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同意许攸辞去右仆射,还有一个原因:赵国需要纯臣。
在袁绍看来,中立的许攸就是纯臣。
“大王,臣糊涂,多次犯下大错,不是大王保臣,臣早就性命不保了,又岂敢继续贪恋高位?”许攸说得是情真意切,让袁绍听完心中都感动不已。
“报……”袁绍的书房里,门外一个急促的声音打破了现场宁静。
“何事?”袁绍明显不喜。
“禀报大王,华夏的一封加急信件到了。”
袁绍点了点头,在华夏送来的加急信件,通常是袁愧。
袁绍第一时间没有接信,而是对着许攸说道,“子远,你先去忙,有空请你喝茶!”
“谢大王!”许攸感觉有些不对劲,但是又说不出来是什么?
看着许攸离开,袁绍瞪了一眼内侍,“为何如此毛躁?”
来人知道袁绍的意思,那就是自己不该当着其他人说这件事情。
“大王,奴婢有罪!大王曾经交代过,有华夏加急信件,务必第一时间呈报。”来人跪倒在地。
“这次就算了,再有下次,小心你的脑袋。”
“谢大王不杀之恩!”来人跪倒在地,不断磕头,他知道,自己命贱,对方一句话就会让自己和家人活不下去。
袁绍并没有理会对方跪倒磕头,而是接过了信件。
在袁绍看来,上位者必须要有威严,必须让身边的人都畏惧你才行。
打开信件,这是一封袁愧写来的信。
为了便于联系,袁绍特意安排了一个人和袁愧联系,袁愧的信都是通过飞鸽传书加急送往。
看着里面的信,袁绍眉头紧蹙,这封信里,他能看出,袁愧对袁熙的不喜。
袁绍太清楚袁愧是一个什么人?他绝对不会无缘无故去说一个自己的后代?只能说明一点,袁熙所作所为让袁愧失望了。
尤其是袁愧听从袁寻的话,将袁熙对待兄弟的话原封不动告诉给了袁绍,这让袁绍十分愤怒,接近于暴怒的边缘。
牵涉自己的儿子,他谁也不能说,谁也不能告诉,一旦其他人知晓,斗争必然加剧,怎么办?
袁绍起身,看到内侍还在磕头,他心里火冒三丈。
“来人,拖下去打五十大板。”袁绍有气,他需要撒出来,内侍成了无妄之灾。
“大王饶命,奴婢知道错了。”
内侍开始求饶,袁绍就像没有听到一般。
袁绍大手一挥,侍卫就将其带了下去。
袁绍坐在书房之中,陷入了深深地沉思。
“来人,传吏部尚书许攸入宫!”
许攸刚回到家,一支烟还没抽完,就在迷茫之中被袁绍派人带进了宫。
“大王唤臣前来,不知何事?”许攸知道,不是重要的事情,袁绍不会唤他前来。
“书房外二十步不允许任何一个人靠近。”
“喏!”
交代完侍卫,袁绍将一张纸递给了许攸。
“你和本王从小相识,除了你,我实在不知与何人商量?”在袁绍眼里,许攸是自己值得信任的人。
许攸开始看信,看得是冷汗直流,这一瞬间,他感到了恐惧,不是袁绍相信自己,恐怕自己和袁熙等人迟早要完蛋。
“大王,怎么会?”许攸略带不解的问道。
如果袁熙真的如信中所说的那样狠辣,自己帮助他究竟是对还是错?
没有一个臣子希望自己的主君是冷血之人。
“你知道本王叔父的为人。”
许攸逐渐冷静了下来,“大王有何打算?”
“孤在想,显奕在朝堂背后一定有人。
你暗中将其查清,私下报告孤就行。”袁绍是想先拔掉袁熙在朝堂的势力,没有这些,他又远在华夏,也就不足为惧了。
“喏!臣一定暗中彻查此事。”许攸大呼幸运,如果此事交给郭图或者逢纪,恐怕自己命不久矣。
袁绍接着问道,“显思和显甫,谁更合适赵国太子?”
面对袁绍突如其来的问话,许攸愣了一下。
“大王,臣才疏学浅,的确不知谁合适?
臣是赵国的臣子,也只会是大王的臣子。”
对于许攸的回答,袁绍露出一丝笑容,他需要纯臣许攸,需要一个不站队的许攸。
“子远的忠心,孤岂会不知?”
……
暗室之中,许攸讲述着皇宫之中惊心动魄的一幕。
辛毗听完以后,感到后背发凉。
“太危险了!”
许攸看了一眼辛毗,“佐治兄,接下来该当如何?”
“子远兄足智多谋,小弟一时没有了主意。”
许攸看了一眼谦虚的辛毗,不过,人都有自己的傲气,何况是许攸呢?
“我以为,要抛出一两个替死鬼了。”
辛毗明白许攸话里的意思,想要保住自己这些人,就必须要有取舍才行。
“只是这样,够吗?”
“佐治兄此话何意?”许攸有些糊涂了。
“二王子在大王心中的地位已经丢失,恐怕今后很难得到大位。”辛毗叹息了一声。
许攸点了点头,“这样一来,我们的日子可不好过了。”
“是啊,现在恐怕只有一条路。”
“什么?”许攸第一次看到辛毗眼神中的狠厉。
“正路走不通,只能走其他路。
子远兄,我建议,我们一边抛出替罪羊,一边暗中接二王子回国。”
许攸自然明白对方的话,辛毗只差说出“兵变”二字了。
“真的只能如此吗?”许攸和袁绍是有感情的,他真不想走到那一步。
“子远兄,你我死不足惜,可是我们家族的人呢?”
辛毗的话让许攸点了点头,自己大儿子许巍在华夏,可是,赵国还有两个儿子以及两个女儿,更不要说家族其他人了。
“好,我同意!”许攸猛吸了几口烟,缓缓说道。
眼看就过年了,而最近一篇文章引起不少人讨论。
这是华夏一名哲学教授所写的文章。
里面有这样一个观点:如果你的世界只能听到一个声音,那么,这个声音一定就是谎言。
“别说,这个观点说得真对。”郑玄对这个观点颇为赞同。
“以前的朝廷就是皇帝一个声音,造成了从上到下的欺瞒和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