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
有能力的官员才能受到上司的赏识。
所谓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学识。
虽不要求开口就能引经据典,但至少也要知晓各类书籍的内容。
其次是品德。
当然了。
仅仅录用的时候要求官员品德必须高尚。
录用之后就没人管了。
很多官员会放飞自我,暴露出贪婪无度,欺软怕硬,阿谀奉承,草菅人命的本性。
虽然有人检举揭发,但官官相护。
好不容易告到了州里府里,最后案子又转回了当地。
出现堂下何人状告本官的情况。
第三种能力是管理能力。
以普通的七品知县为例,他既要管好县衙里的人,更要管好这个县。
这既包含个人的处事能力,也包括统筹协调能力。
第四种能力是忠诚。
所有君王都希望官员能忠于自己,不过还是很多官员首先忠于的是国家和百姓。
最后一种能力是政治智商。
这决定了一个官员的上限。
在崇祯看来。
史可法除了忠诚,其他能力都很一般。
如果让他当大明朝的兵部尚书,恐怕中兴难望。
但崇祯还是决定把他调到北京来。
为什么?
因为史可法现在的官职是南京兵部尚书兼参赞机务。
太子虽然在南京,但南京的权力并不都在太子手里。
尤其是最重要的兵权,掌握在参赞机务和南京守备太监的手里。
为了让南京尽快乱起来,史可法必须走。
至于史可法走后南京兵权会落到谁的手里,崇祯也已经有了主意。
不过现在时机还不成熟,需要等。
想到这。
崇祯对范景文说道:“范阁老,史可法确实可用,但不可重用,让他担任兵部尚书恐怕会误了军国大事。”
“陛下的意思是?”
“史可法有才学,让他担任礼部尚书吧。原礼部尚书黄锦改任工部尚书,至于王家彦,还是兵部尚书。”
范景文对崇祯的安排有些意外。
不过他没有多想,告辞离开。
随着史可法即将进京的消息传出,整个南京都开始动荡起来。
所有人都盯上了参赞机务的位置。
尤其是以马士英为首的这些人。
史可法的离开让他们看到了机会。
只要能抓住这个机会,就能能掌握南京和南京朝廷的话语权。
成为太子的左膀右臂。
众所周知大部分南京官员都是在北京朝堂失势后,被迫来到南京的。
他们都想重新回到北京朝堂掌握权力。
直接回去显然很不现实。
但机会来了...
京师传来了崇祯生病的消息。
假如崇祯驾崩,太子登基。
他们这些太子的班底摇身一变就会成为朝堂的新生力量。
重新掌权。
为此,他们开始了各种运作。
拉帮结派组成攻守同盟,行贿受贿利益共享,打击异己消灭政敌......
好不容易才平静不久的南京再次陷入到混乱之中。
大明太子朱慈烺身处权力争斗的漩涡之中,很快就出现了当局者迷的情况。
南京的大臣都有一个本事:看人下菜碟。
朱慈烺本就不是一个当机立断之的人。
他越是犹豫不决,南京的大臣就越得寸进尺
于是乎...
南京的政治斗争愈演愈烈,很快进入到白热化的状态。
.....
八月的最后一天,郑成功终于率领船队回到了福建泉州府。
码头上。
福建水师总兵郑芝龙春风满面,笑声不停。
战船刚一靠岸,岸边的士兵便爆发出热烈的喊声:“恭迎大人凯旋!”
郑成功略带笑意向众人挥手示意,随后顺着软梯爬下战船来到了郑芝龙的身边。
“父亲!”郑成功跪地施礼:“孩儿回来了。”
“好好好!”郑芝龙连说三个好字:“塘报我都看过了,虽然遇到了一些麻烦,但好歹打了胜仗,没有辱没咱们郑家的名声。”
“多谢父亲夸奖。”郑成功说话时向郑芝龙身后看了一眼,寻找某个人的踪迹。
可惜,没有找到。
郑芝龙知道郑成功心里在想什么,他拍了拍郑成功的肩膀:“这里不是说话的场所,有事回家说。”
“嗯,”郑成功轻轻点头。
在众人的欢呼雀跃中,郑成功离开码头返回家中。
随他一起出征的将士也陆续返回家中,与家人团聚。
回到安海镇的家中后。
郑成功先是回屋看望自己的妻儿,然后来到郑芝龙的房间。
父子二人四目相对,都没有说话。
郑成功知道郑芝龙在想什么。
郑芝龙同样也知道郑成功在想什么。
父子二人的关系本应是父慈子孝。
但此时二人之间却有了隔阂。
郑芝龙知道沉默的时间越久,隔阂将越大。
为此他决定率先开口打破僵局。
他亲手给郑成功倒了一杯茶:“福松,这里只有咱们父子二人,想说什么直接说就行,不必拘谨!”
郑成功小名福松,郑芝龙此时喊他的小名显然是有修复二人关系的意思。
“爹!”郑成功轻轻喊了一声,随后鼓足了勇气打算说些什么。
就在话即将说出口时,他又闭上了嘴。
毕竟对面这个男人是他的父亲。
如此反复三次,郑成功本就不多的勇气已经被消磨殆尽。
郑芝龙见状索性直接问道:“你是想问施琅的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