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惊天布局 > 第374章 李青山的过往(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74章 李青山的过往(三)

武威山山脚下。

一条小溪把山与平地分割成了两半,在阳光的照耀下,水面波光粼粼,清澈见底。

距离小溪不足百步的平地上,几棵大树在微风的吹拂下,一间小木屋若隐若现。

而小木屋内,李耳正端坐在木桌旁仔细研读医书。

大概过了一个时辰。

就在李耳放下医书起身准备去做饭时,躺在床上的年轻男子忽然有了动静。

只见年轻男子依旧紧闭着双眸,身体却不受控制的挣扎着,额头上更是沁出了大量汗水。

李耳猜想对方可能是做噩梦了,三步便走到了放置着洗脸用的木盆架处。

紧接着,他从木架上取下一条脸帕放进了木盆中,待脸帕浸透又拿出来拧掉了一些水份。

就在李耳刚用脸帕擦拭了一下年轻男子的额头,对方却突然醒了并紧紧抓住了他的手腕。

“呵呵!兄台,你总算是醒了。放心,我不是坏人。”李耳僵直着手笑道。

年轻男子像是没有听到似的,死死盯着李耳的脸,仿佛一松手对方就会消失。

他是万万没有想到,眼前之人的长相竟然会跟自己爷爷年轻时的长相十分相似。

又或者说,两人就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被一个大男人这么抓着,李耳颇有些尴尬,再次说道;“兄台,你看我这手......”

年轻男子旋即松掉了手,刚起身坐立便感到头有些晕,胸口处也传来了一阵痛感。

无力之下,年轻男子只好躺了回去,赔着笑脸说道;“实在抱歉,我刚才走神了。”

“敢问这里是什么地方?”

李耳连忙回应道;“这里是武威山山脚下,也是我偶尔上山采药临时居住的地方。”

“前天我上山采药,恰巧发现了已经昏迷不醒的你,这才把你带了回来医治。”

“你现在能醒过来,说明危险期已经度过去了,不过需要多休息才能把气血补回来。”

“不瞒你说,自我研究岐黄之术这些年来,你是我救治的第一位重伤之人。”

“相对而言,这也证明了我研究的岐黄之术还是有效果的。”

听到这样的话,年轻男子并未有任何怀疑,同时大脑也在飞速的转动着。

他自认为身体够强悍的了,没想到竟然昏迷了一天一夜。

既然没有追兵找来,说明这个地方暂时是安全的,等伤养好了还是要离开的。

“我叫李仁,木子李,仁义的仁,大恩不言谢,以后有用得到我的地方尽管开口。”

“呀,还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这不巧了嘛!我也姓李,单名一个耳字。”

“你...你是说你叫李耳?”

“呵呵!这还能有假?我家就在临淮郡开河县李良村。你呢,家是哪个地方的?”

“我...我家是汝南郡的。”

“哦!那倒是挺远的。时辰不早了我去做饭,你就躺在床上好生休息吧!”

话音刚落下,李耳便走开了。等李仁回过神来时,早已看不到李耳的身影。

刚才李仁说谎了,其实他家也是临淮郡开河县李良村的,只不过是后世所指之地。

而他之所以选择说谎,也不全是为了安全考虑,更多是因为眼前的这个李耳。

对方无论是姓名、长相、以及家庭住址,还是医术方面,都跟他的爷爷十分吻合。

如果两人真是同一个人的话,那么爷爷是怎么做到能够活了两千年的。

想到这些,李仁突然扇了自己一个嘴巴子,他竟然忘了问这个李耳会不会气劲和天元针法......

......

时光如白驹过隙,来不及准备便已过去了六天。

这一天,李仁的身体已经完全恢复自如,为了改善伙食上山打了几只猎物。

当李耳从街市上回来看到生龙活虎的李仁后,惊呆的下巴都快要掉了。

他是万万没有想到,七天前还是重伤的李仁,身体这么快就恢复如初了。

通过进一步交谈,更让李耳没有想到的是,李仁竟然也会岐黄之术,而且还会针灸和什么气劲。

对于气劲,李耳是一概不知也从未听说过。不过呢,他倒是对针灸之术颇为感兴趣。

两人年纪相仿,又有着共同的喜好。就这样,在李仁不吝赐教之下,李耳有幸学了气劲和天元针法。

李耳也没有辜负自己的天赋,用时不到半个月,便学到了气劲和天元针法的一点皮毛。

大概过了一个月。

就在李耳学有小成时,李仁却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并留下了三本书籍、一瓶药剂、一份地图和一封信。

三本书籍分别是;如何锻炼气劲、天元针法七针要诀以及人体经络图。

至于地图,标注着一座不知名的岛屿,根据所绘制的路线,需要从海上才能抵达。

而信上内容所述,留下的那瓶药剂作口服之用,可以强身健体,也有助于体内储存更多的‘气’。

李耳看不懂留下的那份地图是何用意,不过,他对李仁信上所述倒是深信不疑。

自从服用了药剂后,李耳便感受到体内储存的的‘气’一天比一天多,直至达到瓶颈。

而那瓶药剂的效果,远比李仁在信中所述的还要多,施展天元针法也是得心应手。

就在李仁离开的第九天,李耳实在觉得心中空落落的,最终决定动身回家看望父母。

然而,李耳刚离开一天,几十名穿着盔甲的士兵便找上了他曾临时居住的那间小木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