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乱清 > 第一六一章 三百六十五里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六一章 三百六十五里路

朝野上下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小皇帝的“天花之喜”上,在这个背景下,步军统领衙门右翼总兵的开缺、补缺,并没有引起什么大的波澜。轩亲王“任用私人”的举动,除了“秋后算账”大伙儿心照不宣之外,更多的被解读成是为了加强北京城内外治安的管控,以防“圣躬不豫”引起人心浮动而致朝局动荡,而这,是可以理解滴。

也自然是关卓凡想要的效果,“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嘛。

可是,另外一件事情,本来是计划大张旗鼓地宣传、庆祝的,各种大吹大擂的方案都做好了,却也因为小皇帝的“天花之喜”,不得不取消了一切庆吉,这就大非关卓凡的本愿了。

这件事情,就是京津铁路的竣工以及试通车。

这是本时空中国开启近代化、工业化的进程后,迄今为止,取得的最具标志性的一个成就,并且完完全全出于关卓凡本人之手,实实在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本来,不论是为自己“加持”,还是借此进一步改变人们的观念,为之后的深化改革“发酵”,都应该大肆宣扬、大书特书的。

唉,可惜,可惜。

京津铁路,并非中国的第一条铁路——第一条铁路,是去年竣工的唐津铁路,亦完完全全,出于关卓凡之手,不过,二者对于普通中国人的震撼和冲击,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唐津铁路是以外运开平矿务局所产煤炭的名义修建的,竣工之后,暂时亦以货运为主,普通国人,不大感觉得到这条铁路和自己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京津铁路可就不同了!

京津铁路的北京总站,就设在正阳门外,它的铁轨。平行于北京城内城的南城墙,彼此相望。每一个北京人,都能够看见,遥远的天际,浓烟滚滚,接着,长长的火轮车,出现在地平线上,吞云吐雾。一路呼啸而来。

这份震撼,几乎难以用言语形容。

对于朝臣,小皇帝“天花之喜”是最大的一件事,但是,对于北京城的普通老百姓,火轮车开到了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却是最大的一件事,人们彼此奔走相告,市井阛阓日常闲谈,话题亦必少不得“火轮车”三字。

去年的春天。关卓凡和带领“美利坚访华代表团”的约翰逊副总统,共同主持唐津铁路的“通车剪彩”,之后。一起登上中国的第一列火车,奔赴一百八十六里之外的唐山,参观“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的开平矿务局。

在唐山,彼时的轩郡王和约副总统,再次主持“剪彩”仪式——庆祝开平矿务局正式“投产”的“剪彩”仪式。

回到大沽后,轩郡王、约副总统第三次“合作”,共同打下“京津铁路”的第一口道钉。

一年多之后的今天,京津铁路如期竣工。

唐津铁路南止于大沽,京津铁路则东起于大沽。二者在此衔接,共同成为日后的“京奉线”的南段。唐津铁路全长一百八十六里。京津铁路的长度,则几乎是这个数字的两倍。长达三百六十五里——嗯,这真是一个非常凑巧、非常有趣的数字。

京津铁路的北京总站——正阳门火车站,中西合璧,很有特色。

原时空的正阳门火车站——当然,在原时空,那是四十四年之后的事情了——是一座穹顶欧式建筑,关卓凡以为,这个火车站,实在是太特么、太特么难看了!除了建筑本身像个爆发的欧洲小国的乡下土财主,最要命的是,它和旁边的正阳门城楼以及城墙,太特么、太特么不搭调了!

看得我都想学义和团,一把火烧掉它算了!

卢浮宫和玻璃金字塔那种强烈对比的把戏,真不是谁都玩儿得了的。

关卓凡决定,正阳门火车站,建筑主体,采用英国乡村建筑风格,方方正正,简洁大方,实用性也高,基本就是原时空马家堡火车站的翻版。不过,火车站主体建筑的屋顶,却是采用中国传统的重檐歇山式的“大屋顶”;其中,钟楼的屋顶,也是中国传统的重檐四角攒尖式。

对,就是我们很熟悉的那种“仿古建筑”。

关卓凡“在古而仿古”,并不仅仅出于审美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为了减少来自于保守派的阻力。

英国乡村建筑风格,粗粗看过去,同中国传统建筑的“开间”,有一定的相似度,加上外墙用清水砖,整体的视觉感,和中国的城楼、城墙,本就颇为契合,现在,再加上一个重檐歇山式的“大屋顶”,火车站和正阳门城楼之间,彼此还真不觉得如何突兀。

还有,关卓凡声称,屋顶在上,这是“中上西下”,是以华夏之优秀传统“高屋建瓴”,是俺们压住了洋鬼子,云云。

除此之外,火车站的总体布局,关卓凡一力主张,采取了类似中国传统的四合院的结构,有南房、北房以及东、西两厢的名堂,是一种“分庭院”式的布局。

关卓凡并不是什么建筑专家,但是在这个问题上,他有足够的“外行指挥内行”的底气——因为,原时空改造老北京站的时候,就是这么干滴。

关卓凡弄出来的这个四不像,确实大大地减少了守旧派的抵触心理。

当时,关卓凡拿着设计图纸,亲自跑到内阁,口沫横飞一番之后,就连倭仁都认为,这个“火车站”,实在是“中体西用”,洋鬼子的东西,只不过是拿来点缀点缀,骨子里,都是俺们老祖宗的东西啊,不坏,不坏。

不过,火车站竣工了,倭老先生却伊人已去,唉,看不到这个时代标志性的保守人物,在最具象征意义的新生事物面前,到底是一副什么样子了,伤感。

正阳门火车站开了个头,中西合璧的“大屋顶”建筑,在本时空,以一种关卓凡未曾预料到的速度流行开来,不久之后,遍布全国——不过,这是后话了。

正阳门火车站是客、货两用的,客运大楼的建设,已基本收尾,栈场则还在施工之中,路线、车辆,正进行着紧锣密鼓的调试,计划是先通客运,再通货运。

这个时候,还没有多少人想的到,这条铁路第一批成规模的乘员,是军队。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