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英明!”杨弘接着说道,“大王,臣建议,仲国报刊开始每天刊登此次事件始末。
大王的良苦用心不能被魏国所利用,更应该让其他国家知晓这一切。”
袁术心里乐开了花,杨弘说话做事总能到自己心坎上。
“右仆射,你的功劳孤一直记住,孤不会亏待功臣。
此事就由你全权负责,有什么事情和太子商量就是。”袁术对于杨弘愈发满意,居功不自傲,这才是为臣之道。
看到杨弘,他就不自觉想到阎像,这一刻,他心里特别厌恶阎像,厌恶他总是唠唠叨叨的样子。
“臣谢大王天恩!”杨弘表现得诚惶诚恐。
这让袁术更加满意了。
魏国和仲国之间斗争是长期的,打嘴仗会不间断的打下去,报纸上互骂对方,也符合两国统治阶级的利益。
鲁国
鲁王孔融对于魏国和仲国之间争斗并不关心。
他最近关心的事情是,自己祖先孔丘(孔子)将被华夏文教院雕刻塑像永远立在大门口。
“叔治,难道我们误会了华夏?也误会了刘恢?”
孔融一直知道,华夏没有留他,就是因为他的身份,当时,华夏很多人是不喜欢儒学,有些人更是厌恶。
对于刘恢将自己和其他诸侯打包赶出来,孔融一直是有所不满的。
不过,既然事实已成,他满与不满重要吗?
后来,华夏以教育家的身份给孔子立了一尊像,主要是因为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加之孔子对于教育事业的贡献。
孔融对于华夏的心情变得复杂了起来,说不上恨,但是也谈不上喜欢。
因为在他看来,华夏废弃君君臣臣那一套是大逆不道。
然而孔融不明白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一套并不是出自孔子,而是董仲舒借孔子之名加进去的。
先秦时期的儒家非常有骨气,对于帝王他们是持批判态度居多,并且主张平等,只不过,他们的平等是互相对待对方,和华夏的平等不一样,他们主张的是君待臣民好,臣民才应该忠心于君王,并非董仲舒后来对君王无条件忠心有本质区别。
而今天,华夏却为先秦时期的儒家正名,舆论只是单独批评董仲舒祸害百姓。
尤其是华夏百姓大会正式通过儒家三巨头立雕像的事情,让孔融内心极为复杂。
面对孔融的问话,王修能怎么回答?他的思想里,永远错的是臣子,而不是君王,他能说孔融错了吗?
“此事和大王无关,只能说明华夏务实。
他们不以立场定对错,而以是非定对错。
华夏这是为圣人正名,今后谁还敢曲解圣人之意?”
王修说完,突然发现不对头,立即改口说道,“大王,臣不是那个意思。”
孔融知道王修所指,如果华夏今天整理出来的儒家思想才能代表儒家的话,那么自己鲁国呢?自己天人感应、君权神授那一套不就变成歪理邪说吗?
这一刻,孔融都犯难了,如果公开称赞华夏做法,不就是说自己错了?不就是说鲁国的儒学是董仲舒改良的儒学,并非真正的孔孟之道?
“叔治,鲁国应该怎么做?”
王修感到有些苦涩,这是一道送命题。
作为孔融曾经的朋友,他用了几年时间才转变了过来,他时常提醒自己,自己和孔融之间是君臣,早已经不是朋友了。
既然是君臣,这话只能以君臣标准回答。
“大王,臣愚昧!臣以为,眼下最好办法就是什么也不要做,先看其他国家态度再说。”
王修的想法没有错,你如果表态,那就必然有立场,这个真不好办。
“哎!眼下只能如此。”
楚国王宫御书房
蒯良和刘琦站在书房里,刘表坐在书桌的椅子上,刘表微微皱眉。
“子柔如何看待华夏此举?”
蒯良微笑着说道,“大王,此事来得突然,臣一时不知道该如何看待此事。”
蒯良多么聪明的人,华夏现在把儒家学说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先秦的儒家学说;另一个是董仲舒改良后的儒家学说。
众所周知,董仲舒改良的儒家学说里面,参照了大量法家思想,可以说把商鞅的驭民五术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让皇权从法理上压迫百姓成了正常合法的事情。
什么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君君臣臣?…这不就是进一步神化皇权吗?
正是因为华夏分成了两块,蒯良才不知道怎么回答。
而楚国治国方略是董仲舒改良后的儒家学说,这就和华夏先秦儒家不一样,先秦儒家强调对等原则,你对我好,我才会对你好,你对我差,我必然也会如此对你。
这一套对于皇(王)权来说是不能接受的,因为他们无法高高在上,更加无法合法压榨百姓。
因此,蒯良这样的聪明人也只能推脱装傻。
一时间,整个御书房显得有些尴尬。
闲聊几句,刘表只得将蒯良打发走。
而此时的书房里面,只剩下楚王刘表和太子刘琦。
“太子怎么看此事?”刘表早就看出来了,刘琦多次欲言又止,碍于蒯良在,刘琦最后还是忍住了。
“父王,华夏的先秦儒学和武帝以后改良的儒学,我们不能让楚国臣民得知。”刘琦很清楚,如果这个一旦在楚国传开,必然引起思想碰撞,会不会撞出火花他不知道,但是楚国江山危机来了是一定的。
“管民容易,他们绝大部分字都不认识,出村都不行。
只是官员如何管?你我都知道,楚国高官谁不悄悄看华夏报纸?”
刘表担忧很现实,说的话也很实在。
“父王,他们看不看报纸无所谓,只要他们不敢议论,不敢说出来就行。
我们只要做到一点就行,震慑住群臣就可以。”
“你打算如何做?”
刘琦想了想,随即说道,“儿臣认为,趁着此事刚刚开始,抓一个典型直接杀了。
其他人自然不敢议论,只要大臣不敢言语,我们楚国的江山就会更加固若金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