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阿庆挪到窗边,“怎么了?”

咋咋呼呼的。

陆珠指着远处的书肆叫道:“朔王爷,朔王爷竟然跟一年轻姑娘当街拉拉扯扯!”

路上行人多,马车赶得很慢。

循着陆珠手指的方向,阿庆看到赵朔和一身着鹅黄色衣裙的姑娘站在书肆门口。

那姑娘生得俏丽漂亮,正泪眼朦胧地深情望着赵朔。

喜鹊也放下手中茶具,绕过来挤到陆珠这边。

马车渐渐驶离书肆,赵朔拉着女子的手拐入一旁的小巷里。

阿庆放下帘子没有说话。

陆珠小心翼翼八卦道:“公主,您认识那个姑娘吗?”

“没印象。”阿庆摇头。

“哦。”

既然公主说没印象,那出身应该不算太好。

见阿庆没打算说些什么,陆珠识趣地闭嘴了。

阿庆到公主府的时候,里面还有许多工匠在忙碌。

大体已经差不多了,其余都是在修修补补。

阿庆踏入府门,便被里面的景象惊艳到了。

公主府甚至比她现在住的宫殿都繁华精致,红砖绿瓦,紫柱金梁,亭台楼阁如云,假山奇石罗列。

沿着绿荫往前走,只听清泉潺潺流淌,葳蕤的草木之间,水榭华庭临水伫立,奇花异草绕水盛开,院中景致无一不是用心。

负责监工的工部小吏陪着阿庆四处查看。

他恭敬跟阿庆介绍:“门口的假山树木都是原来留下的,只是重新整理了,这些花草是从外面购置的,都是些常见的品类......”

小吏知道今上和皇后娘娘崇尚节俭,所以公主府上的一应布置基本上性价比都很高,不会一昧选择贵重的东西。

公主府确实挺大,里里外外看完花了将近一个时辰。

阿庆对这些布置挺满意,也挑不出什么错处。

从公主府出来,就见李少珩站在门口。

阿庆笑问:“来很久了?怎么不进来?”

李少珩刚从衙门赶过来,这会儿刚好能坐到一处吃饭。

“刚到,我在望仙楼定了雅间,过去吃饭吧。”

阿庆欣然应下。

进了雅间,三宝殷切招呼陆珠和喜鹊到外面用餐,他已经叫掌柜的在大堂新开了一桌。

阿庆笑说:“去吧,吃完饭不用管我,叫三宝带你们出去玩会儿。”

许久未见了,阿庆想多跟他待会儿。

三宝出去将门带上,李少珩抬手给阿庆倒了一杯茶水。

他知道阿庆要筹备女子书院,“最近很忙吗?”

他叫人递了好几封信给阿庆,她倒是回信了,只是内容一次比一次少。

阿庆又住在宫里,他有时候想见一面都难。

昨天阿庆递信说有空,他昨夜在衙门忙到丑时初,终于将今天下午空出来。

阿庆叹了口气,“感觉我在瞎忙,开书院根本就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

这里不比在西北,也不像从前筹备一个女子武馆,找个能用的地方学生入学了就能开业。

东都寸土寸金,阿庆找了一圈都没有找到适合开办书院的地方,赵益知道后叫人划了一块风水宝地给阿庆,如今书院还在建设当中。

“万事开头难,无论怎样也没有当初你刚领兵时难,一步一步来。”

阿庆笑了,“这倒也是。”

什么都有第一次,慢慢来就是了。

可能是工期拖得太长,她有些烦躁了。

仔细一想,就是事情复杂了一些而已。当初刚开始时那么艰难都过来了,如今开办一个书院遇到的困难都不算什么。

菜品一样一样端上来,许多都是阿庆爱吃的。

李少珩用公筷夹了菜放到阿庆面前的碗里,“他们家的松鼠桂鱼很新鲜,尝尝看。”

饭后,小二收拾麻溜地进来收拾干净桌面,上了热茶。

滚烫的茶水倒进茶盏,李少珩摩擦着茶盏边缘,犹豫要不要开口。

阿庆见他欲言又止的样子,便道:“有话不妨直说。”

“你知道步家小少爷吗?”

步少宁?阿庆点头,“这是自然。”

步自明从榆城就开始追随父亲,她与步丹彤的关系也不错。

李少珩怎么突然问起他来,难道.....

果然,他下一句便是:“长宁王府的小王爷最近与他走得挺近的。”

李少珩知道阿庆和赵静这对堂姐弟关系很好,他觉得作为堂姐夫,还是有必要提醒一下。

阿庆嘴角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

“连你都知道了?那小子速度还挺快。”

“你说什么?”

李少珩有点不敢相信,他头不自觉偏向阿庆,“你是说小王爷也喜欢男人?!”

