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种植园,好名字。”江万载、文天祥和陆秀夫深表同意。
“这个皇家种植园,你们可有什么规划?”赵德芳问。
“我们计划分期扩大,第一期就是今日这个一百亩的农田,等到种子下来,再按照五百亩的规制实行第二期,然后是第三期,总共规划一千亩。水田与土田分开,周围均用草木竹子围起来,组织伤残兵士看守,种植园所需银两开支皆由府库加以保证。”方洪道。
“园内还要建仓房、育种房、耕夫用房,耕牛用房,还要有积肥处,还要挖井,还要打制农具,还要有晾晒场。”陈景沂接道。
“嗯,想法很好。俗话说,人勤地不懒,黄土能变金。本王再给你们一条建议,皇家种植园还可以搞些其他种植和养殖,比如找一些下田养鱼养虾,一些高岗上种上瓜果,果园里再养殖鸡鸭猪羊,还要种植一些时蔬,搞成农业综合开发园,除了自给自足外,还可以在集市上售卖,所得银钱收入由种植园自行支配,做好账目,官府按例审计即可,这样既能创收又能提高耕夫积极性,还节约了府库。”
赵德芳一席话,众人茅塞顿开,原来耕田还能这么玩。方洪和陈景沂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方大人,皇家种植园内你也可试着实行承包责任制,土地改革关乎社稷稳定,一定要先行先试,边试边改,任重而道远,你的担子不轻啊。”赵德芳拍了拍方洪的肩膀。
方洪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现在看起来温州城兵强马壮,实际上很多都不是他能够管得住的,光是南迁的六万人,加上跟随南迁的十余万百姓,都不是他能够光顾过来的,每日忙的焦头烂额,还是一片乱哄哄,自己手里没人啊。
赵德芳似乎知道方洪的难处,瑞安府衙虽然还没有因元军到来而停滞,但也有一些官员致仕和归隐,让他用人捉襟见肘,江万载的队伍随时要开拔,也不能够搭把手。
“温州自古人杰地灵,名士颇多,何不将他们召唤过来为你所用,倒省去了你抓头顾脚。你们大家也可推荐一下。”
陆秀夫道:“兹事体大,我看平阳县令汪季良可为之。”
“汪县令博学多才,能之者大,确可专管田亩之改革。”
众人一致推荐汪季良。赵德芳道:“一县之主位置重要,可令汪县令在平阳任上试点为好。本王倒也听说过几人,就在你们温州,或可助你方大人一臂之力。”
“请祖王爷明示。”方洪道。
“不知你们听说过林景熙和郑朴翁这两人吗?”
文天祥听到赵德芳说出二人姓名,赶忙道:“祖王爷,臣略有耳闻,只知曾经为官,只是不知现在何处?”
陆秀夫接道:“郑朴翁咸淳十年由太学上等上舍生释褐,初授迪功郎、福州教授,调常州录事参军,后迁国子监学正,进阶从政郎。林景熙咸淳七年由上舍生释褐,始任泉州教授,迁礼部架阁,转从政郎。这两人都是平阳人,已辞官归隐。”
“嗯,你这个礼部侍郎还是很尽职的。”赵德芳夸赞道,“既然是平阳人,你们可去寻来,继续为大宋做事。”
陆秀夫和方洪连忙应允下来,赵德芳继续农事话题。
“陈耆老,后面就是浇水,施肥,除草等日常,施肥这一块,书上有详细的方法,这是庄稼生长必需的元素,你们照做就行。还有就是要增添新农具,新的作物种植出来了,就需要有新的农具收割和加工,要找铁匠和木匠把趁手农具都制作出来。本王再送你三本书,结合你的经验,你要好好琢磨。”赵德芳说着,从包裹里取出打印好的三本册子,交给陈景沂。
陈景沂郑重接过,一一翻阅,眼睛越瞪越大。“《农书》:农桑通决,垦耕、耙劳、播种、锄治、粪壤、灌溉、收获。百谷谱,梁秫茎叶似粟,其粒比粟差大,其穗带毛芒;蜀黍茎高丈余,穗大如帚,其粒黑如漆、如蛤眼;冬瓜生苗蔓下,大者如斗而更长,皮厚而有毛,初生正青绿,经霜则白如涂粉。农器图谱,犁、鑮、耰、耧、耙、曲、锄、铲,吹稻机,汲水具龙尾车、恒升车、玉衡车制作术。”
翻开第二本,“《农政全书》:凡地得水皆可田。红薯种植、贮藏、加工法,育苗越冬、剪茎分种、扦插、窖藏干藏,冷床育苗,翻蔓术。木棉要精拣核、早下种、深根短干、稀科肥壅。蝗虫生殖必择坚垎黑土高亢之处,用尾栽入土中下子,深不及一寸,仍留孔窍,势如蜂窠,一蝗下十余,形如豆粒,一粒中有细子百余,或云一生九十九子,不然也。”
陈景沂翻开第三本,眼睛由瞪大变成了眯缝。“《农谚汇编》: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芒种刮北风,旱断青苗根。立秋雨淋淋,来年好收成。东虹日头西虹雨,南虹出来寻儿女。五月南风落大雨,六月南风海要枯。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夏至无雨三伏热,处暑难得十日阴。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小满前后,种瓜种豆。秋分谷子割不得,寒露谷子养不得。寸麦不怕尺水,尺麦但怕寸水。麦要浇芽,菜要浇花。春插时,夏插刻,春争日,夏争时。不怕天旱,只怕锄头断。麦盖三层被,枕着馒头睡。稻如莺色红,全得水来供。”
“奇书,奇书啊!草民的《全芳备祖》与他们差之万里。”陈景沂老泪纵横,心潮起伏。
“陈耆老此言差矣,您乃当世之陈旉,耕作之经验、之技能无出您右者,大宋的土地还待您老领着大家去耕作呢。”
“祖王爷太高看草民了,草民这些年来,本想补正《全芳备祖》,奈何精力不足,日间劳累田间,天黑即困,然此些奇书,让老朽又有了力气。老朽保证三年之内,等到这些作物大丰收大种植时,老朽的补正也将完成。”
“好,那咱们就约定三年为期。”赵德芳正色道。
两人当即相约。陈景沂将三本书小心翼翼揣进怀中,平复了一下心情,“祖王爷,还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陈耆老尽管说。”赵德芳道。
“陈空崖是老朽的堂孙,苏锦娘是我们江口村隔壁村的。”接着陈景沂把为两人做媒的事情说了一遍。
“这是好事,本王赞成,你把苏郎中喊来。”赵德芳痛快答应。
苏父正在人堆里忐忑不安,听到祖王爷点名见他,慌忙上前拜见。
“苏郎中行医乡里,治病救人,仁心仁德,还为大宋培养了一名医术很高的女军医,非常感谢。”赵德芳拱手道。
苏父想不到赵德芳对苏锦娘如此高看,赶紧道:“小女学艺不精,还是祖王爷指导的好,还有所赠药方,万分感谢。”
陈景沂终于知道了苏父口中的贵重之物是什么,他摸了摸怀中的三本农书,心里倏然平衡。
随后赵德芳当场让王清惠书写好定亲帖,盖上印章,这让两个老家伙激动万分。
“回去给两人说,本王再放他们几天假,你们可以先把订亲事敲定了,等下次回来就可以办结婚事宜了。”
赵德芳心中感叹,明明是苏锦娘嫁给了陈空崖的哥哥,却不想阴差阳错,还是两人成为了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