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25章 博弈

数日后,裴皎然终于等来了尚书省拟定好的名单,依旧是由户部牵头,从比部和御史台挑人,再从各司流外官中挑选精通算学者,以算学博士的身份,被选入市估司。而市估司由户部管理,御史台和比部司的人入驻审查。

魏帝对此事也颇为重视,亲自过问入选者履历如何,才同意尚书省的决定。毕竟此次涉及到朝廷大政革新,来日能否看见成效尤为重要,更涉及到史书上的帝王名声。因此,魏帝没有再做第二轮调整,更不想听各方互相推诿扯皮,直接授意尚书省执行。

在任命下达的第二日,裴皎然便在朝会上递了奏疏上去,举荐沈云舟和武绫迦共同主持大政革新。和她一道递举荐奏疏的,还有贾公闾。

两份奏疏搁在案前,魏帝眉心微蹙。抬眸目光在二人身上逡巡,“裴卿和朕说说,你打算举荐谁?”

“臣举荐新任门下侍郎沈云舟和户部侍郎武绫迦。”裴皎然道。

“他们二人么?”魏帝语调和缓。

“是。沈相是江南人,又做过几年浙西节度使,最是熟悉江南乡情如何。而武侍郎亦是如今朝廷上的新秀。由他二人去最合适。”裴皎然眼角余光瞥向贾公闾,语气带了几分挑衅,“不知贾公要举荐何人?”

贾公闾这几日有些安分,但他越是安分越意味着有风险。按照她目前收集到的消息,他近日只在府中见麾下的官员,其余造访想打听大政革新者一律不见,仿佛是全心全力要支持大政革新,但他所求真的只是如此么?

她正想着,却听见贾公闾道:“臣打算举荐太子詹事魏叔璘。臣以为既然要去地方上去谈大政革新一事,所派的人就要地位和话语权足够。否则到了地方上,只能见见当地官员。地方豪强即使会给面子,那也是阳奉阴违。太子殿下千金之躯,自是不合适。若是派太子詹事携天子节杖前往,既能体现天子权威,又能显太子之尊。”

“既然是要持天子节杖,所借的都是天子威名。派谁去,不都一样。”吏部尚书道。

迎上贾公闾含笑的视线,裴皎然挑唇。这老狐狸显然是在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她把吴王匡入剑南,他则把太子推到大政革新的浪潮中去。此计虽然没让太子本人参与,但魏叔璘身为太子詹事,哪怕在持天子节杖的情况下,所代表的依旧是太子。

给政治人物泼脏水,莫过于口口相传。且口口相传,扔刀子的还不是那些地方豪强,而是那些郁郁不得志的士人与一些只想过太平安生日子的淳朴百姓。这些人无法通过自身来获悉执政者的信息,对于执政者的认识,多来源于十里八乡的传唱谈论和史书上的记载。因为无法亲历,对执政者的认识难免偏颇。往往通过田间茶楼三言两语的闲谈,便对执政者的品行下了定义。

贾公闾的主意,无非是想让太子陷到大政中去。无论将来情况如何,太子都不能从中讨到任何好处。答应则得罪江南世族,不答应名望上亦会有损。

思忖一会,裴皎然道:“魏詹事所管的是太子詹事府,主持大政革新实在不妥。按贾相公的意思,要持天子节杖去代表皇室。那岂不是您可以,我也可以,岑相公亦可以。”

“我们中和太子有关系的,只有裴相公你一人。莫不是你打算前往?”贾公闾一笑,“我记得裴相公亦是南人,又在江淮一带有过改革的经验,你去也挺合适。”

暗骂了一句贾公闾狡诈,裴皎然继续笑着道:“贾相公既然是希望陛下挑一个,能够代表天子,且身份和话事权都足够的人。臣这倒是还有个人选。”

“你有何人选?”魏帝道。

“鲁王桓敏。”裴皎然抬首望向魏帝,“鲁王是陛下您的兄弟,在宗室里名声又好。如果是他持天子节杖主持大政,身份自是不用说,话事权也比旁人更重。”

“不可。”贾公闾和魏帝齐声反驳。

闻言裴皎然微愕,“陛下,鲁王莫不是有失职违律之事?”

“鲁王常年在封地。他又是做惯了闲散王爷的,如何能承担起这样的责任。”言罢,魏帝看了眼裴皎然道:“裴卿可还有其他主意?”

话音一落沈云舟接过话茬,拱手作揖,“陛下,臣愿意前往江淮主持大政革新一事。您可以另外派人监督臣,以防臣滥用职权。”

“方才裴皎然举荐你。你如今又要自己请命去么?”魏帝厉声道。

“是。太子千金之躯,不宜远行。魏詹事的太子詹事府,恐怕也是俗物缠身。”说罢,沈云舟朗声道:“臣既然食君禄,为君分忧,是为臣者的本分。臣更想为百姓谋个安居乐业。”

魏帝皱着眉,若有所思地看着沈云舟。

“朕很欣慰,诸位爱卿都有一颗为国为民的心。”目光在众人身上逡巡,魏帝捋着胡须温声道:“这是好事。不过魏詹事的确不合适。朕觉着不如让沈、武两位爱卿,共同主持大政革新的事宜,太子则为总负责者。以后大政革新上一有问题,立马承报给太子。但太子只负责将就此事呈交给朕,其余事务太子一概不管。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喏。”裴皎然率先道。

她这声喏应得极快,让身旁的贾公闾不由看了好几眼。

“陛下,若太子为总负责者。即使没有参与进来,来日也并非好事一桩。”贾公闾满眼不赞同地道。

“可贾公您来魏詹事掺和进来。难道不是想拉太子殿下下水么?”望向贾公闾,裴皎然满眼讥诮。

话至此处,魏帝道:“魏叔璘身为太子詹事,太子詹事府离不开他。沈卿在浙西执政多年,又出身江南名门。有许多和地方沟通上的问题,还是要你多出面。尽可能地减轻朝廷的压力,可明白?”

“喏。”沈云舟道。

抬手示意原正则散朝,魏帝又道:“既然人选都已经定好,赶紧把大政革新的政令传递到各州县,让他们配合。”

言罢,魏帝拂袖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