守住目前所得再说。一致认为大宋帝国目前最大的任务是休养生息,而不是继续劳师远征,徒费钱粮,特别是西征,是要大军远征的,战线拉长不说,沿途地理不熟悉,远师征战,补给线很长,万一被敌方切断,身处敌占区,那就是九死一生的局面。

还有就是,李纲摸准了赵构的小心思,他又要御驾亲征,这是万万不可的,于是干脆就在提议阶段反对。

对于李纲的意见,赵构还是很尊重的,他代表着政务院的大多数人的想法,这些人的思想工作做不通,很多工作是推行不下去的。

大会之前一定要统一思想才是。

赵构又想到了在相州的那次会议,也是统一思想,还是汪伯彦第一个站出来相应。

想到汪伯彦,赵构也是一种怅然若失的心情,这个人,才干和能力是有的,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在最后被蒙蔽了双眼,自毁前程。要不是看在以往的功劳上,汪伯彦依旧摆脱不了历史的命运。

还有曹辅、王贵……这些文武大臣哪个不是人中龙凤,却在一个特殊的时段背叛了自己的初衷,这是教训。

想到这里,赵构吩咐道:“研墨,我要起草一份文章,连夜交给赵子崧和刘浩。”

值班的刘正急忙伺候好笔墨,赵构提笔在手,写下题目《论三个围绕的重要性》……

次日,大宋帝国官方、军方的《宋报》《东京早报》《宋国国防报》《宋国人民军报》等几大报纸都全文刊登了赵构的这片文章,并且,赵构是第一次以大宋帝国皇帝和大宋帝国人民国防军大元帅的名义发布的。

这篇分量很重的文章马上在东京城乃至京畿路周围发酵开来,又迅速通过军邮或民邮传遍大宋帝国治下的各府各县,包括几大自管区,而且要求各级机关和各大战区组织讨论。

三个围绕,一是围绕赵构中兴党的领导核心,二是围绕大宋帝国人民国防军大帅核心,三是围绕大宋帝国长远发展的规划核心。针对这三个围绕,进行全方位的讨论。

很快,第一篇以《坚定不移围绕大帅为核心,为实现十年规划而努力奋斗》的文稿就在《宋报》头版头条发表出来,署名为“一心”。

紧随其后,雨后春笋般涌现出一大批类似的文章见报,其主题只有一个,听赵构的话,跟赵构走,沿着赵构指定的路线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政务院总丞李纲手里拿着一摞报纸摘要提纲,若有所思在坐在政务院居安堂总丞公事房里,许久没有出声。

不一会儿,赵鼎闪身进来,手里同样拿着一份提纲。

“总丞,陛下这是在变相地敲打我们,在一些问题上,我们是不是没有跟上陛下的思想?”赵鼎还是有自己的思考的。

“元镇公,你猜猜这个‘一心’是谁?”李纲扬起手中的报纸说道。

“这个……据我知道的消息,是皇议殿参议助理崔敏姬。”赵鼎其实是知道的,也正是因为这个事情,今天才特意和李纲见面会谈。

“不错,就是这个崔助理。但是你不觉得有些奇怪吗?以往这样的评论,都是诚伯公(张悫,字诚伯)或伯山公(赵子崧,字伯山)执笔,但这次为何是崔助理第一个发声?”李纲虽然是总丞,但也没有想到会是崔敏姬第一个发出了呼声。

“总丞,你注意到崔助理可是什么助理了吗?”赵鼎“一眼九鼎”就看出来问题的关键。

“啊,你说这个皇议殿公事房助理?”李纲脱口而出。

“对啊,诚伯公为什么不发言儿让崔助理执笔?要论笔杆子,即使是咱们政务院,有谁能出诚伯公左右?崔助理的文笔自然虽好,但和诚伯公还是有差距的,为什么会让崔助理来写?您看,这字里行间所透露出来的信息,完全不是诚伯公的风格,所以一定不是诚伯公的授意。”赵鼎指着摘要说道。

“你是说,这很可能是陛下的意思?”李纲还是不敢相信。

赵鼎没有再说,心中也是对这位拗相公有些无语,这个李纲一但钻了死牛角,一时半会可出不来。

“总丞,这次全国大会,陛下就是要凝心聚力,这份十年规划,咱们都是站在自己位置的角度去讨论,根本没有站在陛下的角度去看问题。但崔助理的这片文章,却将陛下的思想说得明明白白,什么叫三个围绕?其核心其实就一个,陛下的思想,就是我们行动的标尺。咱们谋的是一时、一隅,可陛下想的是万世和全局,我觉得,我们应该好好钻研一下陛下的这份报告初稿,还是要站在陛下这一边才是。”赵鼎看问题的眼光还是很毒辣的,一眼就能从中看到问题的本质。

“这么说,你也同意陛下所提出的这些主张?”李纲追问道。

“不瞒总丞,我和张副丞有过长谈,他说了一句话,很受启发。‘陛下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由此可见,我们的眼光和陛下根本不能相提并论,唯有按照陛下的指示去做,这就是三个围绕的含义。说起来还是让我等汗颜,崔助理这才跟随陛下多长时间,但是对陛下思想的领会,却比你我要更加深刻。您以为陛下真的是要让我们讨论这份报告草稿吗?陛下要的不是讨论,而是领会。”赵鼎一语中的说道。

“怪不得……怪不得……”李纲有些感悟,对赵鼎说道:“我说怎么张确和章振两位副丞态度如此明确,开始我还认为他们是不成熟的表现,只会一味地顺着陛下,现在看来,这两位年轻的副丞,可不比你我差呀。”

“总丞说得是,两位副丞虽然年轻,但都是在陛下手底下亲自提拔重用的,也都是在底层一步步走上来的,有时候,他们的意见往往更能引起陛下的重视,陛下可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赵鼎作为第一副丞,又是赵构手下出了名的“救火队长”,他的话,李纲还是很认可的。

“如此,你我也应该表明自己的态度了,这政务院的第一声,就有劳元镇公了。”李纲既然想透了,自然会知道怎么办。

“鼎荣幸之至。”赵鼎郑重揖礼道。

皇议殿公事房,赵构手里拿着今天刚刚出刊的《宋报》,在散发着墨香的报纸头版头条上面,一篇题目为《紧紧围绕在大宋帝国皇帝陛下的周围奋勇前进》的文章铿锵有力,主题鲜明,牢牢确立了赵构作为中兴党和大宋帝国的领导核心地位,署名居然是第一副丞赵鼎。

这算是公开表明了政务院的态度,就是要坚定站在赵构身后,为赵构保驾护航。

紧接着,政务院下属的各个部门连续发声,以不同的题目阐述一个核心,紧紧围绕赵构的思想,形成统一的认识。

枢密院、开封府、卫戍区,包括中道战区,都通过各自的报纸和相关媒体发声,支持赵构的报告。

然后在民间各个娱乐场所,书场变成了最受欢迎的地方,在赵构有意无意的暗示下,赵子崧将一些可以解密的消息通过书场,向广大民众开始灌输大宋帝国这些年来取得这些成绩的艰难历程,最后形成一个共识,没有赵构,就没有大宋帝国辉煌的今天和更加灿烂的明天。

至此,赵构的这份报告才算是形成最终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