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木匠天子 > 第190章 经济流通的好处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随着城北工地的开工,越来越多的无业百姓,相继加入其中。

十几日过去,在工地做工的人,已经达到了三万多人。

如今京城周边,所有人都知道,只要在城北的工地干活儿,就能吃饱饭,还能赚到让一家人都衣食无忧的钱财。

消息传开,就连周边其他县的百姓,也相继慕名而来。

因为之前有了朱由校的吩咐,如今京城的粮铺,大部分都是王安开设的,那些粮食也都来源于那些被查抄的地主乡绅。

因此,京城的粮价,也是异常稳定。

所以,那些赚到钱的百姓,在用来购买粮食的同时,手里仍旧会剩下许多余钱,而那些余钱,也会用来给孩子买块布、买些吃的或者买些玩具什么。

城内的小商贩以及各个商铺的生意,也比以前好了许多。

尤其是那些农民家中的农产品,也因此卖出了一个好价格,农民的生活也明显提高了许多。

甚至许多商贩和农民,也自发的带着各自的产品,前往工地附近摆摊。

原本是一片荒地的城北,竟因为几个工厂作坊的建设,变得热闹了起来,开始朝着商业区的方向发展。

从上到下,所有人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这就是经济流通带来的好处。

时刻注意着城北工地情况的朱由校,得知这一情况,也是兴奋不已。

虽然眼下这个经济流通,只是围绕在京城这个小范围当中。

但朱由校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人们感受到经济流通的好处之后,用不了几年,一潭死水的大明经济,就会变得活络起来。

随后,朱由校也是趁热打铁,下令内工院,在原有的基础上,对造纸、印刷、纺织、瓷器、炼铁、玻璃等工艺进行改良,并研发相对应的配套设施。

紧接着,朱由校再次从内帑之中拿出了一百万银子,在原有工地的另一侧,划出了一块三千亩的土地,用来建设造纸厂、印刷厂等工厂作坊。

城北突然闹出如此大的动静,自然也引起了百官的注意。

虽然这些工厂都挂名在了孙云鹤、刘侨与李卿几人的名下,但是经过一番打听,百官还是弄清楚了这些工厂作坊背后的靠山,就是当今天子与英国公。

对于天子与英国公联合经商一事,百官自然是非常不乐意的。

士农工商,这是自古以来的认知。

而当今天子,竟然从事最低贱的商业,这让百官该如何自处?

当然,最主要的就是,天子和英国公联合到了一起。

虽然文官集团看不起商人,但是他们的主要收入,还是依靠靠商人。

这样的组合,大明哪个商人能敌?

将来全天下商人都被挤垮了,那些钱都进了天子和英国公的口袋,自己的利益该怎么办?

一时间,各种题本又一次如雪花一般,飞入了乾清宫。

有的是劝谏朱由校,不要与民争利;有的则是言辞激烈,弹劾张维贤从事贱业,有失勋贵体统。

总之就是一句话,天子不能经商,工地需要立刻停止。

至于那数万名做工百姓的死活,则是完全不被他们放在心上。

当然,也有少数官员,看到了经济流通带来的好处,对工地建设表示了支持,并希望朝廷也能够参与其中。

而这些少数的官员,则都是出自户部。

这些户部官员,整日里都在琢磨着如何开源节流,对于钱,可谓是相当的敏感。

一个产业的兴起,定会带起其他相关产业的繁荣。

因此,朝廷承办工厂作坊,不仅能够增加国库收入,也能带动百姓的收入,国库与百姓收入好了,国家整体经济和实力也会随之水涨船高。

这是一个对所有人都有好处的事情。

可惜,在这个时期,拥有这种眼光的人太少了。

看着那些官员的题本,朱由校的表情已然是黑如锅底。

将那些题本仍到一边之后,朱由校随即看向王安。

“传旨内阁,让他们警告百官,没有证据就不要乱说话,孙云鹤、刘侨、李卿他们经商,跟朕和英国公有什么关系?”

“还有,如果他们再敢乱说什么与民争利,那么朕可要派锦衣卫好好查一查了。

看看到底有哪些官员,背地里从事商业或者与商人勾连,到时候查出什么来,可不要怪朕,翻脸无情!”

“是皇爷!”

听到朱由校冷冰冰的话语,王安不由心中一颤。

他知道,百官这一次,又惹皇爷生气了。

当然,对于这些官员,王安心中也比较生气。

如今皇爷将开设各种商铺的事情交给了自己打理,正是自己借此立功,稳定地位的大好机会。

若是被这帮文官给搅黄了,那么自己日后还靠什么来压制魏忠贤、王体乾他们?

退出乾清宫后,王安也气势汹汹的向着内阁走去。

“哼~,你们这帮小人,只许你们暗中经商勾结商人,却不准皇爷参与,分明就是欺君!”

暗自冷哼一声,王安的脚步也加快了许多。

很快,王安就来到了内阁。

“皇爷有旨,令内阁斥责百官,谁若再敢污蔑皇爷经商,当严惩不贷。

同时锦衣卫也做好了准备,随时可能会彻查那些暗中经商与勾结商人的官员,让他们都好自为之!”

将朱由校的旨意传给内阁之后,王安也是一甩脸,直接离开了。

看着王安离去的背影,方从哲、周嘉谟几人也不由面面相觑,各自摇头苦笑一声。

“这帮蠢货,之前的教训还不够吗?没有证据,竟然还敢胡言乱语!”

看着王安离去的背影,方从哲也一脸苦涩的吐槽了一句。

他也想不透,如今经过那么多事儿,朝中怎么会还有那么多不识时务之人。

周嘉谟附和道:“方阁老说的是啊,有些人呐,长期被蒙蔽了双眼,已然看不清眼下的局势咯!”

方从哲摆了摆手:“罢了,不说这些,内阁还是尊陛下之令吧。

而今陛下已经给他们留有余地了,至于他们识不识相,就全看他们了!”

通过方才王安传达的旨意,方从哲也知道,朱由校只是拿锦衣卫来警告百官而已。

至于最后会不会掀桌子,那就全看百官怎么做了。