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最近有人提出,针对高科技顶尖人才,华夏应该有一套认证机制。”刘恢接着说道

刘烨接过话说道,“殿下是打算建立一套全新的人才评价体系?”

刘恢赞赏的点了点头。

“眼下,华夏国的所有科研是由华夏科学院统筹。

此前,德衡的一番话让我醍醐灌顶。

他说,官员腐败,难道学术就不会腐败吗?有利益就会有人铤而走险。”

众人看了一眼马均,这是一个疯狂的人,为了某项实验,可以十天半个月不离开一步。

刘恢继续说道,“眼下,我们华夏大学的数量很少,未来,我相信华夏大地到处都有大学,那么,大学的科研费用从何而来?这些科研费用如何获得?以什么标准获得?如何保密?……等等,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华夏几所大学,接下来要建立分校,东西南北距离这么远,如果没有分校,学生读书将变得奢侈。”

“另外一个,那就是打破吃大锅饭的想法,未来一些研究机构,一定时间内,没有价值的学术论文,没有科研成果,那是必须要取缔的,我们没有资格浪费华夏百姓的纳税钱。”

刘恢伸出手掌,掰着指头说道,“华夏公务员取缔了终身制,采用聘用制,华夏官员采用普选和普选胜利官员的组阁制度。

而学术也要有一套评价体系,不过,学术的评价体系由学者评价,而不是官员,任何行政官员无权对技术人才进行技术评价。”

“眼下,华夏的技术认定主要有:工程师、助理工程师、技师等几个级别。

随着发展,华夏认定的工程师会越来越多。”

马均看了一眼大家,说道,“殿下,的确到了在工程师之上设置一级的时候了。”

众人也知道,现在工程师对于华夏来说,很多人已经达到认定标准。

刘恢继续说道,“我提议设立华夏科学院博士这一级别。”

博士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先秦时期,博士主要保管文献档案、编撰书籍、掌通古今、培养人才、传授学问。

“我赞同,这个名字作为华夏最高学问的一批人,这种称呼恰如其分。”毕岚很少发言,他虽然喜欢华夏这种氛围,不过,内心多少有些歉意,毕竟自己曾经做过不少坏事。

“不错,我也赞同。”公输和点头说道。

“老师……”突然,一个稚嫩的声音在屋内响起。

刘恢一看,原来是诸葛亮,“小亮,有什么想法就直说。”

“老师,华夏现在一些大学生毕业以后,并未直接参加工作,而是留在学校进一步研究学问,这一部分人应该怎么办?”

刘恢心里很惊讶,是惊讶于诸葛亮小小年纪对事物的观察力,他有些担心,会不会把对方带偏了,一个优秀天生政治家,被自己搞成一个科学家,究竟是否合适?

所有的人都看着诸葛亮,大家虽然惊讶,但是也觉得正常,让刘恢如此重视的少年,襄平找不到第二个。

“你的想法呢?”

“老师,我们应该在大学之上设置一级,这样一来,可以给顶尖人才继续学习锻炼的机会,最主要的是,能够筛选出对华夏将来最有用的一批人才。”诸葛亮稚嫩的声音在屋内响起。

没有人去质疑他,因为他说的是实情。

“还有一点,那就是大学毕业时,很多人都很年轻,完全可以继续深造读书。”

大家纷纷点头。

刘恢微笑着说道,“你以为应该取何名字?”

诸葛亮想了想,开口说道,“亮读书时,不少书籍对于博学多闻、德高望重之人称呼硕者、硕老、硕儒等。

自古以来,士是对读书人的称呼,我们可以取名硕士。”

其他人还好,刘恢却麻了,他知道,硕士一词来源于五代十国时期,诸葛亮居然现在就取名,他看了一眼旁边英俊的少年,他都怀疑诸葛亮和自己有同样梦中的经历。

压住心中情绪,刘恢沉声说道,“硕士一词很好,只不过,这需要文教院同意才行,此事下来后我会找他们商量,接着议论刚才的话题。”

对于在座的人,议论的是技术上的职称,刚才所谓硕士,只是读书阶段获得的认可,就像小学毕业叫小先生,中学毕业叫中学生,大学毕业叫大学生,硕士毕业叫硕士生。

而职称不一样,那是对你技术和贡献的认定。

“殿下,我认为,博士认定不能个人申请。”

“德衡,继续说下去。”

马均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博士认定应该由华夏科学院博士发起提名,被提名者的相关材料包括不超过三百字的简历,并附上不超过十篇个人已经发表的最重要学术论文。”

马均看着大家不解的目光,解释道,“限定论文数量是为了保证大家将重点放在学术成果的质量上,以免为了追求数量,而论文满天飞。

被提名者在每年五月前进行初审,年底的华夏科学院博士大会进行终投票。”

众人点了点头,而刘烨说道,“我在想一个问题,那就是未来华夏国必然有国外的优秀人才成为博士,那么,这部分人有投票权和提名权吗?”

马均立即否定道,“不行,除非他们成为华夏国博士,否则,他们无权力对华夏国博士提名和投票。”

“这点,我支持德衡院长,华夏国开放包容,并不代表没有底线,我们开放包容更多针对的是华夏公民,而不是其他国家的人。”刘恢缓缓说道

公输和也赞同道,“的确如此,未来,我们应该立法,一些涉及国家安全的科研项目和专业,不能吸收外国人才,只对华夏公民开放”。

左慈微笑着说道,“是啊,现在除了我们华夏国有专利保护法,其他地方都没有,技术被学走,等于丢失。

这点,我们得引起重视,进入一些重点实验室的人,安全部门都得介入和排查。”

看到这一幕,刘恢心里很高兴,他知道一句话:就算未来文明社会,科技无国界,但是科学家却有国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