他那震惊傻愣的模样,惹得阿庆忍不住笑出声。

也不对。

李少珩知道赵静在老家有一喜欢的姑娘,怎么忽然转性跟喜好男色的步少宁走到一起?

“他故意的?”

阿庆点头。

“静静想让二婶松口呢,所以这才跟好男风的步少宁走到一起。”

这主意还是她出的,也不知道有没有用。

连少珩都知道了,二婶那里可能也快了。

李少珩跟着笑了,“这倒是个好主意。”

相比好男风的步少宁,出身不显的平小花反而更占据优势,至少她是个姑娘,她能为长宁王府传宗接代。

步少宁一把年纪蹉跎到现在,不就是因为好男风没人嫁给他么。

赵静不顾自己的声名也要跟那姑娘在一起,倒是情深义重。

阿庆回宫后特意去了花氏那儿露个面,表示自己去公主府看过了,她也没有对婚事不上心。

不过花氏好像兴致不高,躺在贵妃榻上像霜打的茄子一般,病恹恹的。

“娘你怎么了?身体不舒服吗?”

阿庆伸手探了一下她的额头,并没有发烫。

花氏勉强笑了一下,“可能天气太热了,有点精神不济,不碍事的。”

“年纪大了就是这样,睡一觉就好了,别担心。”

阿庆:“爹呢,您都不舒服了他怎么不过来看看?”

“哪有那么严重,不要惊动你爹。前方战事吃紧,他也心烦呢。”

齐山和裴勇男奉命征战辽东,前线战事胶着,打了这么久只拿下一城,赵益也急。

打仗就是在烧钱,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掌管一国同样如此。

这里赈灾要钱,那里改善水利设施要钱,一上朝就有人要钱,赵益一个头两个大。

他已经够忙了,花氏也不想烦他。

“那我陪您用晚膳吧。”

花氏:“娘哪有那么娇气,你二嫂带着檀姐儿进宫陪你奶奶,你有空陪我吃饭,不如去陪陪她老人家。”

田氏无论到哪里都过得很好,她一个人住在偌大的慈宁宫也不觉得孤独,甚至还在慈宁宫的小花园里开了几块地种菜,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有人陪也好,无人陪也罢,她一向会自娱自乐。

不过赵朔媳妇儿有心进宫陪她,田氏也很高兴。

阿庆去的时候,祖孙三人正在用晚膳,檀姐儿一碗蛋羹吃得满嘴都是。

“今儿怎么过来了?”

阿庆过来看她,田氏也很高兴,忙叫人给她添碗筷,又叫厨房再加两个菜过来。

“没事就不能来看看您呀。”

田氏乐呵呵道:“你们都有事要忙,哪儿能总陪着我一个老太婆,可别耽误了正事儿。”

日光跳跃间,田氏发间的灰白头发更加显眼。

再保养,年纪摆在那里。岁月不饶人,不知不觉间田氏的头发已经白了一半。

阿庆心头一酸,这些时日忙起来,慈宁宫就来的少了。

“什么事都没有奶奶重要,古话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您可是咱们家的老宝贝。”

这话逗得田氏呵呵笑起来。

“阿朔媳妇儿刚才还夸我身体硬朗呢,你们这些孩子,净知道说好话哄我。”

伏氏有些不好意思地抿唇笑了,“老祖宗,我们说的都是实话。”

祖孙四代人你说我笑间吃完晚膳。

田氏搂着檀姐儿亲热道:“我带檀姐儿玩一会儿,阿庆,你陪你二嫂出去溜达溜达,说会儿话吧。”

伏氏特意带着檀姐儿过来陪田氏的,见檀姐儿和田氏亲近,她心里也高兴。

阿庆道:“二嫂,我吃太多了,咱们去花园散散步吧。”

慈宁宫的花园比御花园小多了,不过宫人打理得精细,珍贵的花卉也有不少,很值得观赏。

日落黄昏,姑嫂二人相携共游。

伏氏生得娇小玲珑,相貌自然上上乘,否则也吸引不了赵朔要死要活闹着非她不娶。

可如今人娶进来了,孩子也有了,他却跟外面的女人拉扯不清。

走到田氏种的地旁边,伏氏看着眼前一拢一拢的翠绿植株问道:“老祖宗种的这个是什么?瞧着有些稀奇。”

她虽然出身不显,但也是六品官的女儿,从小没下过地,田氏种的庄稼她分不清是什么。

阿庆道:“这叫玉米,是爹以前弄来的高产粮食。”

“原来玉米长这个样。”伏氏眉宇间的愁绪消散不少,嘴角的笑意都真切了一些。

“当年玉米和土豆这些高产粮食救了西北不少人,父皇一心为民,功德无量。”

伏氏言语诚挚,她敬佩公公的为人,有那么好的东西都舍得拿出来造福天下百姓。

公公婆婆感情那样深,身居高位都后宫都只有一人。

她以为子女也会上行下效,可惜赵朔让她失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