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知此地就是碧蹄馆后,李宪忠十分激动。
当年他的大伯李如松曾在这里以数千精锐骑兵,抗住了数万倭寇的包围和进攻。
此战过后,倭寇再也不敢大举北上。
双方进入对峙局面。
可以说是抗倭援朝的重要转折点之一。
为了不丢李如松和辽东李氏的脸,李宪忠率先发动了进攻。
他亲率麾下精锐,杀向山谷口。
山谷狭窄,明军无法发挥兵力的优势。
只能排成纵阵发起进攻。
李定国从北向南攻,李宪忠从南向北攻。
双方没有战术可言。
完全是正面以硬碰硬,以命换命。
八旗兵很勇,因为这是他们的生死局。
打赢了可以多活一会。
打败了马上就死。
明军更勇。
因为这是他们改变命运的机会。
不是改变一时一世的命运,而是改变整个宗族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命运。
弘农杨氏之所以能传承千年,就是祖先杨喜在垓下之战时抢了一截项羽的肢体。
对明军来说。
如果能抢到多尔衮的一截肢体,结果可想而知。
为了整个宗族的未来,无数明军争先恐后向前冲。
生怕自己落到后面,导致功劳被别人抢走。
前面的明军刚刚倒下,后面的明军便踩着人挤了过来。
倒在地上的明军一边哀嚎,一边朝着旁边大喊:“扶我起来,我要打两个。”
旁边一个少了条胳膊的明军咬着牙喊道:“都别抢,我要打十个!”
......
多尔衮虽然占据了有利地形,但前后受敌。
在明军不要命的打法下,他身边的人一个接一个倒下。
三百人的亲兵很快就只剩下百十来人。
他们当中除了少数人身上没伤外,剩下的大部分人都挂了彩。
此时明军又攻了上来。
八旗兵虽然骁勇善战,但他们毕竟是肉体凡胎。
很快就因为力竭而出现了溃败的迹象。
多尔衮见状拔出腰刀,加入了战斗。
八旗兵看到多尔衮后精神为之一振,合力再次将明军的攻势化解。
可明军的人数太多了。
哪怕是两个换一个,也能把多尔衮身边的人换没。
不知过了多久。
太阳西斜,将落未落。
战斗暂时停止。
多尔衮向左右看了看,发现身边还站着三个人。
其他人已经死伤殆尽。
看着远处再次涌过来的明军,多尔衮知道大限将至。
他弯腰拍了拍受伤倒地的战马:“老伙计,辛苦你了。”
战马或许猜到了接下来会什么。
挣扎着想站起来,带着多尔衮一起离开。
可战马的马腿已经被利刃砍断,腹部插着数支箭矢。
不动还好。
稍微一动便扯动伤口,导致伤势加重。
战马挣扎了几次都没有站起来,躺在地上发出了痛苦的悲鸣声。
多尔衮眼角湿润,拔出腰刀对准战马:“老伙计不用挣扎了,我知道你已尽力。你先行一步,我随后就到。”
说罢。
他将刀插进战马的胸腔,结束了战马的生命。
做完这些,明军已经杀至近前。
他站起身目视前方,眼神不怒自威。
多尔衮已经登基称帝。
他散发出的天子气息和凌厉的眼神让前排的明军下意识地停下脚步。
明军缓过神后也没有动手,而是分别看向山谷的两个入口处。
多尔衮也好奇的看向两边。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李定国和李宪忠骑马进入山谷。
他们没有停留,径直来到多尔衮旁边。
多尔衮先是盯着李宪忠看了一会,随后又看向李定国并问道:“你就是李定国吧?”
李定国没说话,只是轻轻点头。
多尔衮继续说道:“大凌河之战时你率兵长驱直入盛京城下的战术很大胆,也很惊艳!能死在你的手上,也算死而无憾了。”
李定国面无表情,双手抱拳:“承让。”
多尔衮转过头,问:“李宪忠,你大哥李性忠还好吗?”
李宪忠有些不耐烦:“有话快说,别耽误时间。”
多尔衮苦笑一声:“你急什么?我已是必死之人,多等一会又有何妨?”
李宪忠冷哼一声:“我大哥很好,你到底想说什么?”
“呵呵,”多尔衮淡淡笑道:“我想说万历初年,张居正用李成梁镇辽,用戚继光镇蓟。自那之后,你们李氏一族便和辽东绑在一起。能死在你们辽东李氏的手里,也不算委屈。”
李宪忠再次冷哼一声,举起了手里的腰刀:“还有什么想说的吗?没有的话就上路吧。”
“等等。”多尔衮举起右手,示意别动手。
李宪忠和李定国对视一眼,同时问道:“你还要干什么?”
多尔衮将腰刀插在地上。
伸出沾满鲜血的双手,简单整理了下头发和衣服后才缓缓说道:“两位将军,朕有件事要和你们商量一下。”
不等他们二人回应,多尔衮便自顾自的说道:“虽然不清楚你们会用什么办法杀朕,但自古君王有君王的死法,即使再落魄也不可刀剑加身,希望你们能遵守这个规矩。”
李定国和李宪忠再次对视一眼,同时思考起来。
片刻后。
李宪忠率先说道:“多尔衮,无论你所说的规矩是真还是假,我都想答应你。”
多尔衮立刻拱手:“多谢。”
李宪忠摆手:“别着急谢,我的话还没说完。”
多尔衮迅速改变手势:“那...你继续。”
“咳咳,”李宪忠咳嗽一声,指着多尔衮身后的李定国:“今日李定国在北,我在南,我们二人合力将你包围。别的都好说,唯独功劳不好划分。”
多尔衮察觉有些不妙,支支吾吾道:“功劳...功劳可以平分啊!”
李宪忠冷笑:“平分?怎么平分?总不能告诉朝廷,是我和李定国同时杀了你吧?就算陛下同意,满朝的文武也不会同意。”
多尔衮不祥的预感愈发强烈,他沉声询问:“你的意思是?”
“呵呵,”李宪忠冷哼一声:“你可知当年的楚霸王?”
多尔衮下意识地后退半步。
当年项羽乌江自刎后,头颅被王翳取走。
剩下的人争抢项羽尸体。
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分别得到项羽尸体的一部分。
最后都被封侯。
听李宪忠的意思,要将他分尸。
想到这,多尔衮突然想起另一件事。
当初为了让豪格死守赫图阿拉,给自己争取逃跑的时间。
他骗豪格说自己不会扔下他逃跑。
为了让豪格相信自己。
他还天发誓说如果弃豪格而逃,便不得好死。
曾经的誓言,好像要应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