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无奈的鸣金收兵,就这一收兵,就撤出了武关,走宛城撤回了许昌。
以曹操的性格,他不会因为一次进攻受挫就撤军。
真正促使他不得不撤军的原因,是接到了镇守许昌的三子曹彰送来的秘密禀报,耿纪、韦晃、金祎准备在许昌发动叛乱。
相比起刘循占领长安,当然是许昌的叛乱更让曹操忧虑。
无奈之下,曹操只得选择撤军,先稳住后方再说。
当然曹操撤军也不是就此放弃对长安的攻打。
首先,他留下了于禁镇守武关,时刻保持着对长安的压力。
其次,徐晃的人马不撤,继续驻扎潼关城外,只要有机会,随时攻打潼关。
最重要的还是第三天,曹操命令朱灵率领两万人马,走蒲坂津西渡黄河,趁着刘循刚刚占领长安,对于关中控制力不足,凉州全无控制力的机会,进入凉州腹地,直插武威,会和曹洪,由曹洪全权整顿凉州的兵马,从西面牵制长安的西川兵。
七年前,曹操和马超在渭水鏖战,就是朱灵和徐晃偷渡的蒲坂津,袭击了马超的后路。
现在让朱灵再来一回,那是轻车熟路。
曹操撤走,长安的军事压力立刻解除。
虽然勉强守住了长安,但是武关依旧在曹军的控制之中,这就意味着,长安随时随地都有再次被兵临城下的危险。
这就导致了长安城南面的城门每天只敢在中午的时候开两三个时辰。
还有一个令刘循更为忧虑的消息,那就是曹洪逃到了武威,正在将凉州各地的曹军全部集中到武威,严加操练,一旦让曹洪操练成功,那长安城随时都有被曹军重新占领的可能。
刘循还不知道,朱灵已经率领了两万曹军去武威和曹洪会和,如果他知道了这个消息,恐怕会更加的惶恐不安。
长安城自从经历了李傕、郭汜之乱后,人口凋零,虽然也经过了十多年的休养,可是一直就没有恢复过来。
有过天下第一大都市美誉的长安,现在的人口竟然只有五六万户人家,二十多万人口。
这也就导致了刘循不敢在长安大肆的征兵。
其实,占领了长安之后,反而让刘循陷入了一种被动。
因为没有控制武关,长安的必须要保持大量的生力军。
可是汉中的人马也仅仅足够防守,无力反攻上庸。
因为兵力的不足,刘循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曹洪在凉州养精蓄锐,作妖作怪。
这样的态势绝对不能持续下去。
持续下去长安肯定不能保守,汉中守不守得住都还是两说。
于是,刘循给在成都的诸葛亮去了一封书信,要求诸葛亮往汉中和长安补充新兵和粮草。
刘循也不敢给诸葛亮要求一个数量。
他怕因为自己给诸葛亮定了数量之后,诸葛亮为了完成目标在益州横征暴敛,导致益州动荡,那就更是完蛋操了。
但是,诸葛亮没有让他失望。
刘循在派人送出书信后的二十多天,一万新兵进驻汉中,四万新兵带着三万斛粮食开到长安城下。
而且都是一色的壮丁,没有一个老弱来滥竽充数。
刘循当时就懵了。
因为他在偷袭长安的时候已经命西川送来了三万新兵,现在诸葛亮又一口气调来了五万人(加上汉中的一万),对于总人口刚刚八十万出头的益州而言,几乎是有点竭泽而渔了。
还有三万斛粮食。
汉代一斛大约相当于现在十六斤。
三万斛粮食就是四十八万斤粮食,这些粮食他诸葛亮又是从哪里弄到手的。
就在刘循满脑子疑惑和不解的时候,送兵来的校尉奉上了一封诸葛亮的书信。
诸葛亮的书信中没有提及新兵和粮草的来源。
他只是说,他蒙刘使君信任,受刘使君重托,主持巡阅巡查减租减息事宜,查获益州大大小小六十七家世家和豪强违抗朝廷减租减息的政令,所以,他依照法令,抓捕违法豪强世家一百六十一人。
经过审问,这些世家和豪强都自称是不熟悉朝廷法令,他诸葛亮本着初犯不深究的原则,也为了刘使君仁德爱民的人望,准许世家和豪强以献出家丁代为受罚和缴纳粮食抵罪。
同时,诸葛亮在书信上还写到,他在益州发现了大量的山野荒地,他将这些土地全部收为朝廷所有,并且租给本地无地百姓耕作。
要求是百姓每租借五亩土地,家中必须有一个壮丁从军,如果每三家在各出了一个壮丁之后,还愿意再各出一个壮丁,朝廷可无偿的出借耕牛一头给这三户人家共同使用。
约期三年,三年后如果能返还朝廷两头牛犊,那么出借的这头耕牛以及耕牛所生产的牛犊归借用百姓自己所有。
当然,这是指的母牛。
如果是公牛则无需返还牛犊,租约顺延三年。
看完了这封信,刘循终于知道五万壮丁和粮食的来源了。
以刑法半逼半诱的办法迫使世家豪强让出私并和缴纳粮食。
将荒田让利百姓促使百姓自愿从军。
由此他也终于明白,刘邦当年为什么说只有“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的萧何是功臣,其他的人都是功狗的原因所在了。
让世家和豪强以家丁粮食抵罪,就是依法依规的剪除这些世家豪强的羽翼。
众所周知,所谓的家丁其实就是世家豪强们的私兵。
益州的世家豪强没有了私兵,就难以威胁到益州的稳定;
没有了粮食,他们就无法养活私兵。
刘循所知道的益州总人口八十万出头,那是账面上的数字,其实,世家豪强隐瞒隐藏人口是全天下公开的秘密。
那也就是说,诸葛亮送来的五万新兵,其中有两万人不是账面上的。
还有的三万人虽然是账面上的,但是都是自己心甘情愿来的,都是为自己的家人来的。
看到诸葛亮送来的新兵,刘循十分欣慰当初逼降诸葛亮,又用荆州系的文官取代庞羲和刘巴是十分正确。
尤其是庞羲,如果将他留在成都,以他的贪心,以他和川中各个世家豪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他是绝对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做到诸葛亮所做到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