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曾宫最后所问的这个问题,王安适有点儿气愤地开口说道:“曾兄,你是知道的,我对于后党一派的官员,乃是深恶痛绝的!”
“因此,我又怎么可能会对他们手下留情呢?”
“只是关于此事,我们都只是听闻了一个大概的情况而已。”
“所以,我对此有一点儿的担心。”
“那就是,这件事到最后,究竟能不能定蔡敬的罪呢?”
“曾兄你想,以国丈蔡文亮一向的老奸巨猾,此次可是又直接涉及到了他们蔡家之人。”
“因此我想,这一头老狐狸,此次也必定是有着他的应对之策的。”
“若是此事最终无法定到蔡敬的罪的话,那么我想,蔡文亮一定会反咬我们一口的。”
“那时候,在朝堂上,他一定会告我们一个诬陷之罪的。”
“如此一来,我们就成了打蛇不死反遭咬啊!”
“到时候,我们必定又得让出一定的政治利益,才有可能暂时性地喂饱这一头老狐狸的胃口啊!”
“若是如此,后党一派今后在朝堂上的话语权,那就会变得更大了啊!”
“这样一来,我们这一派,今后还怎么和他们斗啊!”
听见王安适的担忧,曾宫不禁点了点头。
随后,其开口说道:“安适兄所虑极是!”
“如今,后党本已势大,我们确实不能再让他们夺走我们这一派手中的权力了。”
“安适兄作为我们这一派的领军人物,自然是应该慎之又慎的。”
“可是,安适兄,对于这一件事,你可能忽略了一个人的态度啊。”
曾宫敢于对当朝丞相说出这样的话来,这足以说明,他们两人之间的关系,究竟是多么得铁啊!
在曾宫的提醒之下,这一刻,王安适也终于反应过来了。
“曾兄,你是说皇上对于此事的态度?”
曾宫点了点头,开口说道:“对啊!安适兄。”
“此事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皇上的态度是想要定蔡敬的罪的。”
对此,王安适有点儿狐疑地开口问道:“曾兄,何以见得皇上是如此的一个态度呢?”
曾宫开口分析道:“安适兄,你想啊,皇上在接到弹劾蔡敬的专折密奏之后,他是怎么应对的?”
不等王安适回答,曾宫继续开口说道:“皇上直接派出了魏闲,快马加鞭地向着真定府而去了。”
“安适兄,皇上这样的安排,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这就说明,皇上是想要定蔡敬的罪名的。”
“因为,若是皇上没有这样的心思的话,那他完全可以将此奏本按住不发就行了。”
“因此我想,皇上最近一定是对后党一派不断膨胀的权力感到不满了。”
“所以,皇上也想要借助蔡敬被弹劾一事,乘机打压一下后党一派的嚣张气焰了。”
“所以啊,安适兄,想必你此时已经知道了,到时候到了朝堂之上,我们这一派该如何来应对此事了吧?”
这一刻,王安适忍不住地大笑着说道:“哈哈哈......”
“曾兄,你果然不愧为我们这一派的首席军师啊!”
“听了曾兄这一席话,本人立刻就有了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了啊!”
“既然,这一次是皇上有意要打压一下后党这一派。”
“那么,我们到时候在朝堂之上,就一定要全力地辅助皇上,想方设法地坐实了蔡敬犯罪的事实才行。”
“因为,即使最终,蔡文亮这头老狐狸能够狡辩成功。”
“那么,我们这一派在皇上的心目之中,即使没有功劳,那也有苦劳啊!”
“所以,到时候,哪怕蔡文亮反咬我们一口,说我们是诬告,皇上也一定会对我们网开一面的。”
“如此一来,我们不仅不用担心,会因此而丢失掉我们手中的一部分权力。”
“反而,我们还会因为此事,在皇上的心目之中,增加一大截的我们的忠诚度。”
“此为该事的第一大好处也!”
“而要是此事最终被我们给做成了,那么,后党一派定会因为此事,而被皇上趁机削弱他们手中的权力的。”
“到时候,接收这些空余权力的人,就一定会是我们这些全力支持皇上做成此事的人了啊!”
“如此一来,今后在朝堂之上,我们这一派,就可以与后党一派分庭抗礼了!”
“此为该事的第二大好处也!”
“如此只有好处,却没有坏处的事情,可笑老夫我在一开始的时候,还在那里犹豫不决啊!”
“曾兄,感谢你为我们这一派,又立了一大功啊!”
这一刻,曾宫有点儿自豪地开口说道:“呵呵......安适兄,你夸奖了啊!”
“你我乃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所以,这些都不过是本人该做的事情而已。”
“如今后党一派势大,如果我们这一派再不能团结对付他们的话。”
“那今后,在大松国的朝堂之上,必将再无我们这一派的立足之地了啊!”
王安适非常庆幸地开口说道:“吾能得曾兄相助,真乃如虎添翼也!”
“安适兄,谬赞啦!”
“哈哈哈......”
随即,两人都不禁大笑了起来。
......
与此同时,大松国的皇上赵匡正,还在心里以为:自己对于弹劾蔡敬一事的布置,是没人知晓的。
可是,他哪里想得到,那些所谓的忠心耿耿的大臣们,为了能够第一时间掌握住皇上的一举一动。
他们可是收买了多少的皇上身边的人啊?
所以,关于皇上收到弹劾蔡敬的专折密奏,以及皇上派魏闲出宫办差的这些事情,后党和变革党都是早已知道的一清二楚了的。
只不过,关于此事,直到此时此刻,赵匡正都还被众位大臣们给蒙在鼓里而已。
所以,此时的赵匡正,还有闲情前往皇家书院,查看了一下太子赵明仁的学习情况。
当看到自己那唯一的儿子,在大学士夫子的课堂上,全神贯注地认真听讲的样子,赵匡正在心里就感到无比的欣慰。
明仁这孩子,从小就聪慧过人,也肯勤思苦学,实在是难得的一个麟儿啊!
将来,朕将大松国交到他的手中,其定能再次振兴我大松国!
如此一来,朕在酒泉之下,也能含笑面对大松国的列祖列宗们了。
等到太子下了课之后,赵匡正这才步入到课室之内。
随即,其即兴考查了太子的学业一番。
见儿子对自己所问的问题都能对答如流,赵匡正更是感到无比的高兴。
最后,赵匡正开口对其勉励道:“皇儿的学业,看来是下过一番苦工的。”
“今后,你可要继续向各位夫子,认真学习各种治国理政之策。”
“如此一来,父皇将来才能够放心地将振兴大松国的重任,交到你的手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